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历史上真实的乔致庸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853977801.jpg">
乔致庸(1818—1907),山西祁县人,著名晋商。
每晚8时,喜爱电视剧的观众总会守候在荧屏前,沉迷于央视开年大戏《乔家大院》。尽管在播出之初,全国观众对陈建斌的表现有些“不理解”,也引发了某些争议,但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其人气是越来越旺,收视率一路走高。果然,如导演胡玫所言,后面的戏越来越精彩。据了解,央视根据观众要求,已确定于近期重播。
人们对晋商的好奇心变得尤为强烈,到底历史与剧情有多大出入呢?好吧,先来做个对比考证,让大家看看真实的乔致庸是个什么样子。查询过《祁县志》有关记载后,记者与《乔家大院》总顾问、乔家第七代传人乔燕和老师取得联系。随后,祁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武殿琦,该剧编剧、著名军旅作家朱秀海也接受了采访,三位老师来解答历史上真实的乔致庸与真实的乔家大院……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919577802.jpg">
乔致庸介绍
乔致庸一生娶了6房太太
在众多质疑声中,主演陈建斌首当其冲,观众认为他表演夸张。各位认为他的表演如何?乔致庸本人性格又是怎样的?
朱秀海:乔致庸本来就是一个庄子似的人物,才华满腹,狂傲不羁,我觉得陈建斌把握得很好,与想象中的乔致庸很吻合,并不觉得他表演夸张。他不仅仅是在演戏,是把自己都融化在整个人物中了。导演胡玫认为陈建斌在表演上的“疯”是对的,不可能一开始就很成熟,开篇时性格较张扬,经历诸多商海波折后,他才变得成熟。
乔燕和:我也肯定陈建斌的表演。打个比方说,现在富裕家庭的子女都心高气傲,乔致庸也出自富裕家庭,虽爹妈早逝,但受兄嫂宠爱,年轻时喜欢嬉笑打闹,显得鬼灵精怪很正常,为什么不许他有个性呢?明年是致庸祖爷爷逝世100周年,我记得碑文上写得很清楚,他的性格十分豪放,并非后人杜撰而成。
武殿琦:对,在乔致庸的墓表上有记载,是孙女婿常赞春撰写的,说晚年的乔致庸吃饭、喝酒都仍见豪放,注重儒教和礼法,酷爱读书,很有见地,枕边常常放着《左传》等一摞摞书籍。
乔致庸接管祖业时是否面临重重困难,通过迎娶富家女才渡过难关?
乔燕和:此情节是虚构的,但确实是当时在生意上出现大难题,加上哥哥刚去世,他只好弃文从商,我们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我要强调的是,这部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物传记,而是艺术创作。
朱秀海:戏剧的矛盾冲突要集中,所以我们进行了虚构。以我的记忆,祁(县)太(谷)平(遥)三县富商经常联姻,乔致庸的大哥去世后,自然得到了其他晋商的资助,当别家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乔家的资助。
武殿琦:各晋商既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又是亲戚关系,有时连彼此的辈分都搞不清了,遇事相互支持是情理之中的,只不过剧中将它集中于陆家罢了。根据研究,他在建立商业秩序方面成就很大,有三大贡献,一是让复字号在包头发扬光大,二是开办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分号遍布全国,每家票号有20多个,两家加起来共40多个,大德通存在时间极长,从1884年创立到1940年改组为银号,直至1951年才关闭,大德恒也是1951年歇业,第三大功劳便是修建乔家大院,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剧中乔致庸挚爱青梅竹马的恋人江雪瑛,却被迫娶富商之女陆玉菡来挽救家族危机。据说乔家不允许纳妾,但事实是他娶了6房太太,这是怎么回事?
