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理想很美实践很痛
第四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决赛11月9日在福建厦门落幕。经过三天激烈的角逐,北京大学的\"心安生物诊断试剂商业计划书\"等30个项目获得得金奖,这30个项目是从来自全国29个盛自治区、直辖市的276所高校选送的600多件参赛作品中层层选拔出来的。大学生们的参赛热情反映了这样一个事实:自主创业正成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可能的择业选择。而据教育部统计,截止到今年9月1日,毕业生就业率达到73%,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也越来越多,已经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2%。实际上,在网络经济锋芒毕露的时期,大学生创业也曾如火如荼,许多充满热忱与理想的学生及众多风险投资家投身这个大潮,不过随着IT泡沫的破灭,这些学生创办的企业也进入严冬,纷纷倒闭,学生创业也随之转入低潮。
到了2002年前后,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创业鼓声又起,许多高校开始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创业,创业就是就业的观念正在校园中形成。但此时社会各方的心态都渐趋理性,精明的投资商也对此极为审慎,一些大学生也不再盲目跟风,创业方向不再局限于网络业,开始深入服务、商务等多种领域。也有人对此不无忧虑,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说:\"在就业压力下,更多的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被推向了创业。\"创业计划竞赛:学生练兵Vs学校荣誉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移植于美国的商业计划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理念与实践能力。充满创业热情的学生们则将其作为一个锻炼自我、证明自己的平台,也希望通过大赛吸引到风险投资,开创自己的事业。自199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竞赛至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
2004年的第四届则是\"挑战杯\"创业计划开展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参赛作品涉及农林、畜牧、能源、电子信息及服务行业等13个学科门类,比以往也更加成熟。评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纯均教授表示,这届比赛有三个特点,一是不但参赛团队多,而且不同科系、不同专业学生的\"混合编队\"多;二是作品质量高,更加符合商务运作的规则,有些作品甚至可以作为成熟的商业计划书直接应用;三是由于许多团队的成员都直接参与了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参赛项目的技术成熟度较高。
创业计划竞赛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高校对此也十分支持。南京理工大学在2000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园网上形成了一个创业板块,提供案例,介绍常识;学校还专门设立了55万元的专款用于支持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仍带有浓郁的校园色彩,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协会主席邓瑰玮批评说:\"学校对创业计划竞赛的热情更多的来自于获奖,它只是事关学校荣誉的另一项奥林匹克竞赛。目前大赛的评委仍以高校教师为主,对方案的评判标准也是偏重技术,对服务类的项目评价不高,这偏离了创业计划竞赛的初衷。\"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罗秀山也承认,能入围的项目其技术核心或主要内容基本上还是来自老师,学生主要进行产品包装、推向市场等外围工作,学校给予相关指导。\"创业计划竞赛说到底比的是学校和教师的科研水平。\"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学院的王超在学校里组织过两次创业计划大赛,他认为,学生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人才。大学生创业很难吸引到成熟型的人才,这却是在创业初期很需要的。也正因为以上种种缺失,大学生创业缺乏后劲,真正能转化为行动的创业计划少之又少。大学阶断应该是理解创业、进行创业储备的时期,创业计划竞赛的作用也体现于此。
创业优惠政策:让大学生赔得更多?
