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女性创业 - 一位母亲的动漫创业历程

一位母亲的动漫创业历程


     在政府的扶持下,国内的动漫行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着,每一个动漫人对未来都有着自己的美妙设想,但现实似乎很残酷,不断有失败的例子在业界流传,而成功者却是寥寥。贾爱华,一个普通的母亲,长达11年的动漫跋涉者,她的执着和热情,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启发?
    
    
     创富经历
    
     成立西贝创意工作室,为自己创作的小猪故事塑造卡通形象。2006年新年第一天,1000集大型儿童养教动画故事片《 q城宝贝》在深圳电视台少儿频道正式开播,可爱的小猪们在屏幕上大显身手。当天,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开始向全国发行。长达1000集,分48个系列,现已经完成60集制作,在全国各地陆续播映。
    
     创富语录
    
     动漫跟一般的行业不一样,有自己的规律,有些动漫公司请了一些职业经理人来,用商业模式来套,结果大多失败了。
    
     动漫梦从儿子开始
    
     在儿子出生以前,贾爱华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过着普通而安逸的生活。
    
     1988年,从山西大学中文系毕业后,贾爱华留在了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任教,爱好写作的她,闲暇时开始笔耕,也拿了一些文学奖项。一次来广州领奖,给她留下极好的印象,为她日后定居广州埋下了伏笔。作为一名大学教师,过着中等阶层的幸福生活,原本是很多人的梦想。但贾爱华却有点恼,“助教,讲师,40岁拿到副高,大家都为着这个目标活着。”
    
     1995年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年。先是儿子帅帅诞生了,属猪的宝贝儿
    
     子给她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作为大学教师的她,十分关心孩子的启蒙教育,但走遍了所能到的各个书店,却找不到让自己很满意的一套故事书。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读物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多是以西方文化为背景,不易于幼儿的理解。而她自己,也开始把一些生活中的小常识,编成故事讲给儿子听,因为儿子属猪,故事的主角也是可爱的猪爸爸、猪妈妈、猪宝贝,用小猪的形象,向儿子灌输好的品德和生活常识。
    
     她当时绝没想到,这将成为她未来事业的方向。
    
     在跳槽中吸取养分
    
     儿子出生不久,贾爱华拿到了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班的通知书,学的是编剧专业。“跟老狼是同班同学”。她把儿子也带到了北京,一边当妈妈,一边求学。
    
     1997年毕业后,怀着对广州的憧憬,她来到了广州求职。第一份职业是在广州电视台《南方声屏报》从事采编工作,自嘲没有“娱乐精神”的她,在两年后选择了离开。1999年,又来到了珠江院线的前身———广州市电影公司,负责宣传策划工作。2000年,贾爱华组建了一个工作室,策划和制作时尚、娱乐、情感类的报纸、杂志。这个经历用她的话说就是,“把图书产业链从高端到低端都摸了个透”。
    
    
    
    
    
    
    
    
     2002年10月,她又担任了新闻出版署下面一个杂志的主编。间隙还过了把导演瘾,拍了个音乐风光专题片《东山,你好》。2004年,珠江院线成立,给了贾爱华副总经理的位置,邀请她再度出山,为了完成以前的未酬的心愿,她答应了。期间广州市民免费看电影,《十面埋伏》阵地营销等策划颇得业内好评。同年11月,“不安分”的她又来到了香港新华传媒集团广州办事处任常务副总,在2005年初成功操办为期两天的全球七国金融高峰会议“第一届泛珠三角海外融资上市论坛”后,结束了在外打拼的生涯,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室。
    
     她如此频繁地折腾,到底为了啥?
    
     艰难的动漫之路
    
     尽管工作变换频频,但她为了教养儿子,小猪系列的故事创作从没有停止过。
    
     不知不觉,儿子已经到上幼儿园的年龄了,贾爱华也积累下了几十个故事。为了检验故事的效果,她就每周六带着刚写的小故事,到儿子的幼儿园里读给小朋友们听,把他们不喜欢的挑出来重新加工修改,直到小朋友接受为止。慢慢的,贾爱华的“小猪故事”影响力越来越大。有书商开始向贾爱华约稿,要她以儿童为对象写500字的小故事,她就把自己每天讲给儿子听的故事写下来,结果大受欢迎。一次,有人见到这些手稿后,提醒她说,要是这些故事能动起来多好呀,贾爱华动了心,但没料到这会是条无比艰辛的不归路。
    
     最初,南方电视台的“卡通频道”,希望把剧本拍成真人版的故事,但最后无疾而终。
    
     2002年,她自己找到了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希望把自己的故事拍成电影。制片厂给了她很多支持,但能投资的资金有限,又泡汤了。
    
