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的恐惧:亿万富翁成功的动力
宽宏大量,这可能是我们对自己领导的期望,特别是对那些非常富有,不再需要为日常问题而操心的人──他们的雇员被这些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然而,劲头十足的亿万富翁老板,非但没有提供任何关怀,反而可能像对自己那样,毫不留情地对待手下人。
有的时候,倒不是这些权倾一时的人们意识不到鼓励、开明与耐心的必要性。而是这项任务往往超出他们的能力所及。好莱坞(hollywood)大腕山姆·戈德文(sam goldwyn)对于这种两难境地的总结可能最为贴切。“我不希望周围有任何随声附和的人,”他说,“我希望每个人都告诉我真实情况,即使他们这样做的代价是丢了饭碗。”
伦敦城市大学(london metropolitan university)的斯蒂芬·黑斯勒(stephen haseler)教授,在他的《超级巨富:全球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新世界》[the super-rich: the unjust new world of global capitalism (2000)]一书中,描述了这样一个世界:无所不能的大老板简直不把“不”当作答案。黑斯勒认为,他5年前描述的这种趋势有增无减。“当你与一个国家的政府进行平等磋商时,你会感到自己是多么强大。”他说,“富人原先往往植根于国家,多少有些忠诚度,但现在他们成了全球经济玩家,有更大的自由度为所欲为。”
当你步入一个身为亿万富翁的首席执行官(ceo)办公室时,事先了解你将与一个什么样的人打交道是十分明智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 (1908-1970)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指导。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巨富们每天坚持上班的原因──尽管他们确实不必这样做。马斯洛主张,在基本层面,我们都需要安全和保障:食物和水、居所和归属感。这些需求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基本动力。但是,一旦这些需求得到满足,它们也就失去了激励作用。其他层次更高的需求会产生:如得到他人尊重和自身感受到自尊的需求。归根结底,人们将寻求马斯洛所称的“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在所有的基本需求和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就力图“出人头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弄清楚你的老板目前处在什么层次,你才会知道怎么让他(或她)高兴。
英国商业心理咨询公司“如鱼得水”(water for fish)董事总经理罗布·戴维斯(rob davies)表示,亿万富翁老板光鲜的外表下,可能隐藏着一个不安的灵魂。“许多人对于这样或那样的事情有着原始的恐惧:比如贫穷、粗暴的父亲及得不到宠爱等──正是这些促使他们奋斗。”
盖茨
“比尔·盖茨(bill gates)担心什么?他害怕受人欺负。于是,微软(microsoft)一直致力于获得全球范围的主宰地位。如果你主宰了世界,别人就不会走上来踩碎你的眼镜。”戴维斯说。可能是这样,但你仍然有可能大声尖叫并踩自己的脚:当google挖走微软前任高管李开复(kai-fu lee)时,盖茨就利用李开复合同中的非竞争条款提起诉讼。李开复9月份作证时曾表示,在他离开公司之前,盖茨曾愤怒大吼,称微软被中国人和中国政府“玩弄”。微软称,盖茨对李的证词表示异议。
默多克
记者兼出版人安德鲁·尼尔(andrew neil)曾在离职后写过一本书,名为《完全揭密》(full disclosure,1996年出版),描写其在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手下工作的经历。该书是对默多克的最尖锐刻划。“默多克做出决定后,希望其他人不加拖延地立即服从,”尼尔写道。这一点在编辑政策上尤为明显。1997年英国大选期间,默多克决定,旗下两家发行量巨大的报纸──《太阳报》(the sun)和《世界新闻》(news of the world)──都要支持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领导的工党。“决定完全是默多克作出的,”尼尔写道,“这两家报纸的编辑们几乎没有任何发言权,许多员工(特别是《太阳报》的员工)对此极为不满。但他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发言权,也从来没人征求过他们的意见。”
尼尔称,他的辞职导致了他与前老板永远无法弥合的决裂──的确,这本书反映了作者的不少私意。“被默多克解雇意味着,你总有机会受邀重新加盟新闻集团的阵营,只要服从他的招呼并接受他的条件,”尼尔说,“如果你自己主动选择离开,你可能会面临他的敌意。我不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可能他不喜欢在自己还没来得及炒掉员工的时候,人家就跳槽了。”可能是对老基思·默多克(keith murdoch senior)的回忆,驱使他的儿子80多岁了还在拼搏。
宜家
在家具巨擘宜家(ikea)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眼中,似乎是某种怪异的神秘主义力量在起作用。他在1976年出版的《一位家具经销商的证词》(testament of a furniture dealer)中写道:“宜家精神是一种活生生的强烈现实......感谢我们社会的那些中流砥柱!那些简单、沉静的无名英雄,他们总是乐于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尽职尽责,默默无闻......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在我们的库房,办公室以及销售团队中。他们就是宜家精神的化身......”