在就业压力下,学校和希望创业的大学生们频频呼吁政策优惠,认为国家应该有直接针对大学生的风险投资机制,通过设立风险基金等优惠政策,刺激高校创业。但这种想法在真正开始创业的大学生那里无一例外得到了否定:\"一旦进入市场,就完全依照市场规则办事,你只是个普通的法人,不能再顶个学生的身份做保护桑过于强调政策优惠,大学生创业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缺乏抵抗力。\"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在学生时代就成功创业,他们开发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软件广受好评。
他说:\"大学生创业不需要也不应该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政府行为要规范,政策出台应该先经过辩论和听证,减少随意性。其它像免税等优惠反倒是次要的,因为赚不到钱免税就没有意义。如果真的出台所谓的优惠政策,更大的可能是落在大学生群体之外,因为大学生是弱势群体,有的企业随便找一个大学生做名义法人就可以享受优惠,这是不公平的。\"南京大学德语系的小苏为筹划一个代售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特地休学。他也坦言:\"对于真正要创业的学生来说,免税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是微不足道的,关键是项目要好。而对于缺乏创业准备的人,这种直接的资金帮助只是让他赔得更多,因为他们的很多想法都不成熟,也缺乏足够的主动,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责任感。\"东南大学金融系仍在读的曹畅,从另外一群大学生那里接手了南京子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他以两个项目为例解释其\"前辈\"失败的原因:一个是高估了市场的成熟度,一个是定位过于宏大超出自身能力。他说:\"大学生创业很怕决策失误,小公司对失败的承受力差,对市场一个把握不准,就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创业门槛越低,失败的大学生可能越多。而失败对学生而言损失的不仅是钱,更是时间和自信。\"学生创业:理想很美,实践很痛尽管大学生通过高等教育,思维得到了深层次的训练,但他们有的多是书本知识,社会经验不足、关系网浅,创业时往往要付出很高的学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素质还有待提高。
小苏告诉记者,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法律等专业知识,也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创业进行得越深入,这些不足就越容易体现出来。\"由于对合同法不了解,又轻信了合作方,我曾经签过一个\'不平等合约\',使我们团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学生创业的许多想法都是在宿舍床上想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很美却经不起考验。\"从公司的创始人手里接过了快要破产的南京子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曹畅,对目前经营状况的描述是\"活下来了\"。他表示,大学生创业的巨大不足就是过于理想化,他的\"前辈们\"就是因为投资了两个不切实际的项目而最终失败的。\"公司缺乏高水平、有经验的人才,一方面在校大学生或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缺乏技术开发与市场推广的经验,另一方面小公司也给不出很高的工资来吸引人才。\"学生创业的困境从反面凸现了当下教育的不足,东南大学招生毕业分配办公室副处长李鑫认为,学校需系统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创业能力的培训。他们正在设想以小学时必修或者选修的方式开设一些课程,介绍创立企业的相关要求和情况(自身条件、工商、税务常识等);不定期举办大型讲座,请公司老总、工商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讲解,传递必要的信息;加大实习环节,有条件的专业要和企业、公司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运作,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加强与科技园的联系,在科技园设立相关部门,重点扶持少量可行性高的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服务,甚至帮助他们做工商注册等工作。
给大学生创业更加宽容的社会环境
\"我们的社会缺乏创业的大氛围,风险意识差,许多创业理念无法激活。\"南京大学科技园主任张晓东一直积极推动\"南大学士后流动站\"的运作,以促成大学生创业,她对当前社会的创业环境仍很无奈。
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协会主席邓瑰玮回顾自己的工作,认为当下社会还缺乏宽容的创业环境,最典型的就是缺乏风险投资机制,大多数人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态度,不愿给他们机会。杨海表示,创业是社会很重要的发展力量,整个社会都应该提倡。现在提到创业都是从缓解就业压力的角度出发,这种无路可走才选择创业的心态是不健康的。其实可以将创业的概念延伸一下,也就是说要提倡创业精神,将创业与做老板分开。创业精神就是一种风险意识,要敢于承担风险。不管到哪个岗位,只要脚踏实地,都能干出一番事业,都可以说是创业。\"以后创业会成为人们普通的、常见的选择。\"创业环境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公平竞争的氛围,不应该强调某个阶层或团体的特殊性,如果有激励机制也应该面向全社会,最重要的在于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为中小企业松绑。杨海说:\"个人认为增加小额贷款是一个很高效的措施,1万元上下的小额贷款对于启动创业是很有帮助的,利息不一定要低,但一定要容易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罗秀山说:\"社会一开始对大学生的创业期望值太高,吸引了一批风险资金。但最后不少大学生企业以失败告终,投资者热情因此下降,对大学生也愈发不信任。其实任何创业都很艰难,而失败过一次的学生,二次创业成功的机率会比较高,因为在一次创业过程中他们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大学生创业有后发优势,社会要有宽容的心态,允许失败,这才有利于创业氛围的形成。\"大学生创业小处方对于那些身在象牙塔而心系创业\"江湖\"的大学生而言,来自亲历江湖的前辈们的忠告应该是最中肯、最有帮助的。且看\"开拓者\"们开出的药方:处方一:创业不等于做老板。被访者一致认为,创业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可以看成是创业的开始,关键是提倡创业精神。为别人打工也是创业的一部分,可以视为资金、经验的积累过程。创业可以分几步走,先对社会、对市场增加了解,打工既可以增加阅历,也有助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大学生千万不可以被影视剧鼓吹的白领、\"海龟\"的生活方式迷惑,误以为创业是很轻松浪漫的事,要有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精神。
