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婴儿”缘何在公共空间中寻找家庭温暖
编前:
在办公室,常常会有这样的身影:他们刚毕业或入职不久,形象上貌似成人,却时时出现类似“办公室婴儿”的处世方式:比如不懂得保持职场人际距离,不会以成人的方式对待工作,习惯了道歉却永远不会吸取教训,已经成年却总需要父母出场……
这些幼稚的痕迹看似无形,会被人原谅甚至忽视,但时间久了,或许有一天真的会影响到你的职场生存。
没有方向就做别人的尾巴
刚毕业一年的项志发现,只一天时间,他背后就多了个“尾巴”。他去哪儿“尾巴”就跟到哪儿,甚至他起身想去洗手间,“尾巴”也做起身状。
一个月前,部门例会上,经理旁边突然多了一个年轻人。经理介绍,“这是今年新进公司的小何。项志,你带他一下,让他尽快融入团队。”
项志就这样领下了光荣任务,把小何带到办公桌前。在讲了一些基本的工作性质、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后,项志让小何自己琢磨一下,开始忙自己的工作。
小何这时开口了:“我该怎么准备呢?”
项志随手从桌上抽了两本书,说,“先熟悉一下这个行业吧。”
整个下午,小何都趴在桌上看书。项志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发现小何昏昏欲睡,一副上公共课偷看课外书又走神的模样,完全不在状态。
“有什么问题没有?”项志问。
“还是很多不懂。”小何小心翼翼地回答。
“不懂怎么不问?”“看你们都忙着,不好意思打扰。”
第一天过后,项志有点儿纳闷:自己去年进公司的时候好像没有人带过,很快就熟悉流程进入工作状态了。这个小男生还是名校毕业,怎么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吗,位置在哪里?
小何确实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所在,接下来的几天,项志就是他的坐标:无论项志走到哪儿,他都跟到哪儿。同事都笑言:“你身后怎么多了个尾巴呀?”
项志哭笑不得,小何却依然如故。工作时,项志总觉得身边有一双眼睛在观察他,接客户电话、处理文件等平时得心应手的事情现在做起来也有点儿不自在。
项志希望尽快结束“培训新人”的使命,抽空就给小何讲专业方面的知识、本领域的现状和前景,以及个人在每个岗位上的职能。他希望给小何一种启发性的引导,让他在实践中慢慢掌握。
小何呢?每次听得都特别认真,甚至拿出本子记项志的发言。可问及他的看法,却总是不知所以,似乎习惯了被动接受,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主见在哪里。
有一次,项志想让小何练练手,就让他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写一份建议书。怕小何不懂,他拿了一份以往做过的另一个项目提案给小何参考,并强调:“参考一下理念和格式,简单写点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不用有压力。”
过了几天,小何呈上来的建议书草案内容几乎和参考范本一模一样!而两个项目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相处久了,项志发现,每每分配给小何具体工作,比如打份文件、查份资料什么的,小何都能准确完成。可是让他自己做事或谈想法的时候,小何就没辙了。
项志担心,“尽快让小何融入团队”的任务怕是遥遥无期了。
在公共空间中寻找家庭温暖
CATHY的MSN又改名字了。一周前还是“恋爱中的宝贝”,前几天是“失恋了”,今天又改成了“我很快会忘掉他的”。
从昵称的更换上,公司任何一个同事都能迅速捕捉到她近期的生存状态,因为大家习惯于挂在网上谈工作。透过MSN头像,还能轻易点开她没有任何保密措施的日志,记录她每一阶段的隐秘心情。