乔燕和:他一生确实娶了6房,但全是续弦,也就是说病故后才娶下一个的。其实,娶妻都是儿女们的主意,贴身服侍毕竟不如妻子方便自然。若真按6个祖奶奶来写剧本的话,那就没法儿拍了。
武殿琦:6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没有姓陆的,蒋勤勤所饰陆玉菡一角是虚构的。乔家家规很严,第一就是不准纳妾,因纳妾会引发大小老婆争风吃醋,造成嫡庶子女间的不平等,进而影响和睦相处。
朱秀海:我们都认为乔致庸一生牺牲了很多感情上的东西,所以要在剧中丰富其感情生活。而其史料多为从商历程,在这方面是个“空白”,一时很犯难。一次闲聊中,乔燕和老师提议构思“三角恋”这条线。
高粱霸盘原是胡麻油霸盘
起初,剧中乔二爷在包头大搞“高粱之战”,之后为开辟商路,南下北上,汇通天下,多次遭人暗算,堪称九死一生,这些都是史实吗?
武殿琦:其实,高粱霸盘原本是胡麻油霸盘,但并非乔致庸所为,而是他的二儿子乔景仪做的。因为高粱之战可与军事联系在一起,增加可看性。在历史上,为朝廷攻打准噶尔部准备粮草一事,整个山西商人都占了主要角色。
乔燕和:改编是基本遵循历史原貌的。不过,晋商之间虽有竞争,但并不像剧中那样相互倾轧,主要是提携和帮助。晋商向来都很团结,具有团队精神,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伸出援手。我多次讲过,这部戏写的不是一人两人、一家一族的事,而是整个晋商。
朱秀海:《乔家大院》在展现乔致庸波澜壮阔一生的同时,也展现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国家无商不富,而没有国家的强大和稳定,任何一个商界英雄都将壮志难酬,这部戏恰好体现了商运和国运的关系。
有人讲,剧中处处说乔致庸好,像共产党员,真有这么好的商人吗?
武殿琦:乔致庸的确人如其名,他待人随和,一生颇多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光绪八年《祁县志》有记述。他不只为己取财,还很有爱国思想,当时海防、西征,他都为朝廷分担开销。他经商讲求诚信,管理思想进步,提出股份制改革,所用人可以参股,已非常先进。由于他的善行,中日甲午战争中多了一艘军舰。
朱秀海:此前我们在走访时,仍能从当地人的口中了解到乔致庸的善德,至今传诵着他在赈灾时说过的话:发放给灾民的粥要用毛巾裹起来,打开时米不能散,放在碗里插上筷子不能倒。乔家对仆人特别好,待邻里也十分厚道。每天他们在门外拴3头牛,谁家耕地需要就牵去,傍晚送还就行……还有好多情节不能再往里写了,因为怕观众感觉太假了,否则写下去用80集也写不完,而这正是当地真实传颂的乔家善举呀!
剧中乔致庸为何冒着杀头的风险为刘黑七收尸呢?一些观众对于这一情节不太理解。
朱秀海:有人说不应该为刘黑七收尸,我倒觉得奇怪,朋友义气是很正常的啊!尤其在过去那个年代。如今,一般的人不太理解他去收尸的行为,我想是因为现代人对于人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古代吧。乔从小受到极强的儒家学说教导,作为一个文人,具有人文关怀的人,很难不去这样做。
反过来想,这恰恰说明在现代社会中,某些商人的所作所为让人不齿,令人失望。感到遗憾的是,大家仍对晋商不理解,而我没有更多空间向观众一一解释。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971177803.jpg">
乔家大院
晋商精神值得大力弘扬
“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会有争议,有不同的声音这很正常。”乔燕和老师说,《乔家大院》受到观众或褒或贬,说明它倍受关注。她非常感谢观众的厚爱,希望通过该剧给后人留下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并真正弘扬晋商的精神和风貌。
《乔家大院》幕后英雄朱秀海说,乔致庸的史料虽不多,但整个晋商留下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不管该剧有多少情节是虚构的,其精神绝对是真实的,我们理应毕恭毕敬地接受它,学会怎样做一个文人、商人和丈夫。武殿琦主任诚挚地告诉记者,乔致庸可谓现代商人的楷模,大家应好好学习他这种精神。
“儒商精神的根本是诚信,这也是现代社会缺失的价值观念,我们呼唤这种精神!”众多有识之士已随着电视剧的播出,看出了晋商精神的精彩之处,产生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行动。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103977804.jpg">
陈建斌在剧中饰演乔致庸。
乔致庸其人其“道”
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有6子11孙。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乔致庸晚年对六子宠爱至极,因而在幼子去世后恸哭不已,遂染病离开人间。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1032077805.jpg">
