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CEO有点酷
走进电力大楼医麦咨询公司的办公室,发现这里和其它的公司并没有什么两样,普通的走廊、普通的门牌,记者暗暗嘀咕:这样一个低调的公司的总经理会也是一个举止低调、不善言谈的人么?没有想到,王昀一见到记者就笑着扔过来一句:“人家都说我是一个‘小资’的人……”让人立刻对这个用苹果ibook,穿polo衬衫的与众不同的总经理产生了兴趣。
不做金钱的奴隶
王昀有他自己的一套生活理论:“工作当然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但是更要把工作看成一个享受的过程,而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受苦煎熬。”在王昀的价值体系里,为了工作而让自己的生活太累真的是得不偿失,“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不要以为王昀除了上班时间就不管工作,在他看来,以前把时间都献给工作,身边的朋友不是客户就是同事,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而现在,在酒吧里、在俱乐部里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王昀在和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了很多信息,发现了更多的机遇,也启发了自己的思路,这无论对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是对公司业务的扩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席地而坐的外企雇员
1990年从医学院毕业以后,王昀来到上海一家有名的大医院做外科医生,虽说这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都很好的职业,但是王昀自己却不满意,觉得那工作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经过一番考虑,王昀决定扔掉“铁饭碗”,加盟了一家外资医疗产品公司做技术服务。但是干了一段时间,王昀仍然不满意:那个时候技术服务并不受重视,而是总为市场、销售服务。看不到前途的王昀依然选择了离开,进入了另一家美资公司,并且接触到了心脏内外科方面的医疗产品。好景不长,1996年公司高层出现人士变动,王昀也被迫离开了这家公司。一个机会失去了,却迎来了另一个更好的机会。离开公司的王昀本来已经打算去新西兰技术移民,就在这个时候,王昀以前的老板打来电话,邀请他到另外一家新的外国医疗器械公司任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昀加盟了这家公司。当时那家公司刚刚进入中国,一无所有,但是王昀却是干劲冲天,用他的话来讲是“心里燃烧着一团火”。带着要证明自己的想法,王昀开始为公司在上海和其它城市设立办事处,寻找代理公司,招聘员工。刚刚起步的公司办公条件很简单,租在新锦江的办公室里,王昀连一张办公桌也没有,他就和助理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的地板上,为了搭建公司的框架往外一个个地拨电话。
emba提升自己
通过王昀和同事的努力,公司的品牌被引进了中国。由于公司在产品推广的同时很重视对医生的教育工作,使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医生们的认可,公司的营业额由一开始的140多万元增加到550万元,短短几年增加了四倍。
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王昀觉得自己有点“思路枯竭”了,没有系统学过商的他总觉得自己的那点“零敲碎打”的想法不足以应付当时的商场。在2001年,王昀选择了进入中欧工商学院学习emba课程。王昀说他之所以选择中欧是因为进入那里的门槛很高:要求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和5年以上的管理经验,此外要有gmat考试和学校组织的面试。而身边的同学也是最优秀的,在王昀参加的英语班里,大部分是外企的高级白领,在一起学习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共享经验,还有国外国内最著名的专家的授课。
假期带到国外
说王昀是会享受生活的人,真的是一点也不假,到现在为止,他已经有了4本护照,除了非洲没有去过之外,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了王昀的足迹。王昀不仅仅是到这些国家参加会议,或者是单纯为了业务,每次有机会出国,他都会把假期带到国外———在工作之外再安排几天游历、参观,而用的时间就是在国内的假期。又和其他的老总不一样,王昀旅游的方式是正宗的“背包族”,一个人背着旅行包,游历各个有趣的地方,尝试各种有趣的事物,晚上就住在青年旅社。王昀说他最喜欢的国家是奥地利,音乐已经享有盛誉了,但那里的山峦、森林、湖泊和建筑更是让王昀留恋忘返,“看到那里雄伟的建筑就不难理解奥地利为什么会诞生那么多伟大的音乐了。”王昀最津津乐道的一次旅行是去美国的新墨西哥洲,那是经过他认识的一位美国教授介绍,军事发烧友王昀在一位美国空军指挥官的陪同下参观了当地的一个空军基地,基地里戒备森严,全程有美国大兵“保护”,在那次参观中王昀大饱眼福,还近距离接触了仰慕已久的f117隐形战斗机。
