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烈火”遇“冰山”
报道提示:今年一月,教育部公布了一项有关“大学生、研究生(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可以休学保留学籍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此举为正在涌动的大学生创业潮推波助澜。
然而,最近申城及全国部分地区不断传出大学生创办的公司倒闭的消息,这使得大学生创业的话题一下子又变得热了起来,我们很有必要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火热的大学生创业潮。不过,怀着满腔热情创业的大学生们遇到挫折,还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千万不能趴下。近日,本报报道了“沪上第一家”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悄无声息倒闭的消息。另据了解,一家由交大在校学生创办的公司也已“趴下”。无独有偶,国内也有一些学生创业公司面临困境或倒闭。我国火热的大学生创业浪潮犹如“烈火”遭遇“冰山”。
和一般企业倒闭没两样 在校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虽然特别引人关注,但其倒闭和一般的企业倒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对待在校大学生创办企业的倒闭应该有一种平常心。
在校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倒闭与其说是一种经济现象,倒不如说是一个社会现象。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豪兴认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办一个企业,其前途本身就有两种可能,要么生存,要么倒闭。所以,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倒闭乃属于十分正常的现象,不应该大惊小怪。同时,创业的大学生经过失败的洗礼和磨练,经验将更加丰富,思想将更加成熟,这是一笔十分难得的宝贵财富。尽管如此,大学生创办企业的“开业”和“倒闭”还是一种十分新鲜的社会现象,所以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到底犯了什么错
虽然目前还没有数据证明在校大学生创业和一般人创业失败的比例孰高孰低,但在校大学生毕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使得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倒闭也显得“不同寻常”。
大学生创业时都怀着满腔热情,但正如一位原大学生企业董事长“痛定思痛”后所说的,当初办公司时,凭的是一股兴趣和热情,没有考虑到风险,没有考虑企业的运作,没有考虑企业市场的开拓……
复旦大学一位经济学者坦言,创办企业需要综合的素质,单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准备。还有一位成功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说,大学生最为缺少的是对市场的操作能力。
站直别趴下
尽管在校大学生创业时会缺少这样那样的知识和实践准备,但更多的人对大学生创业仍然“看好”,鼓励他们“站直别趴下”。
我们看到了大学生创业者的失败,但更多的,也看到了不少成功的企业。做好准备再上阵杨全辉目前是上海一家生产空气净化器企业的“老总”,也是一位从大学二年级便开始休学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
和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创业不一样,在成立自己的公司之前,他首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1993年,杨全辉离开学校到厦门一家信息公司“创业”,但由于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1994年他来到上海,本想立即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但考虑再三,认为自己还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实践准备,于是,他先做了两年的市场推销员,以培养自己对社会、对市场的认识,并不失时机地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他经常奔波于申城的大街小巷,两个月就要磨破一双皮鞋。
1996年,经过两年的准备后,杨全辉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几年来,历经风雨变幻,杨全辉的公司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目前在上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得还算不错,在同行业中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杨全辉说,站稳之后,再图进一步的发展。
杨全辉对于现在急于创业的大学生有几句忠告: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操作能力;二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三要积极地从社会中汲取“营养”;四要对社会充满信心;五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各方良言
综合专家观点和成功创业者的体会,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时的优势、缺陷、建议归纳如下。
优势
年轻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资本。
大学生才思敏捷。
缺陷
对实际工作毫无了解。很多大学生有一点技术,而对市场、对营销缺乏认识。
现在的创业准备时间还不够。如有些企业的创业组合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没有磨合,创业的目的性不明确,很容易发生管理上的分歧。