蒋勤勤在剧中饰演乔致庸的妻子陆玉菡。
经商之道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他执掌家业时,“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家资千万,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财势跻身全省富户前列。
资本愈见盈厚,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而急流勇退,将商务全权委任长子及长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世要以“信”为重,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乔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让人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子孙要注重节俭,不可贪图安逸。而“在中堂”后来败落的直接原因是战争爆发。1938年,大片国土沦陷,“在中堂”自然在所难免。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1057077806.jpg">
《乔家大院》首播媒体见面会
用人之道
乔家的商业得以超常规发展,是因为乔致庸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马公甫,本是复盛公字号里的小伙计,雄才大略的乔致庸识出他是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让他当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给包头商界留下谚语:马公甫一步登天。马荀,本是复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赚回不少银子。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
阎维藩(剧中潘为严原型),本是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的经理,给一个下级官吏支垫白银十万两帮其升迁,结果此人升为汉口将军,其胆识为同行所称道。后因与总号有左,辞职还乡,消息传至乔家,乔致庸慧眼识人,派儿子从半路接到乔家,待以上宾之礼,聘任阎维藩为大德恒票号总经理。他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
来源:人民网
乔致庸(1818—1907),山西祁县人,著名晋商。
每晚8时,喜爱电视剧的观众总会守候在荧屏前,沉迷于央视开年大戏《乔家大院》。尽管在播出之初,全国观众对陈建斌的表现有些“不理解”,也引发了某些争议,但随着情节的不断推进,其人气是越来越旺,收视率一路走高。果然,如导演胡玫所言,后面的戏越来越精彩。据了解,央视根据观众要求,已确定于近期重播。
人们对晋商的好奇心变得尤为强烈,到底历史与剧情有多大出入呢?好吧,先来做个对比考证,让大家看看真实的乔致庸是个什么样子。查询过《祁县志》有关记载后,记者与《乔家大院》总顾问、乔家第七代传人乔燕和老师取得联系。随后,祁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武殿琦,该剧编剧、著名军旅作家朱秀海也接受了采访,三位老师来解答历史上真实的乔致庸与真实的乔家大院……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919577802.jpg">
乔致庸介绍
乔致庸一生娶了6房太太
在众多质疑声中,主演陈建斌首当其冲,观众认为他表演夸张。各位认为他的表演如何?乔致庸本人性格又是怎样的?
朱秀海:乔致庸本来就是一个庄子似的人物,才华满腹,狂傲不羁,我觉得陈建斌把握得很好,与想象中的乔致庸很吻合,并不觉得他表演夸张。他不仅仅是在演戏,是把自己都融化在整个人物中了。导演胡玫认为陈建斌在表演上的“疯”是对的,不可能一开始就很成熟,开篇时性格较张扬,经历诸多商海波折后,他才变得成熟。
乔燕和:我也肯定陈建斌的表演。打个比方说,现在富裕家庭的子女都心高气傲,乔致庸也出自富裕家庭,虽爹妈早逝,但受兄嫂宠爱,年轻时喜欢嬉笑打闹,显得鬼灵精怪很正常,为什么不许他有个性呢?明年是致庸祖爷爷逝世100周年,我记得碑文上写得很清楚,他的性格十分豪放,并非后人杜撰而成。
武殿琦:对,在乔致庸的墓表上有记载,是孙女婿常赞春撰写的,说晚年的乔致庸吃饭、喝酒都仍见豪放,注重儒教和礼法,酷爱读书,很有见地,枕边常常放着《左传》等一摞摞书籍。
乔致庸接管祖业时是否面临重重困难,通过迎娶富家女才渡过难关?
