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该补补创业教育这一课
眼下,面对鼓声一声紧过一声的“就业大战”,不少声音在呼吁,自主创业应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选择。但热情归热情,近年来,大学生中真正参与创业的人数却逐年下降。资料显示,在拥有两万多学生的清华园,参加创业的人所占比例非常小,参加创业计划大赛最终能实现创业的也就两三个团队、30人左右。
大学生为何在选择自主创业时慎之又慎?大学生自主创业还缺点啥?笔者认为,系统的创业教育、果敢的创业精神、扎实的创业技能等“功课”都得“大补”,但最紧迫的,还数创业教育的普及。
曾听过不少大学生反映,自主创业最艰难的不是资金,而是意识、知识、信息和技能的匮乏。很多大学生由于对社会缺乏了解,缺乏法律等专业知识,也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创业越深入,这些不足就越容易体现。
这些素质从何而来?当然,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自我锻炼、自我成长,但这种自己“生根发芽”的几率能有多高?因此,更重要的是,高校要主动引导、因以施教。作为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创业教育的目的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意识,教会他们创业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很多大学生都希望学校能系统地开一些创业课,让他们在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获取市场信息。
放眼海外,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创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已开展了几十年。即便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高校也十分注重培训学生自我创业的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其教育内容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如产品设计技术、质量管理、销售、资金筹措、人际关系、商业法规及政府的有关法律章程等。这些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国内像北大、清华等知名高校已经相继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但这还远远不够。毕竟,这种课在多数高校还身处辅修的“配角”地位,不光缺乏相应的学科体系,更没有列入相应的教育大纲,缺乏必要的研究和专业性的指导。换句话说,创业教育尚未引起各方的足够重视。因此,高校应当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做好制度安排,在目前学年制条件下,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形成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系统;而且既鼓励和允许学生走出去创业,也要给他们继续回校学习的机会,真正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去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
如果创业教育普及了,课“补”好了,也许能够更多避免大学生们在自主创业时遭遇“理想很美、实践很痛”的寒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