CATHY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在她的职场称呼里,从来没有“上司”和“同事”的概念,比她大又不至于太老的男士一律叫“哥”,女士则不分年龄一律叫“姐”。
她总是抱着文件夹一会儿飘到这个哥哥面前,笑靥如花地汇报工作;一会儿拐到那个姐姐面前,大谈最近的流行趋势。
上司虽然不情愿,但还是默许了做她的哥哥。从此,每次走到她身边,总能听到她的唠叨:“我给爸爸打电话了让他近期来帮我看房子,得出手了。”“合租的室友真难相处,一个西瓜都这么在意。”那阵势,似乎要把所有的个人琐事都暴露在同事面前,直到得到别人的安慰与回应,心理才安稳。
上司本来觉得不过是小女生没长大而已,可CATHY在工作中的撒娇和不认真,却是他最头疼的。才来没几个月,CATHY已经犯过不少大错小错,在她事后的扮乖、讨可怜的状态下,也能安然度过。可前几天的一个重大错误,令上司几乎想炒了她。
那天,上司约好到另外一家公司谈一个重大项目。前一天,他千叮咛万嘱咐CATHY一定要准备好项目材料,打印成6份,谈判时要人手一份。
CATHY一口保证:“哥,这点儿小事儿,你还不相信我?那是怀疑我的能力!”上司一笑了之,转身回去忙自己的事了。
第二天,谈判如约进行,CATHY准备的材料却出了大问题——本来48页的材料,到了现场却只有18页!这么重要的场合,居然出这么大的纰漏!谈判自然进行得很不顺利。
回到办公室,上司火冒三丈,将材料摔到CATHY面前:“这就是我对你的信任!”
CATHY一脸委屈:“怎么会这样?当时是打完了呀!”
“要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没有成功,你给我走人!”上司发了狠话。
“人家也不是故意的!”CATHY争辩。
“人家,人家,谁跟你是人家,以后请注意称谓!办公室不是家庭!”
几天后,CATHY向朋友抱怨,你说这是我的错吗?他们怎么能这样?我得赶紧准备下家,在被公司炒掉之前先炒了公司!
频繁道歉背后的责任感缺失
单位同事已经习惯了在李昭“对不起”的道歉声中安然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清楚,李昭的“对不起”“我很抱歉”只是条件反射式的下意识行为。究竟是否真的“抱歉”,以及“下次注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昭到单位已经一年有余。刚开始时大家都比较喜欢她,因为她总是笑脸相迎。可相处下来,大家发现,她总是那个认错态度最好,又最不吸取教训的人。有时做出的事情实在让人窝火,可看她笑眯眯的,又让人不便苛责。
比如,部门三四个人被分到一个组做项目,分配任务时李昭答应得好好的,可等到下次碰头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李昭却还停留在她的上一步中,并总有各种理由搪塞,而且态度极为诚恳:“抱歉,我打电话了,客户不在。”“不好意思,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不便下结论呀。”
一个报告,别人完成得都很好,一到她这里就卡壳。刚开始,大家以为是客观原因,都伸手帮她,可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团队似乎她真的没有做过什么事情,她成了多余的那一个。
李昭喜欢上网,公司以前没有开外网时她非常郁闷。最近刚开了外网,要求工作时间只做与工作相关的事。可李昭偏不,她已经被经理训斥过很多次浏览其他网页以及聊天了。这天,她又打开一个常去的博客,忘乎所以之时,经理已经站到背后。
“说过多少次了,我开外网可不是让你们玩的!”
“对不起,知道错了,下次再也不上了。”
下班时,她却和同事大声喧哗:“为了报复,我下午又偷偷上了两个小时。”
李昭不喜欢被人控制,每次犯了错误,领导让她打开文档,自己说错在哪儿的时候,她都特别不屑。“错就错了,还要自我反省,简直就是批斗主义抬头!”