乔燕和:此情节是虚构的,但确实是当时在生意上出现大难题,加上哥哥刚去世,他只好弃文从商,我们是从这个角度切入的。我要强调的是,这部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物传记,而是艺术创作。
朱秀海:戏剧的矛盾冲突要集中,所以我们进行了虚构。以我的记忆,祁(县)太(谷)平(遥)三县富商经常联姻,乔致庸的大哥去世后,自然得到了其他晋商的资助,当别家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乔家的资助。
武殿琦:各晋商既是多年的合作伙伴,又是亲戚关系,有时连彼此的辈分都搞不清了,遇事相互支持是情理之中的,只不过剧中将它集中于陆家罢了。根据研究,他在建立商业秩序方面成就很大,有三大贡献,一是让复字号在包头发扬光大,二是开办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分号遍布全国,每家票号有20多个,两家加起来共40多个,大德通存在时间极长,从1884年创立到1940年改组为银号,直至1951年才关闭,大德恒也是1951年歇业,第三大功劳便是修建乔家大院,现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剧中乔致庸挚爱青梅竹马的恋人江雪瑛,却被迫娶富商之女陆玉菡来挽救家族危机。据说乔家不允许纳妾,但事实是他娶了6房太太,这是怎么回事?
乔燕和:他一生确实娶了6房,但全是续弦,也就是说病故后才娶下一个的。其实,娶妻都是儿女们的主意,贴身服侍毕竟不如妻子方便自然。若真按6个祖奶奶来写剧本的话,那就没法儿拍了。
武殿琦:6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没有姓陆的,蒋勤勤所饰陆玉菡一角是虚构的。乔家家规很严,第一就是不准纳妾,因纳妾会引发大小老婆争风吃醋,造成嫡庶子女间的不平等,进而影响和睦相处。
朱秀海:我们都认为乔致庸一生牺牲了很多感情上的东西,所以要在剧中丰富其感情生活。而其史料多为从商历程,在这方面是个“空白”,一时很犯难。一次闲聊中,乔燕和老师提议构思“三角恋”这条线。
高粱霸盘原是胡麻油霸盘
起初,剧中乔二爷在包头大搞“高粱之战”,之后为开辟商路,南下北上,汇通天下,多次遭人暗算,堪称九死一生,这些都是史实吗?
武殿琦:其实,高粱霸盘原本是胡麻油霸盘,但并非乔致庸所为,而是他的二儿子乔景仪做的。因为高粱之战可与军事联系在一起,增加可看性。在历史上,为朝廷攻打准噶尔部准备粮草一事,整个山西商人都占了主要角色。
乔燕和:改编是基本遵循历史原貌的。不过,晋商之间虽有竞争,但并不像剧中那样相互倾轧,主要是提携和帮助。晋商向来都很团结,具有团队精神,一旦遇到困难就会伸出援手。我多次讲过,这部戏写的不是一人两人、一家一族的事,而是整个晋商。
朱秀海:《乔家大院》在展现乔致庸波澜壮阔一生的同时,也展现了他所生活的时代。国家无商不富,而没有国家的强大和稳定,任何一个商界英雄都将壮志难酬,这部戏恰好体现了商运和国运的关系。
有人讲,剧中处处说乔致庸好,像共产党员,真有这么好的商人吗?
武殿琦:乔致庸的确人如其名,他待人随和,一生颇多善行,经常救济贫民百姓。民谣有“光绪三年,人死一半”的说法,当时乔致庸曾开仓赈济,对此光绪八年《祁县志》有记述。他不只为己取财,还很有爱国思想,当时海防、西征,他都为朝廷分担开销。他经商讲求诚信,管理思想进步,提出股份制改革,所用人可以参股,已非常先进。由于他的善行,中日甲午战争中多了一艘军舰。
朱秀海:此前我们在走访时,仍能从当地人的口中了解到乔致庸的善德,至今传诵着他在赈灾时说过的话:发放给灾民的粥要用毛巾裹起来,打开时米不能散,放在碗里插上筷子不能倒。乔家对仆人特别好,待邻里也十分厚道。每天他们在门外拴3头牛,谁家耕地需要就牵去,傍晚送还就行……还有好多情节不能再往里写了,因为怕观众感觉太假了,否则写下去用80集也写不完,而这正是当地真实传颂的乔家善举呀!