处方二:大学生创业不一定在高科技领域。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学院的王超组织过两次创业计划大赛,他认为大学生的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小项目更容易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这两年从学生提交的计划看,也逐渐从网络、电子领域转向旅游、服务等更实际的项目。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说:\"大学生素质较高,思维活跃,但真正做技术研发的还是少数,更多人从事外围环节的服务性工作。社会舆论不要划分创业的高低贵贱,任何产业都可以做得很漂亮,不要一提大学生创业就一定要高科技才不失身份。只要为社会增加了财富,提高了效率,就是好的。\"处方三:均分股份最易散伙。\"兄弟情谊不能简单转化成创业合作伙伴,大学生创业往往从友谊开始,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利益协调,以及发展理念的分歧,最后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杨海总结他在\"优仕网\"项目中的失败,认为决策团队的矛盾是很重要的原因。南京子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畅说,\"均分股份导致决策困难,每人一个主意,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生存,更加难以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发展,所以我现在是一股独大。\"他开玩笑说,\"大学生创业,股东多唯一的好处就是他们不拿工资!\"处方四:创业\"预则立不预则废\"。得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锋给予创业者的忠告是,创业前一定要做足准备。大学生经常会进行假期实践,如果打定了主意将来要创业,就要明确自己创业的方向,并据此选择相应的实践活动。曹畅总结了自己和前辈的经历后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得先有了项目再成立公司,如果先成立公司再去找项目,公司存活的机率就微乎其微。
到了2002年前后,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使得学生创业鼓声又起,许多高校开始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学生创业,创业就是就业的观念正在校园中形成。但此时社会各方的心态都渐趋理性,精明的投资商也对此极为审慎,一些大学生也不再盲目跟风,创业方向不再局限于网络业,开始深入服务、商务等多种领域。也有人对此不无忧虑,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说:\"在就业压力下,更多的人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被推向了创业。\"创业计划竞赛:学生练兵Vs学校荣誉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移植于美国的商业计划竞赛,旨在培养大学生们的创业理念与实践能力。充满创业热情的学生们则将其作为一个锻炼自我、证明自己的平台,也希望通过大赛吸引到风险投资,开创自己的事业。自1999年在清华大学举办第一届竞赛至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已成功举办三届。
2004年的第四届则是\"挑战杯\"创业计划开展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参赛作品涉及农林、畜牧、能源、电子信息及服务行业等13个学科门类,比以往也更加成熟。评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赵纯均教授表示,这届比赛有三个特点,一是不但参赛团队多,而且不同科系、不同专业学生的\"混合编队\"多;二是作品质量高,更加符合商务运作的规则,有些作品甚至可以作为成熟的商业计划书直接应用;三是由于许多团队的成员都直接参与了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参赛项目的技术成熟度较高。
创业计划竞赛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创业的平台,高校对此也十分支持。南京理工大学在2000年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协会,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在校园网上形成了一个创业板块,提供案例,介绍常识;学校还专门设立了55万元的专款用于支持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仍带有浓郁的校园色彩,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协会主席邓瑰玮批评说:\"学校对创业计划竞赛的热情更多的来自于获奖,它只是事关学校荣誉的另一项奥林匹克竞赛。目前大赛的评委仍以高校教师为主,对方案的评判标准也是偏重技术,对服务类的项目评价不高,这偏离了创业计划竞赛的初衷。\"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罗秀山也承认,能入围的项目其技术核心或主要内容基本上还是来自老师,学生主要进行产品包装、推向市场等外围工作,学校给予相关指导。\"创业计划竞赛说到底比的是学校和教师的科研水平。\"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学院的王超在学校里组织过两次创业计划大赛,他认为,学生创业需要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人才。大学生创业很难吸引到成熟型的人才,这却是在创业初期很需要的。也正因为以上种种缺失,大学生创业缺乏后劲,真正能转化为行动的创业计划少之又少。大学阶断应该是理解创业、进行创业储备的时期,创业计划竞赛的作用也体现于此。
创业优惠政策:让大学生赔得更多?