王昀说他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只要尝试过了就没有遗憾,即使失败了那也是一种经验,而“经验就是一种财富”。
来源:解放日报
不做金钱的奴隶
王昀有他自己的一套生活理论:“工作当然都是为了一定的目的,但是更要把工作看成一个享受的过程,而不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受苦煎熬。”在王昀的价值体系里,为了工作而让自己的生活太累真的是得不偿失,“人不能做金钱的奴隶”。不要以为王昀除了上班时间就不管工作,在他看来,以前把时间都献给工作,身边的朋友不是客户就是同事,完全没有了自己的时间。而现在,在酒吧里、在俱乐部里认识了很多的新朋友,扩大了自己的交际圈,王昀在和朋友交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得到了很多信息,发现了更多的机遇,也启发了自己的思路,这无论对生活质量的提高还是对公司业务的扩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席地而坐的外企雇员
1990年从医学院毕业以后,王昀来到上海一家有名的大医院做外科医生,虽说这是一个在很多人看来都很好的职业,但是王昀自己却不满意,觉得那工作没有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经过一番考虑,王昀决定扔掉“铁饭碗”,加盟了一家外资医疗产品公司做技术服务。但是干了一段时间,王昀仍然不满意:那个时候技术服务并不受重视,而是总为市场、销售服务。看不到前途的王昀依然选择了离开,进入了另一家美资公司,并且接触到了心脏内外科方面的医疗产品。好景不长,1996年公司高层出现人士变动,王昀也被迫离开了这家公司。一个机会失去了,却迎来了另一个更好的机会。离开公司的王昀本来已经打算去新西兰技术移民,就在这个时候,王昀以前的老板打来电话,邀请他到另外一家新的外国医疗器械公司任职。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王昀加盟了这家公司。当时那家公司刚刚进入中国,一无所有,但是王昀却是干劲冲天,用他的话来讲是“心里燃烧着一团火”。带着要证明自己的想法,王昀开始为公司在上海和其它城市设立办事处,寻找代理公司,招聘员工。刚刚起步的公司办公条件很简单,租在新锦江的办公室里,王昀连一张办公桌也没有,他就和助理坐在空荡荡的办公室的地板上,为了搭建公司的框架往外一个个地拨电话。
emba提升自己
通过王昀和同事的努力,公司的品牌被引进了中国。由于公司在产品推广的同时很重视对医生的教育工作,使公司的产品得到了医生们的认可,公司的营业额由一开始的140多万元增加到550万元,短短几年增加了四倍。
面对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王昀觉得自己有点“思路枯竭”了,没有系统学过商的他总觉得自己的那点“零敲碎打”的想法不足以应付当时的商场。在2001年,王昀选择了进入中欧工商学院学习emba课程。王昀说他之所以选择中欧是因为进入那里的门槛很高:要求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和5年以上的管理经验,此外要有gmat考试和学校组织的面试。而身边的同学也是最优秀的,在王昀参加的英语班里,大部分是外企的高级白领,在一起学习相处的过程中,他们一起讨论问题,共享经验,还有国外国内最著名的专家的授课。
假期带到国外
说王昀是会享受生活的人,真的是一点也不假,到现在为止,他已经有了4本护照,除了非洲没有去过之外,世界大部分国家都有了王昀的足迹。王昀不仅仅是到这些国家参加会议,或者是单纯为了业务,每次有机会出国,他都会把假期带到国外———在工作之外再安排几天游历、参观,而用的时间就是在国内的假期。又和其他的老总不一样,王昀旅游的方式是正宗的“背包族”,一个人背着旅行包,游历各个有趣的地方,尝试各种有趣的事物,晚上就住在青年旅社。王昀说他最喜欢的国家是奥地利,音乐已经享有盛誉了,但那里的山峦、森林、湖泊和建筑更是让王昀留恋忘返,“看到那里雄伟的建筑就不难理解奥地利为什么会诞生那么多伟大的音乐了。”王昀最津津乐道的一次旅行是去美国的新墨西哥洲,那是经过他认识的一位美国教授介绍,军事发烧友王昀在一位美国空军指挥官的陪同下参观了当地的一个空军基地,基地里戒备森严,全程有美国大兵“保护”,在那次参观中王昀大饱眼福,还近距离接触了仰慕已久的f117隐形战斗机。
王昀说他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只要尝试过了就没有遗憾,即使失败了那也是一种经验,而“经验就是一种财富”。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