     在寻求资金支持未果的情况下,贾爱华自己开始了运作,成立了的西贝创意工作室,开始为自己写的这些小故事塑造卡通形象。最初,对于小故事中人物的塑造等,从都是从手画开始。随着网络flash的流行,贾爱华开始用flash做动画,最初开始请人制作,每分钟要价高达800元。为了维持这些制作费用,她不停地去接工作,打工挣钱。频频跳槽,到处赚钱的原因。都是为了能让flash的创作正常运营下去。
    
     中间不是没有机会可以让她不用这么累。随着名气渐响,一些投资商也找上门来,包括国内一家著名的家电企业在内,但她最终都谢绝了,她担心资本的意志会扭曲她创作的本意,担心自己创造的卡通形象被追求短期利益的商人毁掉。到2005年,除了四处打工所得,贾爱华的家里已经支持了她100多万元,资金链开始越来越紧。
    
     “小猪故事”走上电视屏幕
    
     2005年,转机出现了。深圳的海天出版社联系到贾爱华,提出和她合作的意愿,尊重她的创作意愿,出资让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操作,海天出版社只负责发行。这正是贾爱华企盼已久的合作。在海天的帮助下,完全由她主导的卡通片终于也面世了。而深圳宽松的动漫创作政策环境,也促使她在深圳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2006年新年第一天,1000集大型儿童养教动画故事片《 q城宝贝》在深圳电视台少儿频道正式开播,可爱的小猪们在屏幕上大显身手。当天,由海天出版社出版的同名系列丛书也开始向全国发行。长达1000集,分48个系列,现已经完成60集制作,在全国各地陆续播映。
    
     贾爱华计划用3年的时间,完成这1000集的创作。在她的蓝图中, q城是个全新的童话世界,累计出场人物达168个。和一般动漫不同的是,贾爱华要用她的故事来教会孩子自然知识、交通安全知识、体育竞技规则、美术、音乐、舞蹈以及孩子的自理培养、儿童的社会交往、公共场所文明须知等方面的知识,让孩子在娱乐中得到成长。
    
     艰辛得到了回报,贾爱华的《 q城宝贝》开始在一些大型的评比中纷纷获奖,一些国家级的研讨会也邀她出席,一些商家也开始找她谈衍生品的合作事宜。贾爱华的理想是,她的《 q城宝贝》能成为妈妈们教养孩子的必备教材。
    
    
    
    
    
    
    
    
     不奢望与罗琳相比
    
     用纯商业模式做动漫未必可行
    
     记者:国内搞动漫的人,失败比成功的多。比起专心搞动漫的人,你不断跳槽,反而取得今天的成功,有没有分析过原因?
    
     贾爱华 :实际上职业经历的丰富,对动漫创作有很大的帮助。比如,教师工作经验,让我对教育学跟心理学有深刻的体悟,动漫是一个充满爱心的行业,这很关键;在影视行业和出版策划发行行业的打拼,让我熟悉了影视制作和出版市场运作的全流程;而编剧的经历,则使我对剧情、画面有好的驾驭。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职业经历对我搞动漫创作都挺有帮助。
    
     记:你对接受商家的投资很谨慎,为什么?
    
     贾:因为利益的不同,资本的意志跟作家的意志之间肯定有偏差,我希望能按自己的想法来完成作品。实际上,身边有不少例子,商家喜欢很快获利,创作却跟不上,最后不欢而散。动漫跟一般的行业不一样,有自己的规律,有些动漫公司请了一些职业经理人来,用商业模式来套,结果大多失败了。国产动漫需要独创
    
     记:你觉得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有运气的成分么?
    
     贾:是的。国内有很多有想法有创意的动漫人才,但是没有钱,没有社会地位;有钱的人却没有专业的判断能力。好多有才华的人走不出来。我幸运的地方是,在资金困难的时候,家里还能支持,之前的一些工作履历,也能让投资人放心。我希望自己未来能成立一个基金会,帮助那些有想法但是缺乏资金的人,让他们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记:觉得什么模式比较适合国内动漫行业?
    
     贾:这个不敢随便评价。不过有个公司的例子挺好,它是先做出玩具,然后根据这些玩具的角色来设计动画,这样创作就能跟市场良性互动。国内有个不好的现象,什么热就一哄而上,如“猫热”、“水果热”等等,没有独创性的东西很难经得起考验。下一个目标当导演
    
     记:有些人拿你跟《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相比,你有期待过像她一样的名誉和财富么?
    
     贾:是有朋友说起来过,但坦白说,我不熟悉罗琳。我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奢望,现在我的房子还是租的,每天坐公交,周末跟儿子一起骑单车就觉得很快乐。
    
     记:做完了1000集的《 q城宝贝》,你会做什么?
    
     贾:1000集是我必须完成的任务,我希望这些书和动画,能帮助妈妈们教育自己的子女,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健康成长。在完成了《 q城宝贝》后,我会去追逐另一个职业梦想———导演。我已经创作了爱情系列三部曲的剧本———《爱情邮路》、《爱情空间》和《爱情秀》,有点像《20、30、40》的故事。
    
     来源: 南方日报
    
    
    
    



女性创业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女性创业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