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之道 只要有四成把握就出手
请欣赏:《成功之道 只要有四成把握就出手》
一件没人做过的事,要有几成胜算,才值得把前途拿来当赌注?
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考验明基电通董事长李焜耀的判断,也一次又一次决定他的生涯是再创高峰,还是前功尽弃。
53岁的李焜耀做过很多企业界“第一个”的决策。包括第一个决定跨足通讯,靠自己研发制造手机;第一个投资做TFT-LCD面板;第一个去大陆苏州设厂;第一个放弃本来的招牌,自创品牌“BenQ”。
但是他从来不是在掌声中踏出步伐。正因为决策太大胆,立即迎接李焜耀的永远是不解跟问号。
就像1996年,他决定做面板。当时最大的警告声音,来自宏碁电脑创办人施振荣。因为德碁生产DRAM的经验太辛苦,施振荣要李焜耀想清楚,这条路不但做不赢,而且走下去就是不归路。
不只老板质疑,同业也觉得他当不成“先驱”,倒可能变成“先烈”。连他在光碟机产品上的直接竞争对手,源兴科技总经理温生台,当时都忍不住在公开场合走过来“慰勉”他:“真的很难做,你要好好努力喔!”
当场,李焜耀只是笑一笑,没有说话。
要同时抵御来自内外的压力,走没人走过的路,到底是“先见之明”还是“匹夫之勇”?李焜耀心中衡量风险与机会的原则是这样的:“4成把握就出手,但不必一步到位。”
伸出一只脚试水温
4成把握,看出李焜耀的“胆”。“他从来不以当时能力,衡量未来要做的事,”跟了李焜耀10几年,明基电通视影事业群总经理黄裕国观察。
李焜耀没有因为“难”跟“没做过”打退堂鼓。他仔细研究德碁失败的原因,认为德碁与德州仪器合作的模式,没办法从技术到销售完全掌握,只能分享末端制造的价值。反观同样做DRAM的三星,每年都赚钱,因此绝非这个事业不能做。关键在于:不能重蹈德碁的覆辙。
所以明知寻找技术移转伙伴不易,但跟日韩大厂的谈判桌上,对方只要想援用德碁的模式,李焜耀一律回答:“不做,免谈”。
在胆量背后,事实上,李焜耀有两大支柱,一是企图心,另一个关键字是“承受度”。也就是沙盘推演各种结果后,对风险做最精密的计算。
因为没有十足把握,李焜耀并不求一步登天,而是慢慢修正,拉近能力与机会的缺口。头两年,明基先做电浆显示器,累积经验。“等于先伸一只脚试水温,”他譬喻。
要建造一座面板三代厂,投资至少需要150亿,超过当时明基资本额(37亿)4倍。为了怕新事业把明基拖垮,李焜耀在财务上特别小心,除了用开放式的股东结构分散风险,连万一撑不下去,可能的外援对象都先想好。
他在各方面做出最坏的打算,甚至包括个人退出公司,交出经营权。
同样地,12年前,明基大陆生产基地落脚苏州。李焜耀对着一大片乌压压、什么都没有的沼泽地,肯定地说“我就要这一块”的气魄,连一旁的苏州台湾事务办事处主任谢鸣都忍不住动容。
但另一方面,明基马来西亚厂后来仍持续扩张了4、5年,生产重心才循序渐进转进大陆。
不管是哪一段,过程里难道不感到害怕吗?“其实心里很怕,”一向剽悍的李焜耀难得承认:“但是做了决定,就应该把怀疑因素降到最低。”
这些转捩点上的坚持,把明基推向一个营收超过3,000亿的集团,把李焜耀变成产业界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然而别人说他“有远见”也好,“有谋略”也好,对李焜耀来说,其实只是紧紧扣着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胆识的诠释:“在正确的时间点上,永远要作一些超出自己熟悉范围的决定。”
出身于苗栗后龙、父亲是碾米厂商人的李焜耀,年轻时有另外几个“第一”,早已被人淡忘,却更能看出他这种性格的特色。
1980年,李焜耀开发出台湾第一台英文电脑终端机,成功外销美国,那一年他才28岁。
他也是宏碁集团中第一个要求独立出去的副总经理。接下明基总经理的职务时,李焜耀39岁。
第一份工作 3个月结束
台大电机系毕业后,李焜耀既不想出国,也不想去仰外国人鼻息的外商公司。他当完兵,跑回学校问学弟妹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决定选择微处理器作为找工作投入的领域。
当时所谓的明星企业,是大同、声宝这类家电大厂,但是他们不太需要微处理器技术。只有一家没没无闻的荣泰电子(施振荣当时任荣泰副总经理)有学习机会,一心想搞清楚微处理器的李焜耀就进了荣泰当工程师。
没想到,才过3个月,荣泰因为资金问题终止业务。李焜耀只好回头进入大同。后来因为施振荣创业成立宏碁,2个多月后,他决定重新加入施振荣麾下。
绕了一大圈,结果又从主流舞台回到小公司。这路径连父亲都看不下去,忍不住问他:“你搞什么?大同这种公司不待,去哪里?”李焜耀笑着回忆。但是,“讲归讲,我还是做我要做的事。”
只是世事又总是出人意表。宏碁因为人手不足,竟把李焜耀调去大家都不愿意带的维修部门。
换成一般人,免不了自叹倒楣。但李焜耀却逆向思考:“既然接了,就要想办法学到东西”。他一边工作,一面研究、拆解国外产品,无师自通,就这样在一个冷门单位,独力做出台湾第一台英文电脑终端机。这也是台湾自己设计商用终端机打开市场的开始。
1989年,他向公司提出到瑞士洛桑管理学院进修一年的计画,是李焜耀生涯中另一条决定性的岔路。
接任总经理一半部属要离职
随着宏碁高速成长,伴随而来的组织、人事变动,让当时担任产品策略室副总经理的李焜耀,想退出复杂的是非圈,靠自己打天下。
结束学业后,他自告奋勇,接掌当时规模只有宏碁六分之一的明基,所有人都认为这是险招。因为明基不能与宏碁直接竞争,电脑周边产品竞争激烈,获利微保尤有甚者,因为李焜耀作风早以直率严厉闻名,他才刚上任,就有超过一半的高阶主管要离职。
这些挑战都没有把李焜耀打倒,他乾脆重新建立团队,汰换成员,藉此彻底改变明基过去自认是“细姨子”,躲在宏碁大伞下“没志向”的心态。
一路走来,李焜耀当然不是没有跌倒过,包括明基退出传真机市场;投资网路事业逐鹿网,最后也以结束收场;开发手机途中,整个研发团队被挖角跳槽;甚至,品牌效益至今仍需要更进步的成绩证明。在管理面,也有人认为李焜耀太强势,比起其他企业家,少了一点人际的助力。
但这些挫败不掩李焜耀的神采,除了因为他“4成把握就出手,不求一步到位”的做法,把风险控制在集团可承受的范畴内,不致于造成致命的危机外,也包括整个明基团队逐步建立的学习、修正能力。这部分成为李焜耀个人胆识之外,企业更重要的发展动力。
李焜耀的大学同学,《汽车购买》杂志总编辑林宏櫆认为,从年轻到现在,李焜耀有一部分一直没变,他始终是对现状这么不满意,始终是这么拼。
“这要看你对自己的期许在哪里,”李焜耀解释。他紧接着反问:“你人生想做些不一样的事,还是像电影《艾蜜莉的异想世界》里的邮差,作一辈子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