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挑战中国经济
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昨日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亿-4亿的规模。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速度明显快于进入现代化,发达国家的老龄化时,人均gdp已经达到5000到1万美元以上,也就是先富后老;而中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刚刚超过1000美元,属于未富先老。在经济水平没有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应对老龄化将会给我国带来许多问题,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劳动力总量、社会保障等都面临巨大变化和挑战。
消费结构转向老年产业
“对消费总的来看没有太大影响,但是消费的特点则会产生一定的变化,比如旅游、老年服务消费,休闲、医疗及相应的服务业。”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胡伟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同时该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德文也认为,老年人的消费支出,主要是用于医疗方面的支出会大幅度上升,所以从事生产方面的投资就会相对下降,也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直接导致储蓄额的下降,经济增长的速度可能会放慢。
劳动力比例下降
老龄化增加的另一侧面即适龄劳动力的减少,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德文指出,老年人增多导致直接从事劳动力生产的人员减少,劳动力比例下降,老年人比例上升也直接致使抚养比上升,对经济增长的增幅会有所下降。
此外还另一种观点认为,虽然十年以后老龄人口比重增加严重,但是相对我国浩大的劳动力市场,这还不是一个决定性的数字。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更多的是社会、经济负担方面。胡伟略说:“老龄人口中有许多人力资源优势,比如老年人有丰富的经验,我们要让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他还建议,建立起包括女性在内的老年工作或劳动的市场机制,这并不是出于生活来源的考虑,而是让有条件有愿望的老年人有参加经济和社会工作的机会。
科技创新遭遇浅滩
有关专家分析指出,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之一是降低了整个社会吸收新知识和新观念的速度,技术创新能力下降,从而诱发采取贸易措施来保护国内劳动力市场,削弱了技术进步和灵活劳动力市场对长期增长贡献作用。但是胡伟略却认为,“社会老龄化的另一方面就是中青年比例下降,从科技方面来讲,目前提倡的是创新型社会,而老年人相对于年轻人,在创新方面的能力肯定较弱”。
社保体系承重
庞大的老年人口中,70岁以上的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比例很高,无疑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未来10年内是老龄人口激增到来之前总抚养比较低的时期,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同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当务之急。
胡伟略认为社会保障薄弱的重点在农村,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要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农村老龄人口多属贫困人口,他们应当参与脱贫开发活动。”胡伟略建议:“此外建立养老院,适当的加大投资,推迟退休年龄,这些都是解决的方法。在农村一方面继续发挥传统家庭养老的优势,另外尽快推进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时间段 发展阶段 老年人口最高峰值 80岁以上的人口数
2001年到2020年 快速老龄化阶段 2.48亿 3067万
2021年到2050年 加速老龄化阶段 超过4亿 9448万
2051年到2100年 重度老龄化阶段 峰值4.37亿 7500万至1.2亿
连线北京
北京老龄化全国第四
“北京市老龄化水平已经超过全国平均值,老龄人口占北京市总人口的13.66%,位居全国第四。”昨日,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有专家预测,2010年以后,北京市老年人口将以每年4.7%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超过650万人,占到总人口的比重超过30%。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研究员胡伟略向记者介绍,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控制的比较严格,婴幼儿比重逐渐减少,使老年人口相对增加。其次,随着生活条件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的寿命也逐年延长,所以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比较快。
来源:北京现代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