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继之:创业板市场与深交所使命
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 胡继之
编者按:有关建立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种种讨论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创业板市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何意义、深交所准备工作进展如何、创业板市场功能如何定位以及如何运作等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深交所副总经理胡继之博士在2000年10月中国第二届高交会“高新技术论坛”上的演讲回答了这些问题。该演讲被外界视为深交所关于创业板的宣言,本刊全文刊载这篇演讲,以飨读者。
非常感谢第二届高交会“高新技术论坛”提供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让我和大家一起共同商讨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设问题。我首先可以告诉各位的是,自8月中下旬以来,深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按照周小川主席“倒计时”的要求,经过日日夜夜的紧张筹备,目前,创业板市场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最近一段时期,各有关部门围绕企业板市场做了大量工作,广大证券界同仁积极努力配合,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型成长性企业更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社会各方面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可以说,创业板市场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业。借此机会,我代表深交所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和各位来宾一起交流建设创业板市场的心得与情况:一、站在新经济的远方认识创业板市场;二、深交所的10年成就与新的使命;三、深交所为创业板市场所进行的前期准备;四、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定位与运作思路。
一、站在新经济的远方认识创业板市场
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1979~1999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水平高出6.4个百分点。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七,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证券市场也迅速发展。以1990年12月深沪两交易所设立为标志,在不到10年时间内,许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国家证券市场20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拥有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采用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交易方式,市价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0%以上,投资者人数达到5000万之众,并多次被国际专业组织列为全球最活跃的新兴市场。
但是我们注意到,当中国经济腾飞的时候,世界经济也在发生巨变。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群体迅速崛起,已经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的改变。在新经济的带动下,整个90年代,美国经济保持了3%的增长速度,出现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景气周期。与之相适应,美国股市空前活跃,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90年初到1999年底上涨了318%;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786%;纳斯达克计算机指数从1993年10月开始编制,在6年多时间内涨幅更高达2225%。
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来经济发展取决于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带动能力,而新经济的成长则依赖于一个成熟发达、充满活力的创业板市场。以纳斯达克为例,纳斯达克已经集结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精华,在纳斯达克的摇篮里,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比如思科、微软、英特尔、戴尔、苹果、甲骨文、美国在线等,迅速成长为顶尖的国际大公司。正因为如此,近30年历史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量雄居世界第一,交易量超过纽交所,成为全世界推进新经济发展的典范。
为什么新经济的成长需要创业板市场的推动?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它能够提供比商业银行和传统证券市场更加灵活、方便而有效的融资安排。创业板市场的出现,使得那些为数众多的中小成长型高科技企业,尽管尚未达到银行贷款条件和传统上市标准,照样可以筹措到资金,特别是一些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企业,几乎可以得到无限制的资金供应;第二,创业板市场以其独特的激励机制加速了企业由初创到成熟的进程,使得许多企业由家族式、合伙制等低级形态迅速转化为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形态,推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迅速完善;第三,创业板市场大大提高了公司社会知名度,提供了宽广的企业投资、组合和兼并的机会,从而推进了高新技术企业超常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超大规模企业;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以创业板市场为枢纽,促成了科学家、企业家和千百万中小投资者的集合,进一步激励了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勇气。而这种创新精神和创业勇气,正是新经济发展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近几年来,我国新经济发展迅猛,方兴未艾,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型成长性企业星罗棋布,充满活力。据初步统计,全国已建立100多个高科技企业孵化器、30多个大学科技园、20多个留学生创业园、500多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共有近2万家,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7万家,它们已经构成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存在的难题是:一方面,大多数企业仍然采取家族式、合伙制的传统管理方式,产品单一,缺乏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资金严重短缺,企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面对这种状况,令人回想起80年代崛起的中国乡镇企业。它们在中国第一轮改革大潮中表现出勃勃生机,也是由于内部管理落后,银行融资受阻,市场融资困难,从90年代开始,绝大部分乡镇企业失去了活力。现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已经到来,迫切需要通过创业板市场为其注入社会资金,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企业成长壮大。 创业板市场一经提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其中最关键之点在于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新经济崛起的内在之需,其意义已经超越证券市场范畴。
