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讲述:一个IT人的转型之惑
讲述者:Z先生(年龄:29岁,谋职中)
7月8日下午,Z先生来到编辑部讲述了自己的职业之惑:“工作六七年,一直在企业里从事
IT方面的技术支持工作,也算是IT人才吧。可当我离开原来的企业走向市场时才发现,无论是择业还是转型都不容易!我该怎么办呢?”
“希望你们能吃苦耐劳!”
4年前我从江西来到上海,应聘进入一家民营集团公司工作。我的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曾在江西国企工作过几年,来上海是受了同学小周的影响,他在一家著名跨国IT企业从事技术支持工作。我外语没有小周好,因此将目光对准了民营企业。
在上海体育馆的招聘会上,我遇到了何董事长,一家民营服装外贸公司的老板。这家公司因业务发展“急聘”IT部门技术人员。何董事长很感兴趣地看着我简历说:“专业对口,还有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是民营企业,前几年刚开始时只有几个人一间办公室,这几年搞大了。我手下有一家服装工厂和3家贸易公司,公司规模大了,管理也要鸟枪换炮,办公室都要有电脑……”
公司位于松江,市区员工有班车接送,外地员工有宿舍。我所在的IT部要负责3家贸易公司和一家工厂的电脑安装和维护工作。刚进去时月收入只有2000元出头,今年离开前已拿到4000元。
身材瘦长的何董事长常说自己是“苦出身”:曾在服装厂当工人,后来逐步升到处级干部,1997年下海做服装贸易,不出几年就“发家”了。他经常教育我们这些外地员工:“还是你们这些外地人好,上海人听说公司在郊区就不太愿意过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希望你们能吃苦耐劳!”
刚进公司的几年,正是业务最兴旺的时期,员工人数也不断扩大。可从去年起,业务开始滑坡,公司对员工进行了“精简”。今年我离开前,3家贸易公司的员工人数比全盛时期减少了一半。
“值得我信赖的一个没有!”
这是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何董事长的太太和儿子女儿全都在公司里担任重要职位,连IT部经理也是他的侄子。何董事长曾在会上公开说:“不是我任人唯亲,而是到目前为止,和我非亲非故的员工里面,值得我信赖的一个没有!”我为老板卖命4年,也只能做到主管,部经理是想都不用想的。
3家贸易公司和一家工厂的法人代表由何董事长和他的太太儿女们“分摊”了,他名下的企业只有一家,但实际上这些企业都由他掌控。除这些公司外,前几年他就大量投资市区的房地产,再出租出去收取租金。他实际拥有多少财富谁也说不清楚。
常听他这样说:“上海的有钱人太多,现在什么富豪榜之类根本就不要去看,真正的富豪是查不出他究竟有多少财富的。”
业务上受了挫折,何董事长心情自然没有前几年好,但他照样活得很潇洒。每个月照例陪外国客户去一趟香港、澳门,到大赌场挥霍一番。听他的助理王小姐透露,他一般只是小玩玩,输赢不大。有次我在帮王小姐维护电脑时听她说:“前几天老板从澳门回来就板着个脸,听他唉声叹气地说:‘昨天输了一万多元!’你只要看他脸色就知道输赢了。”
王助理还负责帮老板去催讨“房租”。有些房子是闹市地段商住楼,租给一些公司,租金昂贵。有次听王小姐发牢骚:“这个公司真无赖,欠了老板3个月租金还不还,害得我天天打电话催。真烦心啊!”
IT部原有5个人,“精简”后只留两个人,部经理是老板侄子当然不会走,我只好主动提出离职。临走前老板找我谈话:“你是我在公司大发展时期招聘进来的,所以我一直把你作为培养对象。可惜没有其他适合你的岗位,否则你可以试试做其他工作。”他还建议:“你也算是IT技术人才,现在有很多IT人在创业,你何不尝试一下做老板的味道。”
“我现在只和外国人接触!”
