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决定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 中发[1999]14号)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实施意见》(川委发[2000]3号)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确保全市经济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强化科技意识,明确技术创新目标
1、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强有力举措,是我们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途径。南充是欠发达地区,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水平都与先进国家、先进地区有很大差距。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注重技术创新。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务必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充分认识和估量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 对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把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在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突出抓好。
2、下世纪初10年特别是“十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思想为指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动员和组织全市各方力量,以技术创新为主线,突出工业科技,强化农业科技,推进各业科技,加快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努力实现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其基本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初步建立全市技术创新五大体系,即:以企业为主体、产学 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转化体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创新人才体系;财税、金融、信息及中介机构化服务的技术创新保障体系;有效激活各科技要素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科技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职责明确,机构健全的技术创新组织管理体系。通过构造五大体系,形成全市推进技术创新的合力,促进创新成果不断向现实生产力扩散、转化。到2005年,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00项,开发重大新产品100项,推广农业优新品种、新技术100个(项),力争使支柱产业的重点企业主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约占全市当年工业总产值的15—2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九五”末基础上提高8—10个百 分点。
3、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今后五年,技术创新的重点要立足四大产业,抓好五大技术,培育十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立足四大产业。一是立足农业抓优新。着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开发、示范 、推广优质农畜新品种、高效新技术、农用新物资、农业新机具及农副精深加工新产品,尽快淘汰不适品种和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二是立足传统产业抓改造。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尽快运用先进技术、高新技术对其进行嫁接、改造,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三是立足科技型企业抓提升。在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基础上,优选一批企业,强化引导和管理,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使其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化;四是立足高新技术产业抓大户。围绕构造四大支柱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抓好高新技术 企业的培育扶持,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大户企业。
——抓好五大技术。一是加快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开发运用。重点抓好软件技术新产品及其网络系统、农业专家信息系统、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及电子商务等一批技术的运用。二是加紧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在化工、机械等制造行业推广工业自动控制、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现代技术,提高企业工艺技术水平。三是加强生 物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在中药材基地建设、新型中药及制剂、新型生物保健品、食品、生物化工品、动植物育种攻关上取得进展,形成新兴产业。四是加大精细化工技术及其产品开发力度。重点抓好石油化工、日用化工精深产品、丝纺染整、皮革、双降解薄膜等方面新产品 、新技术的开发,尽快形成新的优势。五是加速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的攻关开发。力求在新型节能内燃机、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纺织纤维品、高效清洁能源、节水灌溉、生活垃圾处理及育林育草新技术上有重大进展。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突破,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
——培育十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抓好市辖三区范围省级技术创新试点市建设,实施技术创 新示范工程,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选择十户基础条件较好、科技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发展后颈较大的企业作为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力争经过五年扶持和培育,每户企业达到产值超1亿元、利税超1000万元的目标。
二、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4、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必须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从观念、组织、人才、技术、管理和制度上进行全面创新。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率先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研究开发机构,充实研究开发人才,完善研究开发条件,增加研究开发投入。通过创新与开发,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做到开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 ,预研一代。
5、推进科研机构改革。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部署,加快我市科研机构改革步伐。改革的方向是: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原则上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或转为 企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公益型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有面向市场能力的按上述办法改革, 属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则按非营利性机构机制运行和管理。科研机构改革实行五年过度期,即到2005年完成改革任务。具体实施办法另文规定。
6、加强产学研结合。企业应抓住当前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和高校面向社会搞科研的有利时机,主动与市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科技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中心,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科研生产联合体。重点抓好驻市三高校与地方企业的科技合作,促进成果就地转 化。为此,建立西南石油学院与石化、机械和电子行业,四川师范学院与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川北医学院与制药及食品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的联系制度,以市科委和三所高校科研管理机构为纽带,促进一批企业开展校企“联姻”。要围绕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发展中带共性的关键技术难题和主导产品开发,抓好产学研联合攻关,把科技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7、加快建立科技园区。在现有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划定范围建立南充市工业科技园区。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包括驻市高校、科研机构在内的市内外优秀人才、高新技术企业 和项目入驻园区,集中联片发展,形成群体优势,使园区成为我市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 产业孵化器。
同时,采取市县共建、县市区自建的办法,在各县市区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高起点地引进、试验、示范农畜优新品种和技术,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8、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速发展为企业、特别是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项目、技术、人才、法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信息等各项咨询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民技术协会、民办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形成遍布城乡的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网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良信息服务。