在宜家工作就像是成为一位苦行僧。经理们只能住经济型酒店,搭乘廉价的航班。简约被奉为最高目标(顾客们可能会用其他词汇来形容宜家扁平家具的装配说明书)。要想在宜家顺利工作,你千万不要抱怨,而是要尽到自己在全球坎普拉德家庭中的职责。几年前,当坎普拉德少年时期的纳粹倾向被披露后,公司员工异口同声,以传真的方式对他表示支持。他们可真爱戴自己的“一家之长”。
“股神”巴菲特
默多克和坎普拉德似乎与马斯洛“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有些距离。但是“奥马哈智者”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又怎样呢?他似乎是一位凡事从简的老板,包括着装、饮食以及公开发表的言论。尽管巴菲特是一位严谨的长期投资者,但似乎没有威胁或胁迫他所投资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巴菲特很欣赏一本薄薄的管理心得,这是美国航空航天承包商雷神公司(raytheon)首席执行官比尔·斯万森(bill swanson)所着。netjets董事长richard santulli告诉business 2.0杂志:“在我为巴菲特工作的那些年中,这是他第一次赠书给我。”
沃伦的儿子霍华德·巴菲特(howard buffett)在其父亲的berkshire hathaway公司担任董事,他同样也得到了一些指导。这些指导很有帮助,而非责难。“我记得父亲在我11岁时告诉我:你需要30年时间建立名声,却可在30秒内毁掉这种名声。’”这位智者不仅是一位好老板,也是一位体贴的父亲。
一些亿万富翁老板完美演绎了全能型人物的俗套。墨西哥的卡洛斯·斯利姆(carlos slim)在拉丁美洲的影响无以复加。“人们对他敬若上帝,”一位墨西哥投资银行家在描述拉美各国总统对斯利姆的态度时表示。“他们其实就是想说:请投资于我们的基础设施项目吧。’”
索罗斯
这样的方式可能会引起另一位亿万富翁的兴趣: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今年早些时候,他的自传作者迈克尔·考夫曼(michael kaufman)曾经对美国公共广播电台(national public radio)说:“他确实虚荣。毫无疑问,他想吹嘘。他曾告诉我,如果能够撰写一部流传千年的哲学着作,他会高高兴兴地放弃所有财富。我是说,他的野心可不小。”
在考夫曼撰写的《索罗斯:一位救世主亿万富翁的生活与他的时代》(soros: the life and times of a messianic billionaire)(2002年)一书中,这位传记作者提到,索罗斯的母亲厄兹贝特(erzebet)回忆说,索罗斯在七、八岁的时候曾写过一首诗,诗中将他的父亲蒂瓦达(tivadar)形容为宙斯(zeus),或像她补充的:“父神”。也许,索罗斯仍在与家中的“神灵”打交道。
微软
如果说微软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技术恶棍,那么其创立者盖茨难逃批评──即使人们通常认为他的密友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更为凶狠。尽管技术应该有助于打破等级制度,但盖茨显然还在费力对付它在管理方面的影响。最近,他对财富(fortune)杂志说:“我用电子邮件方式工作了15年,但仍然难以习惯即时通讯。我将允许多少人来打扰我呢?如果我不允许别人打扰我,那对他们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即便“极客”也有感情,有时,他们甚至会在意其他人的感受。
“网上书店”亚马逊
“新经济”理论(还记得这种说法吗?)认为,人们需要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更具亲和力的领导方式。亚马逊网站(amazon.com)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是当前时代这方面为数寥寥的幸存者之一,詹姆士·马库斯(james marcus)在2004年的着作《亚马逊》(amazonia)中对其管理风格有着精彩描述。马库斯曾是这家刚起步的公司的最早雇员之一(第55位),他近距离目睹了独一无二的贝索斯方式。马库斯写道,作为老板,他拥有一种“无魅力的魅力”,足以令一个世纪前的“伟人”蒙羞,但对于目前这种书呆子当道的精英时代似乎刚好……你不时看到他穿着卡其布长裤和蓝色牛津衬衣(这很快成为初创企业家的标志性装束)在走廊上穿行,始终平易近人。贝索斯往往在管理会议和分析师陈述会上大笑,鼓励人们提出反对意见。他成了网络时代“生存在稀薄空气中”哲学的象征。在书的末尾,(现已离开亚马逊的)马库斯描述了2003年在又一个宣传活动上看到贝索斯的场面。
“我终于可以近距离地去看、去听。当时杰夫穿着一件亚马逊的t恤衫,他的发线继续后退’,他无意隐瞒这一事实,他似乎瘦了一点。除此之外,他看起来和几年前面试我的那个家伙几乎没什么两样,在一张便条纸上用示意图说明对冲基金的运行原理。
这些亿万富翁老板们现在越来越有钱,致富速度越来越快。即便90年代末股市暴涨的幸福感已逐渐消退,但那段时光的幽灵残留在全球首富们的银行余额,以及他们主宰宇宙的看法中。
莱斯特·梭罗(lester thurow)教授就职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麻省理工学院史隆管理学院,他在1999年出版的着作《知识创富》中描述了这个游戏的规则,他的分析至今依然适用。他在书中写道:“财富是资本主义衡量成功的最终标准。那些拥有大量财富的人是重要的,值得献殷勤。他们值得别人尊敬,也要求别人顺从。他们是赢家。”
“在尊贵次序的排定中,财富一直是重要的,但它正日益成为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尺度。如果你想证明自己,就必须参与这个游戏。这是一个甲级游戏。如果你不在那里玩,那你注定陷于次等。”(来源:成功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