在她眼里,从前的经理比现在的经理要好得多。一些小错误,前任经理会自己帮忙改了,下次旁敲侧击地提醒一下。即使犯了大一些的错误,道歉也能避免一些被批评的局面。而现在的经理,非要揪住一些东西不放,似乎故意找碴儿。
最近,李昭和另一个部门的领导走得很近,公然说现在的部门不适合她。另一个部门的领导却迟迟不肯表态,进退维谷的状态并没有影响李昭。她依然应付着工作,道歉着错误,敷衍着大家。
[网上收集]
在办公室,常常会有这样的身影:他们刚毕业或入职不久,形象上貌似成人,却时时出现类似“办公室婴儿”的处世方式:比如不懂得保持职场人际距离,不会以成人的方式对待工作,习惯了道歉却永远不会吸取教训,已经成年却总需要父母出场……
这些幼稚的痕迹看似无形,会被人原谅甚至忽视,但时间久了,或许有一天真的会影响到你的职场生存。
没有方向就做别人的尾巴
刚毕业一年的项志发现,只一天时间,他背后就多了个“尾巴”。他去哪儿“尾巴”就跟到哪儿,甚至他起身想去洗手间,“尾巴”也做起身状。
一个月前,部门例会上,经理旁边突然多了一个年轻人。经理介绍,“这是今年新进公司的小何。项志,你带他一下,让他尽快融入团队。”
项志就这样领下了光荣任务,把小何带到办公桌前。在讲了一些基本的工作性质、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后,项志让小何自己琢磨一下,开始忙自己的工作。
小何这时开口了:“我该怎么准备呢?”
项志随手从桌上抽了两本书,说,“先熟悉一下这个行业吧。”
整个下午,小何都趴在桌上看书。项志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发现小何昏昏欲睡,一副上公共课偷看课外书又走神的模样,完全不在状态。
“有什么问题没有?”项志问。
“还是很多不懂。”小何小心翼翼地回答。
“不懂怎么不问?”“看你们都忙着,不好意思打扰。”
第一天过后,项志有点儿纳闷:自己去年进公司的时候好像没有人带过,很快就熟悉流程进入工作状态了。这个小男生还是名校毕业,怎么好像根本不知道自己该干吗,位置在哪里?
小何确实不知道自己的方向所在,接下来的几天,项志就是他的坐标:无论项志走到哪儿,他都跟到哪儿。同事都笑言:“你身后怎么多了个尾巴呀?”
项志哭笑不得,小何却依然如故。工作时,项志总觉得身边有一双眼睛在观察他,接客户电话、处理文件等平时得心应手的事情现在做起来也有点儿不自在。
项志希望尽快结束“培训新人”的使命,抽空就给小何讲专业方面的知识、本领域的现状和前景,以及个人在每个岗位上的职能。他希望给小何一种启发性的引导,让他在实践中慢慢掌握。
小何呢?每次听得都特别认真,甚至拿出本子记项志的发言。可问及他的看法,却总是不知所以,似乎习惯了被动接受,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主见在哪里。
有一次,项志想让小何练练手,就让他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写一份建议书。怕小何不懂,他拿了一份以往做过的另一个项目提案给小何参考,并强调:“参考一下理念和格式,简单写点对这个项目的看法,不用有压力。”
过了几天,小何呈上来的建议书草案内容几乎和参考范本一模一样!而两个项目根本没有任何可比性!
相处久了,项志发现,每每分配给小何具体工作,比如打份文件、查份资料什么的,小何都能准确完成。可是让他自己做事或谈想法的时候,小何就没辙了。
项志担心,“尽快让小何融入团队”的任务怕是遥遥无期了。
在公共空间中寻找家庭温暖
CATHY的MSN又改名字了。一周前还是“恋爱中的宝贝”,前几天是“失恋了”,今天又改成了“我很快会忘掉他的”。
从昵称的更换上,公司任何一个同事都能迅速捕捉到她近期的生存状态,因为大家习惯于挂在网上谈工作。透过MSN头像,还能轻易点开她没有任何保密措施的日志,记录她每一阶段的隐秘心情。
CATHY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在她的职场称呼里,从来没有“上司”和“同事”的概念,比她大又不至于太老的男士一律叫“哥”,女士则不分年龄一律叫“姐”。
她总是抱着文件夹一会儿飘到这个哥哥面前,笑靥如花地汇报工作;一会儿拐到那个姐姐面前,大谈最近的流行趋势。
上司虽然不情愿,但还是默许了做她的哥哥。从此,每次走到她身边,总能听到她的唠叨:“我给爸爸打电话了让他近期来帮我看房子,得出手了。”“合租的室友真难相处,一个西瓜都这么在意。”那阵势,似乎要把所有的个人琐事都暴露在同事面前,直到得到别人的安慰与回应,心理才安稳。
上司本来觉得不过是小女生没长大而已,可CATHY在工作中的撒娇和不认真,却是他最头疼的。才来没几个月,CATHY已经犯过不少大错小错,在她事后的扮乖、讨可怜的状态下,也能安然度过。可前几天的一个重大错误,令上司几乎想炒了她。
那天,上司约好到另外一家公司谈一个重大项目。前一天,他千叮咛万嘱咐CATHY一定要准备好项目材料,打印成6份,谈判时要人手一份。
CATHY一口保证:“哥,这点儿小事儿,你还不相信我?那是怀疑我的能力!”上司一笑了之,转身回去忙自己的事了。
第二天,谈判如约进行,CATHY准备的材料却出了大问题——本来48页的材料,到了现场却只有18页!这么重要的场合,居然出这么大的纰漏!谈判自然进行得很不顺利。
回到办公室,上司火冒三丈,将材料摔到CATHY面前:“这就是我对你的信任!”