三、重视培养使用,造就技术创新人才
一、强化科技意识,明确技术创新目标
1、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是党中央、国务院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刻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强有力举措,是我们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发展步伐的重要途径。南充是欠发达地区,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科技水平都与先进国家、先进地区有很大差距。严峻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注重技术创新。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部门务必认清形势,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充分认识和估量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 对未来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把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摆在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突出抓好。
2、下世纪初10年特别是“十五”期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 思想为指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动员和组织全市各方力量,以技术创新为主线,突出工业科技,强化农业科技,推进各业科技,加快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大幅度提高生产力水平,努力实现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其基本目标是:经过五年努力,初步建立全市技术创新五大体系,即:以企业为主体、产学 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研究、开发、转化体系;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创新人才体系;财税、金融、信息及中介机构化服务的技术创新保障体系;有效激活各科技要素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加强领导,科技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职责明确,机构健全的技术创新组织管理体系。通过构造五大体系,形成全市推进技术创新的合力,促进创新成果不断向现实生产力扩散、转化。到2005年,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00项,开发重大新产品100项,推广农业优新品种、新技术100个(项),力争使支柱产业的重点企业主要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约占全市当年工业总产值的15—2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九五”末基础上提高8—10个百 分点。
3、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技术创新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今后五年,技术创新的重点要立足四大产业,抓好五大技术,培育十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立足四大产业。一是立足农业抓优新。着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开发、示范 、推广优质农畜新品种、高效新技术、农用新物资、农业新机具及农副精深加工新产品,尽快淘汰不适品种和技术,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二是立足传统产业抓改造。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尽快运用先进技术、高新技术对其进行嫁接、改造,促进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三是立足科技型企业抓提升。在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基础上,优选一批企业,强化引导和管理,提高企业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使其向高新技术企业转化;四是立足高新技术产业抓大户。围绕构造四大支柱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瞄准国际先进水平,抓好高新技术 企业的培育扶持,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大户企业。
——抓好五大技术。一是加快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开发运用。重点抓好软件技术新产品及其网络系统、农业专家信息系统、多媒体信息管理系统及电子商务等一批技术的运用。二是加紧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引进、推广。重点在化工、机械等制造行业推广工业自动控制、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等现代技术,提高企业工艺技术水平。三是加强生 物技术的开发应用。重点在中药材基地建设、新型中药及制剂、新型生物保健品、食品、生物化工品、动植物育种攻关上取得进展,形成新兴产业。四是加大精细化工技术及其产品开发力度。重点抓好石油化工、日用化工精深产品、丝纺染整、皮革、双降解薄膜等方面新产品 、新技术的开发,尽快形成新的优势。五是加速新材料、新能源、环保技术的攻关开发。力求在新型节能内燃机、汽车零部件、建筑材料、纺织纤维品、高效清洁能源、节水灌溉、生活垃圾处理及育林育草新技术上有重大进展。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化的突破,带动相关产业技术进步。
——培育十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抓好市辖三区范围省级技术创新试点市建设,实施技术创 新示范工程,在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中,选择十户基础条件较好、科技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发展后颈较大的企业作为市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力争经过五年扶持和培育,每户企业达到产值超1亿元、利税超1000万元的目标。
二、深化体制改革,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4、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必须把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从观念、组织、人才、技术、管理和制度上进行全面创新。国有大中型企业、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要率先建立企业技术开发中心或研究开发机构,充实研究开发人才,完善研究开发条件,增加研究开发投入。通过创新与开发,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市场竞争能力强的主导产品和关键技术,做到开发一代,生产一代,储备一代 ,预研一代。
5、推进科研机构改革。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部署,加快我市科研机构改革步伐。改革的方向是: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原则上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或转为 企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公益型科研机构实行分类改革,有面向市场能力的按上述办法改革, 属于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无法得到相应经济回报的,则按非营利性机构机制运行和管理。科研机构改革实行五年过度期,即到2005年完成改革任务。具体实施办法另文规定。
6、加强产学研结合。企业应抓住当前科研院所企业化转制和高校面向社会搞科研的有利时机,主动与市内外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广泛的科技合作,形成以企业为中心,院校、科研机构为依托的科研生产联合体。重点抓好驻市三高校与地方企业的科技合作,促进成果就地转 化。为此,建立西南石油学院与石化、机械和电子行业,四川师范学院与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川北医学院与制药及食品行业主管部门及企业的联系制度,以市科委和三所高校科研管理机构为纽带,促进一批企业开展校企“联姻”。要围绕支柱产业、重点行业发展中带共性的关键技术难题和主导产品开发,抓好产学研联合攻关,把科技优势变成经济优势。
7、加快建立科技园区。在现有市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划定范围建立南充市工业科技园区。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包括驻市高校、科研机构在内的市内外优秀人才、高新技术企业 和项目入驻园区,集中联片发展,形成群体优势,使园区成为我市技术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 产业孵化器。
同时,采取市县共建、县市区自建的办法,在各县市区建立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高起点地引进、试验、示范农畜优新品种和技术,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技术支持。
8、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积极鼓励科技人员创办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速发展为企业、特别是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项目、技术、人才、法律、市场营销、经营、管理、信息等各项咨询服务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组织建设,大力扶持各类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民技术协会、民办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形成遍布城乡的科技成果推广服务网络,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优良信息服务。
三、重视培养使用,造就技术创新人才
上 页 1 2 3 下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