虽说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也做过几年技术工作,不过那都只是最基础的安装维护和网络管理工作,属于技术支持一类,在技术人员中算是最外围的,只懂得一些IT技术的皮毛,要自己创业谈何容易。像我这样就算要转型做其他工作也绝非易事,从事技术支持工作的朋友也大都有着这样的困惑。
在著名外企做了几年技术支持工作的小周说:“我的工作其实很简单,通过电话和mail和国外的用户沟通,指导他们解决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只要英语好和熟悉产品的使用情况就行了。”做了几年的技术支持,小周也得过几次“公司之星”的荣誉,但他始终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技术支持其实就是技术人员中的服务人员,不能参与公司产品的核心研发设计,技术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几年下来就空了。”所以他早就想转型了。今年春节聚会时,他表示已辞职,正打算去国外留学,方向是管理或者金融,也就是准备彻底放弃IT技术工作。
同乡小张原来也在公司做技术支持,几年前进了某业余大学当计算机老师。他劝我去读一个硕士,“我前几年就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了,现在哪怕是业余大学的老师没有硕士学位也不行,只能去实验室。好几个同事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我看你不如去读研吧,学历高一些总是好的。”读研究生我也不是没考虑过,只是专业方向一时难以确定。
在某民营电子公司做技术支持的小曹去年还很郁闷,原因是公司业务不景气,国内市场几乎被竞争对手占领了,有段时间他成天和我在电话里诉苦。可今年以来他就很少和我联系了,上个月和他通电话,他的口气完全变了:“我现在只和外国人接触!”
我好奇地问:“你怎么回事啊?”他说:“产品在国外找到了市场,公司翻身了。我现在已改行做外贸了,成天和外国客户打交道,下个月可能要去德国几天……以后日子就好过!”他又教训起了我:“你难道非做技术不可,也可以做做其他工作嘛!”
“你敢不敢去伊拉克?”
离职后我又重新去人才市场找工作。我的目标不再是IT技术工作,而是各类相关工作都想尝试一下。可是跑了一个多月,情况并不理想。大企业不那么容易进,小公司各方面的待遇又不能令我满意。
我曾去一家著名通讯公司应聘,申请的是派驻海外的技术岗位。这类岗位待遇都比较优厚。面试时
HR问我:“公司在中东地区有很大的市场,如果派你去中东地区你愿不愿去?”我犹豫了一会说:“具体可能会去哪些国家呢?”HR笑着说:“你敢不敢去伊拉克?”我赶紧摇头:“这个有点难度啊!”后来这家公司自然没去成。小周知道后责怪我:“有句老话叫‘富贵险中求’,要得富贵就要敢冒险。而且你至少在面试官面前不能示弱,应该说‘敢去’,至于他们要不要你则是另一回事。”
一家位于松江的大型台资企业在大量招聘技术人才。面试官很详细地解释了一些职位的要求,我表示这些技术没有接触过,是否能够从头学起。面试官却表示:“公司会从头培养招聘来的大学生,像您这样工作多年的应聘者,希望有相关工作经验。”
小公司也尝试过,但待遇很难让我接受。一家电子公司招聘培训讲师,主要是在公司里进行技术培训。HR对我的情况比较满意,但一说薪资待遇差得太多,对方开出的月薪只有2000多元,和我4年前刚来上海时一样,这样的薪资自然难以接受。
最近,我还在人才市场寻寻觅觅,但招聘淡季,机会越来越少。好的企业更是难得一见。唉,我这个IT人到底该怎么办,究竟哪一天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提示:
转型也要有核心竞争力
就Z先生的困惑我们请教了一些职业咨询专家。有关IT人困惑方面的文章已有不少,其中无病呻吟者不在少数。但Z先生的困惑却很真切,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从事技术支持工作者
的现状。
职业转型是解决困惑的方法之一。但职业转型不可随意为之,也需要有核心竞争力才可能转型成功。出国留学、攻读研究生的目的都在于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建议Z先生可考研,增加自己的学历筹码,以后将工作方向转向技术研发方面。也可以边工作边读书,结合自己的经验、兴趣和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为转型打好基础。(一尘)
来源:职场指南
7月8日下午,Z先生来到编辑部讲述了自己的职业之惑:“工作六七年,一直在企业里从事
IT方面的技术支持工作,也算是IT人才吧。可当我离开原来的企业走向市场时才发现,无论是择业还是转型都不容易!我该怎么办呢?”
