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岗职工刘静敢“绣”出一片新天地
刘静的个人创业是在举债30万元的困境中开始的。她自己也说,当时她在进退维谷的情况下,只有干下去,干成功才是唯一的出路。
1996年下岗后,她承包了原企业的一台电脑绣花机。她没想到,起步竟然会这么苦,她的第一笔业务是在芜湖做成的。芜湖一羽绒服厂要给出口德国的一批服装绣花,刘静上门承揽,那厂厂长怀疑地说:“五六家都没做下来,你能做下来?我不认识你,凭什么相信你?”刘静立即做了样品给他看。厂长看出了她的诚意,就给了她100件的量,要求她第二天就把货带来。刘静骑辆摩托车把货拉回来,闷头就干,一直干到次日凌晨4点多钟,一夜没睡觉,把做好的100件货7点多钟就拉到羽绒服厂,等到厂长8点上班,发现刘静已经在办公室门口站了好久了。服装上的花样让厂长十分满意。
两年后,由于某种原因,刘静不得不结束了与单位的承包关系,向朋友举债十几万元,和别人合伙买了2台电脑绣花机,办起了三虹电脑绣花厂。不久,刘静就承揽了许多业务,正待大干时,合伙刚40天的朋友突然翻脸,不愿意干了。她哭了好几天,她不能退,一退就是十几万元的债。无奈之下,再次向亲朋好友借了20万元买下了绣花机,厂里就剩下她一个人了!30多万元的债务,让刘静心里非常害怕,从来没有背负这样沉重的债务!在这个噩梦般的债务下,刘静别无选择,整天像台机器似的,和绣花机“组合”在一起,拼命地做那些已经承揽回来的业务。“不这样做,我就没有机会还这么多的债!”现在想起来,刘静忍不住眼泪“劈里啪啦”地流下来。
自己独立办厂后,全市大大小小的几十家服装厂她都跑遍了,建立了合作关系。在经历了创业初期的困难和磨砺后,她的厂逐渐发展了起来,由最初的2台机器到十几台,工人也由4人到40多人,拥有了自己的厂房和办公楼,如今又在雨山工业园盖起了新的厂房,去年的产值达到了150多万元。听着厂房里绣花机“刷刷”的工作声,刘静笑了,感到自己正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像一支锋利的绣花针,看准目标,勇于进取,才有了目前自己创业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