在就业压力下,学校和希望创业的大学生们频频呼吁政策优惠,认为国家应该有直接针对大学生的风险投资机制,通过设立风险基金等优惠政策,刺激高校创业。但这种想法在真正开始创业的大学生那里无一例外得到了否定:\"一旦进入市场,就完全依照市场规则办事,你只是个普通的法人,不能再顶个学生的身份做保护桑过于强调政策优惠,大学生创业只会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缺乏抵抗力。\"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在学生时代就成功创业,他们开发的《天空教室》网络教学软件广受好评。
他说:\"大学生创业不需要也不应该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我们真正需要的是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一视同仁的国民待遇。政府行为要规范,政策出台应该先经过辩论和听证,减少随意性。其它像免税等优惠反倒是次要的,因为赚不到钱免税就没有意义。如果真的出台所谓的优惠政策,更大的可能是落在大学生群体之外,因为大学生是弱势群体,有的企业随便找一个大学生做名义法人就可以享受优惠,这是不公平的。\"南京大学德语系的小苏为筹划一个代售产品的电子商务平台特地休学。他也坦言:\"对于真正要创业的学生来说,免税不能解决什么问题,是微不足道的,关键是项目要好。而对于缺乏创业准备的人,这种直接的资金帮助只是让他赔得更多,因为他们的很多想法都不成熟,也缺乏足够的主动,没有解决问题的决心与责任感。\"东南大学金融系仍在读的曹畅,从另外一群大学生那里接手了南京子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他以两个项目为例解释其\"前辈\"失败的原因:一个是高估了市场的成熟度,一个是定位过于宏大超出自身能力。他说:\"大学生创业很怕决策失误,小公司对失败的承受力差,对市场一个把握不准,就可能是致命的。所以创业门槛越低,失败的大学生可能越多。而失败对学生而言损失的不仅是钱,更是时间和自信。\"学生创业:理想很美,实践很痛尽管大学生通过高等教育,思维得到了深层次的训练,但他们有的多是书本知识,社会经验不足、关系网浅,创业时往往要付出很高的学费,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素质还有待提高。
小苏告诉记者,学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缺乏法律等专业知识,也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创业进行得越深入,这些不足就越容易体现出来。\"由于对合同法不了解,又轻信了合作方,我曾经签过一个\'不平等合约\',使我们团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学生创业的许多想法都是在宿舍床上想出来的东西,看起来很美却经不起考验。\"从公司的创始人手里接过了快要破产的南京子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曹畅,对目前经营状况的描述是\"活下来了\"。他表示,大学生创业的巨大不足就是过于理想化,他的\"前辈们\"就是因为投资了两个不切实际的项目而最终失败的。\"公司缺乏高水平、有经验的人才,一方面在校大学生或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往往缺乏技术开发与市场推广的经验,另一方面小公司也给不出很高的工资来吸引人才。\"学生创业的困境从反面凸现了当下教育的不足,东南大学招生毕业分配办公室副处长李鑫认为,学校需系统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创业能力的培训。他们正在设想以小学时必修或者选修的方式开设一些课程,介绍创立企业的相关要求和情况(自身条件、工商、税务常识等);不定期举办大型讲座,请公司老总、工商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讲解,传递必要的信息;加大实习环节,有条件的专业要和企业、公司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运作,增强对社会的了解;加强与科技园的联系,在科技园设立相关部门,重点扶持少量可行性高的学生创业,提供咨询服务,甚至帮助他们做工商注册等工作。
给大学生创业更加宽容的社会环境
\"我们的社会缺乏创业的大氛围,风险意识差,许多创业理念无法激活。\"南京大学科技园主任张晓东一直积极推动\"南大学士后流动站\"的运作,以促成大学生创业,她对当前社会的创业环境仍很无奈。