“希望你们能吃苦耐劳!”
4年前我从江西来到上海,应聘进入一家民营集团公司工作。我的专业是计算机,毕业后曾在江西国企工作过几年,来上海是受了同学小周的影响,他在一家著名跨国IT企业从事技术支持工作。我外语没有小周好,因此将目光对准了民营企业。
在上海体育馆的招聘会上,我遇到了何董事长,一家民营服装外贸公司的老板。这家公司因业务发展“急聘”IT部门技术人员。何董事长很感兴趣地看着我简历说:“专业对口,还有几年的实际工作经验,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是民营企业,前几年刚开始时只有几个人一间办公室,这几年搞大了。我手下有一家服装工厂和3家贸易公司,公司规模大了,管理也要鸟枪换炮,办公室都要有电脑……”
公司位于松江,市区员工有班车接送,外地员工有宿舍。我所在的IT部要负责3家贸易公司和一家工厂的电脑安装和维护工作。刚进去时月收入只有2000元出头,今年离开前已拿到4000元。
身材瘦长的何董事长常说自己是“苦出身”:曾在服装厂当工人,后来逐步升到处级干部,1997年下海做服装贸易,不出几年就“发家”了。他经常教育我们这些外地员工:“还是你们这些外地人好,上海人听说公司在郊区就不太愿意过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希望你们能吃苦耐劳!”
刚进公司的几年,正是业务最兴旺的时期,员工人数也不断扩大。可从去年起,业务开始滑坡,公司对员工进行了“精简”。今年我离开前,3家贸易公司的员工人数比全盛时期减少了一半。
“值得我信赖的一个没有!”
这是家典型的家族企业。何董事长的太太和儿子女儿全都在公司里担任重要职位,连IT部经理也是他的侄子。何董事长曾在会上公开说:“不是我任人唯亲,而是到目前为止,和我非亲非故的员工里面,值得我信赖的一个没有!”我为老板卖命4年,也只能做到主管,部经理是想都不用想的。
3家贸易公司和一家工厂的法人代表由何董事长和他的太太儿女们“分摊”了,他名下的企业只有一家,但实际上这些企业都由他掌控。除这些公司外,前几年他就大量投资市区的房地产,再出租出去收取租金。他实际拥有多少财富谁也说不清楚。
常听他这样说:“上海的有钱人太多,现在什么富豪榜之类根本就不要去看,真正的富豪是查不出他究竟有多少财富的。”
业务上受了挫折,何董事长心情自然没有前几年好,但他照样活得很潇洒。每个月照例陪外国客户去一趟香港、澳门,到大赌场挥霍一番。听他的助理王小姐透露,他一般只是小玩玩,输赢不大。有次我在帮王小姐维护电脑时听她说:“前几天老板从澳门回来就板着个脸,听他唉声叹气地说:‘昨天输了一万多元!’你只要看他脸色就知道输赢了。”
王助理还负责帮老板去催讨“房租”。有些房子是闹市地段商住楼,租给一些公司,租金昂贵。有次听王小姐发牢骚:“这个公司真无赖,欠了老板3个月租金还不还,害得我天天打电话催。真烦心啊!”
IT部原有5个人,“精简”后只留两个人,部经理是老板侄子当然不会走,我只好主动提出离职。临走前老板找我谈话:“你是我在公司大发展时期招聘进来的,所以我一直把你作为培养对象。可惜没有其他适合你的岗位,否则你可以试试做其他工作。”他还建议:“你也算是IT技术人才,现在有很多IT人在创业,你何不尝试一下做老板的味道。”
“我现在只和外国人接触!”