建设好创业板市场,不仅仅是证券市场的重大事件,更不仅仅是深交所的功能转换,而是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意义举足轻重的重大举措,是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
编者按:有关建立中国创业板市场的种种讨论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创业板市场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有何意义、深交所准备工作进展如何、创业板市场功能如何定位以及如何运作等问题受到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深交所副总经理胡继之博士在2000年10月中国第二届高交会“高新技术论坛”上的演讲回答了这些问题。该演讲被外界视为深交所关于创业板的宣言,本刊全文刊载这篇演讲,以飨读者。
非常感谢第二届高交会“高新技术论坛”提供这样一个良好的机会,让我和大家一起共同商讨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建设问题。我首先可以告诉各位的是,自8月中下旬以来,深交所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按照周小川主席“倒计时”的要求,经过日日夜夜的紧张筹备,目前,创业板市场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最近一段时期,各有关部门围绕企业板市场做了大量工作,广大证券界同仁积极努力配合,许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中小型成长性企业更是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社会各方面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支持。可以说,创业板市场建设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业。借此机会,我代表深交所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创业板市场建设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和各位来宾一起交流建设创业板市场的心得与情况:一、站在新经济的远方认识创业板市场;二、深交所的10年成就与新的使命;三、深交所为创业板市场所进行的前期准备;四、创业板市场的功能定位与运作思路。
一、站在新经济的远方认识创业板市场
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1979~1999年的20年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7%,比同期世界经济平均水平高出6.4个百分点。目前,中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七,外汇储备位居全球第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证券市场也迅速发展。以1990年12月深沪两交易所设立为标志,在不到10年时间内,许多方面走过了西方国家证券市场20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已经拥有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装备,采用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交易方式,市价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到40%以上,投资者人数达到5000万之众,并多次被国际专业组织列为全球最活跃的新兴市场。
但是我们注意到,当中国经济腾飞的时候,世界经济也在发生巨变。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经济群体迅速崛起,已经引起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的改变。在新经济的带动下,整个90年代,美国经济保持了3%的增长速度,出现了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景气周期。与之相适应,美国股市空前活跃,道琼斯工业指数从1990年初到1999年底上涨了318%;同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上涨786%;纳斯达克计算机指数从1993年10月开始编制,在6年多时间内涨幅更高达2225%。
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未来经济发展取决于新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带动能力,而新经济的成长则依赖于一个成熟发达、充满活力的创业板市场。以纳斯达克为例,纳斯达克已经集结了美国高科技产业的精华,在纳斯达克的摇篮里,一大批名不见经传的中小高科技企业,比如思科、微软、英特尔、戴尔、苹果、甲骨文、美国在线等,迅速成长为顶尖的国际大公司。正因为如此,近30年历史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量雄居世界第一,交易量超过纽交所,成为全世界推进新经济发展的典范。
为什么新经济的成长需要创业板市场的推动?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它能够提供比商业银行和传统证券市场更加灵活、方便而有效的融资安排。创业板市场的出现,使得那些为数众多的中小成长型高科技企业,尽管尚未达到银行贷款条件和传统上市标准,照样可以筹措到资金,特别是一些具有长远发展前景的企业,几乎可以得到无限制的资金供应;第二,创业板市场以其独特的激励机制加速了企业由初创到成熟的进程,使得许多企业由家族式、合伙制等低级形态迅速转化为标准化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形态,推进了公司治理结构的迅速完善;第三,创业板市场大大提高了公司社会知名度,提供了宽广的企业投资、组合和兼并的机会,从而推进了高新技术企业超常规发展,造就了一大批超大规模企业;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以创业板市场为枢纽,促成了科学家、企业家和千百万中小投资者的集合,进一步激励了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业勇气。而这种创新精神和创业勇气,正是新经济发展的灵魂,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深入发展的新阶段。近几年来,我国新经济发展迅猛,方兴未艾,高新技术企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型成长性企业星罗棋布,充满活力。据初步统计,全国已建立100多个高科技企业孵化器、30多个大学科技园、20多个留学生创业园、500多家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各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共有近2万家,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7万家,它们已经构成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存在的难题是:一方面,大多数企业仍然采取家族式、合伙制的传统管理方式,产品单一,缺乏持续技术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资金严重短缺,企业发展难以形成规模。面对这种状况,令人回想起80年代崛起的中国乡镇企业。它们在中国第一轮改革大潮中表现出勃勃生机,也是由于内部管理落后,银行融资受阻,市场融资困难,从90年代开始,绝大部分乡镇企业失去了活力。现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已经到来,迫切需要通过创业板市场为其注入社会资金,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企业成长壮大。 创业板市场一经提出,便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其中最关键之点在于适应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新经济崛起的内在之需,其意义已经超越证券市场范畴。
建设好创业板市场,不仅仅是证券市场的重大事件,更不仅仅是深交所的功能转换,而是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意义举足轻重的重大举措,是全国人民共同关心的大事。
上 页 1 2 3 4 5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