剧中乔致庸为何冒着杀头的风险为刘黑七收尸呢?一些观众对于这一情节不太理解。
朱秀海:有人说不应该为刘黑七收尸,我倒觉得奇怪,朋友义气是很正常的啊!尤其在过去那个年代。如今,一般的人不太理解他去收尸的行为,我想是因为现代人对于人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古代吧。乔从小受到极强的儒家学说教导,作为一个文人,具有人文关怀的人,很难不去这样做。
反过来想,这恰恰说明在现代社会中,某些商人的所作所为让人不齿,令人失望。感到遗憾的是,大家仍对晋商不理解,而我没有更多空间向观众一一解释。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971177803.jpg">
乔家大院
晋商精神值得大力弘扬
“任何一个文学作品都会有争议,有不同的声音这很正常。”乔燕和老师说,《乔家大院》受到观众或褒或贬,说明它倍受关注。她非常感谢观众的厚爱,希望通过该剧给后人留下一些值得思考的东西,并真正弘扬晋商的精神和风貌。
《乔家大院》幕后英雄朱秀海说,乔致庸的史料虽不多,但整个晋商留下的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不管该剧有多少情节是虚构的,其精神绝对是真实的,我们理应毕恭毕敬地接受它,学会怎样做一个文人、商人和丈夫。武殿琦主任诚挚地告诉记者,乔致庸可谓现代商人的楷模,大家应好好学习他这种精神。
“儒商精神的根本是诚信,这也是现代社会缺失的价值观念,我们呼唤这种精神!”众多有识之士已随着电视剧的播出,看出了晋商精神的精彩之处,产生了传承中华文化的自觉行动。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103977804.jpg">
陈建斌在剧中饰演乔致庸。
乔致庸其人其“道”
乔致庸(1818—1907)字仲登,祁县乔家第三代人。他出身商贾世家,自幼父母双亡,由兄长抚育。本欲走入仕途,刚考中秀才,兄长故去,只得弃文从商。他是乔家门中最长寿的人,活了89岁,有6子11孙。当国家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大批银子流向海外时,他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于同治初年耗费重金扩建祖宅,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乔致庸晚年对六子宠爱至极,因而在幼子去世后恸哭不已,遂染病离开人间。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1032077805.jpg">
蒋勤勤在剧中饰演乔致庸的妻子陆玉菡。
经商之道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乔致庸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他执掌家业时,“在中堂”事业突飞猛进,家资千万,起先是“复字号”称雄包头,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他成为“在中堂”殷实家财真正的奠基人,财势跻身全省富户前列。
资本愈见盈厚,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而急流勇退,将商务全权委任长子及长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他经常告诫儿孙,经商处世要以“信”为重,其次是“义”,不哄人不骗人,第三才是“利”,不能把利放在首位。乔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让人刻就,挂在内宅门上:“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农惜食非惜财,缘惜福”,以此告诫子孙要注重节俭,不可贪图安逸。而“在中堂”后来败落的直接原因是战争爆发。1938年,大片国土沦陷,“在中堂”自然在所难免。
[img src="http://news.bgpop.com//spider_img/2006691251057077806.jpg">
《乔家大院》首播媒体见面会
用人之道
乔家的商业得以超常规发展,是因为乔致庸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马公甫,本是复盛公字号里的小伙计,雄才大略的乔致庸识出他是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让他当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给包头商界留下谚语:马公甫一步登天。马荀,本是复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赚回不少银子。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
阎维藩(剧中潘为严原型),本是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的经理,给一个下级官吏支垫白银十万两帮其升迁,结果此人升为汉口将军,其胆识为同行所称道。后因与总号有左,辞职还乡,消息传至乔家,乔致庸慧眼识人,派儿子从半路接到乔家,待以上宾之礼,聘任阎维藩为大德恒票号总经理。他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