虽说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也做过几年技术工作,不过那都只是最基础的安装维护和网络管理工作,属于技术支持一类,在技术人员中算是最外围的,只懂得一些IT技术的皮毛,要自己创业谈何容易。像我这样就算要转型做其他工作也绝非易事,从事技术支持工作的朋友也大都有着这样的困惑。
在著名外企做了几年技术支持工作的小周说:“我的工作其实很简单,通过电话和mail和国外的用户沟通,指导他们解决产品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只要英语好和熟悉产品的使用情况就行了。”做了几年的技术支持,小周也得过几次“公司之星”的荣誉,但他始终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技术支持其实就是技术人员中的服务人员,不能参与公司产品的核心研发设计,技术水平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几年下来就空了。”所以他早就想转型了。今年春节聚会时,他表示已辞职,正打算去国外留学,方向是管理或者金融,也就是准备彻底放弃IT技术工作。
同乡小张原来也在公司做技术支持,几年前进了某业余大学当计算机老师。他劝我去读一个硕士,“我前几年就在上海交通大学攻读硕士了,现在哪怕是业余大学的老师没有硕士学位也不行,只能去实验室。好几个同事还在攻读博士学位……我看你不如去读研吧,学历高一些总是好的。”读研究生我也不是没考虑过,只是专业方向一时难以确定。
在某民营电子公司做技术支持的小曹去年还很郁闷,原因是公司业务不景气,国内市场几乎被竞争对手占领了,有段时间他成天和我在电话里诉苦。可今年以来他就很少和我联系了,上个月和他通电话,他的口气完全变了:“我现在只和外国人接触!”
我好奇地问:“你怎么回事啊?”他说:“产品在国外找到了市场,公司翻身了。我现在已改行做外贸了,成天和外国客户打交道,下个月可能要去德国几天……以后日子就好过!”他又教训起了我:“你难道非做技术不可,也可以做做其他工作嘛!”
“你敢不敢去伊拉克?”
离职后我又重新去人才市场找工作。我的目标不再是IT技术工作,而是各类相关工作都想尝试一下。可是跑了一个多月,情况并不理想。大企业不那么容易进,小公司各方面的待遇又不能令我满意。
我曾去一家著名通讯公司应聘,申请的是派驻海外的技术岗位。这类岗位待遇都比较优厚。面试时
HR问我:“公司在中东地区有很大的市场,如果派你去中东地区你愿不愿去?”我犹豫了一会说:“具体可能会去哪些国家呢?”HR笑着说:“你敢不敢去伊拉克?”我赶紧摇头:“这个有点难度啊!”后来这家公司自然没去成。小周知道后责怪我:“有句老话叫‘富贵险中求’,要得富贵就要敢冒险。而且你至少在面试官面前不能示弱,应该说‘敢去’,至于他们要不要你则是另一回事。”
一家位于松江的大型台资企业在大量招聘技术人才。面试官很详细地解释了一些职位的要求,我表示这些技术没有接触过,是否能够从头学起。面试官却表示:“公司会从头培养招聘来的大学生,像您这样工作多年的应聘者,希望有相关工作经验。”
小公司也尝试过,但待遇很难让我接受。一家电子公司招聘培训讲师,主要是在公司里进行技术培训。HR对我的情况比较满意,但一说薪资待遇差得太多,对方开出的月薪只有2000多元,和我4年前刚来上海时一样,这样的薪资自然难以接受。
最近,我还在人才市场寻寻觅觅,但招聘淡季,机会越来越少。好的企业更是难得一见。唉,我这个IT人到底该怎么办,究竟哪一天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
提示:
转型也要有核心竞争力
就Z先生的困惑我们请教了一些职业咨询专家。有关IT人困惑方面的文章已有不少,其中无病呻吟者不在少数。但Z先生的困惑却很真切,确实代表了一部分从事技术支持工作者
的现状。
职业转型是解决困惑的方法之一。但职业转型不可随意为之,也需要有核心竞争力才可能转型成功。出国留学、攻读研究生的目的都在于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日后的工作做准备。建议Z先生可考研,增加自己的学历筹码,以后将工作方向转向技术研发方面。也可以边工作边读书,结合自己的经验、兴趣和能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为转型打好基础。(一尘)
来源:职场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