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现代礼仪 - 找工作,抓住每一个人机会就轻而易举

找工作,抓住每一个人机会就轻而易举

  找工作真的是一种缘份,我这样认为。想当初,七年前踏进北大的第一步时,我根本不会想到自己会再读一个同专业的研究生,更不会想到自己还会靠这个专业谋生在北京。回首过往时光,不免有些感想,写出来或许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要定好位。也就是说,在找工作之前,要先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对自己的将来有一个大体的规划和定位。自己的具体情况包括学历、专业、年龄、生源等,还有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表现;定位的内容则大体有城市、职业、薪金、前景等等。

  具体到我自己来说,研究生学历和国政专业对大多数知名公司来说是没有多大吸引力;山东生源决定了我必须在5月之前找到单位才不会被打回原籍;至于城市,由于自本科起就一直向往着生活在北京,痴迷于这里的文化氛围和古都意蕴,加之现在女友的因素,促使我决心留在北京。至于职业,只要能用我所长、有发展前景、待遇一般偏上也就可以了。最后找到的新华社参编部的编辑工作,还是颇合我的定位的。

  其次,注意平时积累。这个积累,不仅仅是学习知识上的积累,还包括社会活动、兼职工作、社会经验以及人生阅历等方面的积累。专业课程要学好,这样才能在专业对口的工作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专业学习之外的社会活动以及兼职工作的锻炼,又可以在就业过程中脱离专业的限制,就业面更广阔。 我曾经在本科毕业的那一个学期,去一家名为金报兴图的公司兼职,工作是把四十年来的《参考消息》报按标题分类,建立索引;工作很累,但是我坚持了下来,赚得收入不说,还积累了工作经验和工作经历,加深了对《参考消息》报的了解,一定程度上对今年应聘新华社参编部是有帮助的。

  上了研究生之后,针对自己社会交际能力不强的弱点,我找同学一起组织了一个学生社团,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作家、学者、演员、记者、老板、老师、领导等等,经历了挫折,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我变得更加成熟了。

  平时的积累虽然不一定在就业中都能派上用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正是学校满意的社会欢迎的人才,求学期间的积累是会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起到很大作用的。

  再次,抓住每一个机会。自2000年11月下旬开始,学校里招聘会就一个一个地接踵而来,跨国公司、国内知名企业、各种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之多之频足以令人眼花缭乱,这个时候就要注意抓住每一个机会,只要是自己心仪的、适合自己的单位就要递出简历去,之后再等一轮一轮的面试、考试就是了。

  说到考试,自己想去的地方,有考试就尽量参加。我先后参加过北青报的考试、新华社的考试以及北京市公务员和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从11月中旬起,每个周末都在考试中度过,很苦,但很充实。考试的成绩虽然最后不一定都能用得上,不过总比要用的时候没有强。

  至于收集信息的途径,现在的条件好多了,总的说来,报纸、网络是重要的途径,还有就是院系里的老师通知也很重要。

  第四,调动人际关系。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网非常发达,毕业生踏上社会的第一步就会体会深刻,看到别人或通过老师、或通过同学、或通过父母亲友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我们为什么不能借鉴这一经验呢?当然,这种人情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属于引荐的成分,关键的还是毕业生个人的素质。

  最后,慎重做出选择。当在择业过程中遇到抉择的时候,权衡利弊得失,就需要慎重了。外企、机关、事业单位哪个更好?自然是见仁见智。我个人认为,外企收入高,但稳定性差;机关最初清贫,不过熬上年头就是青云直上;事业单位稳定性较外企强,而收入则处于外企与机关之间。但是,以上情况的个体差异也很大。

  另外,个人的性格因素也决定了每个人的不同选择。我在新华社实习一周,体检合格后就收到了可以签协议的通知,但是思前想后,过了一周多时间才决定签,是因为当时还有一个机会,就是参加中纪委的面试。最后决定签新华社是考虑到:工作性质上我更喜欢新华社的编辑工作而不是机关小职员的抄抄写写;工作环境上我更喜欢新华社的融洽气氛而畏惧机关里的官僚作风;薪金上新华社的较高收入也许更适合我的清贫家境,等等。


现代礼仪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现代礼仪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