南京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协会主席邓瑰玮回顾自己的工作,认为当下社会还缺乏宽容的创业环境,最典型的就是缺乏风险投资机制,大多数人对大学生创业持怀疑态度,不愿给他们机会。杨海表示,创业是社会很重要的发展力量,整个社会都应该提倡。现在提到创业都是从缓解就业压力的角度出发,这种无路可走才选择创业的心态是不健康的。其实可以将创业的概念延伸一下,也就是说要提倡创业精神,将创业与做老板分开。创业精神就是一种风险意识,要敢于承担风险。不管到哪个岗位,只要脚踏实地,都能干出一番事业,都可以说是创业。\"以后创业会成为人们普通的、常见的选择。\"创业环境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公平竞争的氛围,不应该强调某个阶层或团体的特殊性,如果有激励机制也应该面向全社会,最重要的在于降低门槛,简化程序,为中小企业松绑。杨海说:\"个人认为增加小额贷款是一个很高效的措施,1万元上下的小额贷款对于启动创业是很有帮助的,利息不一定要低,但一定要容易获得。\"南京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罗秀山说:\"社会一开始对大学生的创业期望值太高,吸引了一批风险资金。但最后不少大学生企业以失败告终,投资者热情因此下降,对大学生也愈发不信任。其实任何创业都很艰难,而失败过一次的学生,二次创业成功的机率会比较高,因为在一次创业过程中他们付出了相当高的代价,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大学生创业有后发优势,社会要有宽容的心态,允许失败,这才有利于创业氛围的形成。\"大学生创业小处方对于那些身在象牙塔而心系创业\"江湖\"的大学生而言,来自亲历江湖的前辈们的忠告应该是最中肯、最有帮助的。且看\"开拓者\"们开出的药方:处方一:创业不等于做老板。被访者一致认为,创业的概念应该是广义的,不管在哪个岗位,都可以看成是创业的开始,关键是提倡创业精神。为别人打工也是创业的一部分,可以视为资金、经验的积累过程。创业可以分几步走,先对社会、对市场增加了解,打工既可以增加阅历,也有助于确定自己的目标。大学生千万不可以被影视剧鼓吹的白领、\"海龟\"的生活方式迷惑,误以为创业是很轻松浪漫的事,要有埋头苦干、吃苦耐劳的精神。
处方二:大学生创业不一定在高科技领域。南京理工大学动力学院的王超组织过两次创业计划大赛,他认为大学生的技术研发能力有限,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小项目更容易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这两年从学生提交的计划看,也逐渐从网络、电子领域转向旅游、服务等更实际的项目。南京易学教育软件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海说:\"大学生素质较高,思维活跃,但真正做技术研发的还是少数,更多人从事外围环节的服务性工作。社会舆论不要划分创业的高低贵贱,任何产业都可以做得很漂亮,不要一提大学生创业就一定要高科技才不失身份。只要为社会增加了财富,提高了效率,就是好的。\"处方三:均分股份最易散伙。\"兄弟情谊不能简单转化成创业合作伙伴,大学生创业往往从友谊开始,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很多利益协调,以及发展理念的分歧,最后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杨海总结他在\"优仕网\"项目中的失败,认为决策团队的矛盾是很重要的原因。南京子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曹畅说,\"均分股份导致决策困难,每人一个主意,不利于企业在市场中生存,更加难以朝着一个既定的方向发展,所以我现在是一股独大。\"他开玩笑说,\"大学生创业,股东多唯一的好处就是他们不拿工资!\"处方四:创业\"预则立不预则废\"。得全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金锋给予创业者的忠告是,创业前一定要做足准备。大学生经常会进行假期实践,如果打定了主意将来要创业,就要明确自己创业的方向,并据此选择相应的实践活动。曹畅总结了自己和前辈的经历后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得先有了项目再成立公司,如果先成立公司再去找项目,公司存活的机率就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