实战经验不足,更多的还是管理方面。作为一个创业计划,毕竟还只是一个抽象的、停留在文本状态和实验室状态的合理想像。从计划的成功到真正市场意义上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建议
创业路漫漫,切不可仓促上阵
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第二,要有责任感,对公司、员工、投资者都必须有责任感。第三,要有务实精神,踏实做事。
微软之王比尔·盖茨曾经坦然指出,他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主要是公司很快上了轨道,发展迅速,让他无暇把剩下的学业修完,其实他当初休学时并未打算就此告别大学生涯。
[网络]
然而,最近申城及全国部分地区不断传出大学生创办的公司倒闭的消息,这使得大学生创业的话题一下子又变得热了起来,我们很有必要再回过头来重新审视火热的大学生创业潮。不过,怀着满腔热情创业的大学生们遇到挫折,还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千万不能趴下。近日,本报报道了“沪上第一家”在校大学生创办的公司悄无声息倒闭的消息。另据了解,一家由交大在校学生创办的公司也已“趴下”。无独有偶,国内也有一些学生创业公司面临困境或倒闭。我国火热的大学生创业浪潮犹如“烈火”遭遇“冰山”。
和一般企业倒闭没两样 在校大学生创办的企业虽然特别引人关注,但其倒闭和一般的企业倒闭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以,对待在校大学生创办企业的倒闭应该有一种平常心。
在校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倒闭与其说是一种经济现象,倒不如说是一个社会现象。复旦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刘豪兴认为,在目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创办一个企业,其前途本身就有两种可能,要么生存,要么倒闭。所以,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倒闭乃属于十分正常的现象,不应该大惊小怪。同时,创业的大学生经过失败的洗礼和磨练,经验将更加丰富,思想将更加成熟,这是一笔十分难得的宝贵财富。尽管如此,大学生创办企业的“开业”和“倒闭”还是一种十分新鲜的社会现象,所以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到底犯了什么错
虽然目前还没有数据证明在校大学生创业和一般人创业失败的比例孰高孰低,但在校大学生毕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使得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倒闭也显得“不同寻常”。
大学生创业时都怀着满腔热情,但正如一位原大学生企业董事长“痛定思痛”后所说的,当初办公司时,凭的是一股兴趣和热情,没有考虑到风险,没有考虑企业的运作,没有考虑企业市场的开拓……
复旦大学一位经济学者坦言,创办企业需要综合的素质,单有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实践准备。还有一位成功的在校大学生创业者说,大学生最为缺少的是对市场的操作能力。
站直别趴下
尽管在校大学生创业时会缺少这样那样的知识和实践准备,但更多的人对大学生创业仍然“看好”,鼓励他们“站直别趴下”。
我们看到了大学生创业者的失败,但更多的,也看到了不少成功的企业。做好准备再上阵杨全辉目前是上海一家生产空气净化器企业的“老总”,也是一位从大学二年级便开始休学创业的大学生创业者。
和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创业不一样,在成立自己的公司之前,他首先进行了充分的准备。1993年,杨全辉离开学校到厦门一家信息公司“创业”,但由于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1994年他来到上海,本想立即成立一家自己的公司,但考虑再三,认为自己还缺乏必要的知识和实践准备,于是,他先做了两年的市场推销员,以培养自己对社会、对市场的认识,并不失时机地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他经常奔波于申城的大街小巷,两个月就要磨破一双皮鞋。
1996年,经过两年的准备后,杨全辉终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几年来,历经风雨变幻,杨全辉的公司虽然没有“轰轰烈烈”,但目前在上海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得还算不错,在同行业中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杨全辉说,站稳之后,再图进一步的发展。
杨全辉对于现在急于创业的大学生有几句忠告: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操作能力;二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三要积极地从社会中汲取“营养”;四要对社会充满信心;五要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认识。
各方良言
综合专家观点和成功创业者的体会,对在校大学生创业时的优势、缺陷、建议归纳如下。
优势
年轻就是资本,知识就是资本。
大学生才思敏捷。
缺陷
对实际工作毫无了解。很多大学生有一点技术,而对市场、对营销缺乏认识。
现在的创业准备时间还不够。如有些企业的创业组合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的,没有磨合,创业的目的性不明确,很容易发生管理上的分歧。
实战经验不足,更多的还是管理方面。作为一个创业计划,毕竟还只是一个抽象的、停留在文本状态和实验室状态的合理想像。从计划的成功到真正市场意义上的成功,还有很长的路子要走建议
创业路漫漫,切不可仓促上阵
首先要有“风险意识”,要能承受住风险和失败。第二,要有责任感,对公司、员工、投资者都必须有责任感。第三,要有务实精神,踏实做事。
微软之王比尔·盖茨曾经坦然指出,他没有完成大学学业,主要是公司很快上了轨道,发展迅速,让他无暇把剩下的学业修完,其实他当初休学时并未打算就此告别大学生涯。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