CATHY一脸委屈:“怎么会这样?当时是打完了呀!”
“要是因为这个原因项目没有成功,你给我走人!”上司发了狠话。
“人家也不是故意的!”CATHY争辩。
“人家,人家,谁跟你是人家,以后请注意称谓!办公室不是家庭!”
几天后,CATHY向朋友抱怨,你说这是我的错吗?他们怎么能这样?我得赶紧准备下家,在被公司炒掉之前先炒了公司!
频繁道歉背后的责任感缺失
单位同事已经习惯了在李昭“对不起”的道歉声中安然工作,因为每个人都清楚,李昭的“对不起”“我很抱歉”只是条件反射式的下意识行为。究竟是否真的“抱歉”,以及“下次注意”,那就不得而知了。
李昭到单位已经一年有余。刚开始时大家都比较喜欢她,因为她总是笑脸相迎。可相处下来,大家发现,她总是那个认错态度最好,又最不吸取教训的人。有时做出的事情实在让人窝火,可看她笑眯眯的,又让人不便苛责。
比如,部门三四个人被分到一个组做项目,分配任务时李昭答应得好好的,可等到下次碰头进行下一步的时候,李昭却还停留在她的上一步中,并总有各种理由搪塞,而且态度极为诚恳:“抱歉,我打电话了,客户不在。”“不好意思,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出台,不便下结论呀。”
一个报告,别人完成得都很好,一到她这里就卡壳。刚开始,大家以为是客观原因,都伸手帮她,可时间长了,大家都觉得这个团队似乎她真的没有做过什么事情,她成了多余的那一个。
李昭喜欢上网,公司以前没有开外网时她非常郁闷。最近刚开了外网,要求工作时间只做与工作相关的事。可李昭偏不,她已经被经理训斥过很多次浏览其他网页以及聊天了。这天,她又打开一个常去的博客,忘乎所以之时,经理已经站到背后。
“说过多少次了,我开外网可不是让你们玩的!”
“对不起,知道错了,下次再也不上了。”
下班时,她却和同事大声喧哗:“为了报复,我下午又偷偷上了两个小时。”
李昭不喜欢被人控制,每次犯了错误,领导让她打开文档,自己说错在哪儿的时候,她都特别不屑。“错就错了,还要自我反省,简直就是批斗主义抬头!”
在她眼里,从前的经理比现在的经理要好得多。一些小错误,前任经理会自己帮忙改了,下次旁敲侧击地提醒一下。即使犯了大一些的错误,道歉也能避免一些被批评的局面。而现在的经理,非要揪住一些东西不放,似乎故意找碴儿。
最近,李昭和另一个部门的领导走得很近,公然说现在的部门不适合她。另一个部门的领导却迟迟不肯表态,进退维谷的状态并没有影响李昭。她依然应付着工作,道歉着错误,敷衍着大家。
[网上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