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生活“病症”
张柏芝主演的新片《购物狂》,再现港式无厘头幽默,她毫无节制的购物欲望和疯狂行为,引人捧腹大笑之余,似乎又觉此并非个案。
不经意间,购物消费从最初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简单行为,逐渐演变成很多人的业余爱好,甚至是强烈的心理需求。很多朋友都有同感,时常会莫名油然而生一种购物冲动,在商家打折、送礼、限量发行的蛊惑下,这种冲动变得不可自抑。结果是,花很多钱买回一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每次购物热情散去,只好冷眼看着个人居所成了部分商品的分散“仓储库”。
生活中,人内心世界的买卖天平有时会更多地向“买”这一边倾斜着,买衣服、房子、黄金,甚至买飞机、买岛屿,买一切可以买的东西,总为不能拥有而百般苦恼。很多人也许会认为自己的购买行为是合理投资等待增值,往往忽视了投资行为和单纯购物行为是有本质区别的。在买卖交易中,对于个体而言,卖总是为了买,买不一定是为了卖。感觉上,“购物狂”是带着那么点群体“病症”的意味。这些个体、群体的“病症”与现代经济生活冥冥之中又似乎难以割裂。
新近读了本小说,主人翁是一个心理医生,在医治病人时,被传染上带有自杀倾向的心理病状。有趣的是,听从朋友建议后,这位医生通过炒外汇方式来医治自己。每次他都把所有的资产变现存入银行,再将存折交给投资公司,进行1:100的保证金交易。交易中他总是逆向而行,选择在多数人割肉斩仓仓皇出逃的最低位满仓买入,一旦暴仓就倾家荡产,企图在这种铤而走险惊心动魄的交易过程中体会死亡。而故事的结局,他的冒险行为都以大获全胜告终,病状逐渐减轻的同时,存单数字不断上扬。当然,这只是一个虚拟的故事。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结局并不都如此美妙。
“浮游”在现代社会信息洪流和经济浪潮中,或许诸如福柯所说的“疯癫”等社会病症就重现在某一时刻、某一空间、某一行为。如果认同他说的,“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那在社会文明进程中,就要不时地回视历史,重建人类心理和行为的平衡、和谐。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