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疾人的创业之路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涟钢参加一个写作培训班,在涟钢高溪市场旁一栋高楼的三楼过道口处看到了令人惊奇一幕:一个中年残疾人,男性,弯曲的双脚若拐杖一般粗细,屁股上捆扎着一整块大而得体的汽车轮胎胶垫,蹲坐地上,要移动时,只能靠双手撑地才能挪动整个身子。他独自一人,手持灰铲,勾着头,忙碌着,一铲一铲地铲除装修时从墙上掉下的油漆仿瓷等斑迹。粗看去,房屋刚粉刷装修。他头上身上早已落满一层厚厚的灰尘。 见此情景,我的心不禁怦然为之一动。我从钱包里抽出一张10元纸币,准备返回三楼去,奖赏这种勤劳的人,奖赏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恰巧从三楼走下一个中年男子,我趁机打听:“喂,这位同志,请问上边那位做事的残疾人是哪里的?他做多久了?”随即,我把准备送他10元钱的想法也说了出来。 中年男子把我打量了一番,显然对我那所谓奖赏的10元钱有一种“不屑之状”。见我如此诚恳,他很快就与我攀谈起来:“告诉你吧!他是这栋大楼的老板,我还是在他六楼上买房子住的。” 七层高楼全是瓷砖装饰,总面积3100平方米,光是房租收入每月就有1万多元。 一个残疾人能够撑起这样一栋高楼,其中一定有不少故事,我充满了好奇,决定前去探个究竟。热心的中年男子帮我约到了他,说好第二天见面。 第二天,我按约定时间准时赶到楼下,而他比我来得更早,已坐在楼下的阶梯上等候了,且四处张望着,怕我找不到他。 他理了个平头,衣着干干净净,满面红光。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便在二楼借了一间办公室聊了起来。他不能坐凳,只能直接坐地上。为了拉近我俩的距离,我也干脆盘腿坐地上了。 交谈不到两个小时,一个又一个惊喜深深地打动了我——眼前的人叫谭玉平,已年近五十,在他的人生路上,充满了苦难、艰辛。3岁时,他死了爹娘,靠哥哥嫂嫂抚养。也就是那一年,他出麻子,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当时家里穷,大人以为他体质差,底子亏,好心给他吃鹿茸,结果把血坏死了。从此,谭玉平再也站立不起了,只能坐在地上,靠双手撑持才能勉强挪动身子。 人们常说创业难,对一个高度残疾的小青年,创业则更是难上加难了。 但是创业的艰难并没有压倒谭玉平,他仍是艰难地跨出了人生创业的第一步——从哥哥嫂嫂和邻居那里借来40元,学着做小本生意。街头摆小摊,卖葵瓜子、水果之类。头脑灵活、爱思考的谭玉平,卖瓜子也总是胜人一筹。他炒的瓜子总是筛了又筛,特干净,特香,一天总能卖去一大箩筐。稍有本钱后,谭玉平开始跟人合伙做鱼生意,从城东小贩手里进货,再转手到城西卖出,从中谋些差价;后来就直接从农村农户家进货,到城里菜市场去卖,生意从小到大,由少到多,3年后鱼生意越做越大,谭玉平也开始有了属于自己的积蓄。 看到别人杀猪宰牛生意红火,他又跟人合伙,做起了猪牛屠宰生意。这样又是三四年,积蓄的底子进一步厚实。 做大了生意的谭玉平,首先想到要建一个“窝”,砌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一番精心谋划后,谭玉平终于在涟钢市场和钢丝桥的交叉路口置办了自己的第一处产业——盖起了一栋4层楼的小洋楼。 几番摸爬滚打,谭玉平悟出了一个道理:小商小贩的一摊一店,终究只是生存意义上的谋生手段,很难有事业意义上的规模与发展,要想有突破,便要包工程、办工厂。 谭玉平凭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先后承包修建了一条60米长的水泥道路,独立兴建了一个职工食堂,完成了一栋老家属住房(包括卫生间)的改造工程,承建了一个学校的操场跑道,新建了一栋3200平方米的七层楼三个单元的家属楼,一直到现在仍在承包着双江水库的综合开发利用——猪牛鸡鸭综合养殖和渔业水产综合开发。除这些工程外,谭玉平还先后与人合作开办了石井红砖厂、杉山煤矿、水泥预制构件厂等经济实体。 问起谭玉平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干劲时,他说,是妻子,给了他艰苦创业的精神动力;是妻子,鼓起了他人生路上的强劲风帆。 妻子叫聂金定,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办事执着坚定、风风火火。早在谭玉平街头摆小摊小货的时候,聂金定碰巧也在他的旁边摆摊卖冰棒。空闲时,谭玉平偶尔也谈起自己的一些不幸遭遇。他的身世遭遇深深地感动了聂金定的心,慢慢地两人就产生了爱情的火花。 然而他俩的相爱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世人的眼里,聂金定要身材有身材,要气质有气质,父亲在涟钢上班,凭着她当时的条件完全可以找个很好的对象,为什么偏偏要找一个双脚残疾的人呢?小聂父母不能接受,极力反对;邻居不理解,“好心劝说”;朋友感到愕然,都为他的人生担忧。但是,作为少女的聂金定并没有去考虑这些问题,只是善良地感到,谭玉平太可怜,自己同情他,应该去帮助他……小聂瞒着父母到街道办事处扯了结婚证;拿到结婚证后,他俩也没有告知朋友摆酒席,一切都是这么静悄悄。 结婚后的谭玉平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小聂这么执着坚定地爱我,我不能让她失望啊!为了这一切,谭玉平立志做一番事业报答妻子,就这样,谭玉平和聂金定坚定地踏上了人生创业的风雨路程。 如今,谭玉平一儿一女都长大成人。那借来的40元家当已经变成200多万元的家业,其中房地产就有三处,房租收入每月就是1万多元。问起他今后有什么打算时,谭玉平很平静地说:“我身体虽然残了,但志不残,我走过了昨天和今天,我还将凭着这种精神继续走向明天,争取多包些工程,多搞些项目,做得更大更强……”
[网上收集]
[网上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