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商机 - 中国年画的海外商业传奇

中国年画的海外商业传奇


     如果说京剧的困境代表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困惑、迷茫,“云南映象”走向海外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探索,中国年画“中标”世界杯宣传画则无疑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成功。
    
     2006年,苍白无力的中国足球再度无缘世界杯,但中国人却以另一种方式找到了在世界杯上展示自己的机会。
    
     罗氏三兄弟改进版的“大力神杯”中国年画,在与100多个各国艺术家的竞争中,成功当选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艺术海报。这同时宣告了一向与世界杯广告画无缘的中国艺术史的永久终结。而在它的背后,更诞生了一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走向海外市场的商业传奇。
    
    
     功成名就: “中国大力神杯”出线
    
     2006年世界杯艺术海报评选,一度是今年全球艺术家们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世界各国有近100位顶尖艺术家参与了世界杯艺术海报评选活动。
    
    
    
    
     世界杯艺术海报最终选中了9个国家13位艺术家的作品。不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最终让德国东道主倾倒的,却是一幅出自罗氏兄弟之手的中国传统年画——“大力神杯”。
    
     绝对中国化的画面上,一个留着“茶壶盖儿”头发的胖小孩,手中托着一个圆圆的足球。足球的上面贴着几个大大的“福”字。主画面象征着世界杯的奖杯——大力神杯。
    
     20多年前,当这种中国传统年画被贴在千家万户的墙壁上时,谁又能想到20年后,它会飘洋过海,一跃成为世界杯的艺术海报呢?谁又会想到20年前这种只卖一两角的年画,现在的身价翻了1万倍?也许连罗氏兄弟自己都没有想到。
    
     当时世界杯宣传机构给罗氏兄弟的经纪人姚守一打电话,商榷罗氏兄弟是否愿意参加做世界杯海报的活动时,兄弟三人非常兴奋,从小就热爱体育的他们很快和经纪人达成了一致。
    
     在2002年世界杯比赛时,罗氏兄弟曾经为了庆祝中国队入围,画了一幅名为“欢迎欢迎”的足球年画,因此,这次为世界杯设计海报,并没有费太大的力气。
    
    
    
    
    
    
    
    
     不过,当他们的画第一次送给世界杯组委会评审时,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画面中狮子的形状模仿了世界杯的吉祥物。然而,老外并没有看中,经过5次修改,在最后定稿的作品中,狮子已经成了纯粹的中国狮子。
    
     昔日窘境: 作品无人问津
    
     1994年的第八届美术展,可以说是罗氏兄弟艺术生涯中的最具转折性事件。这次画展,兄弟三人试图通过官方画展来打开自己作品市场的梦想彻底破灭了。 第八届美术展上,罗氏兄弟满怀期望地拿着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去参展,却没想到这些“最好的作品”只获得了广西省内的展览机会,参加全国展览的机会根本就轮不到他们。这件事情对罗氏兄弟的打击很大。
    
    
    
    
    
    
     他们认为,当时的美术界所包含的艺术范围是非常窄的,而且一些个性比较另类的画家不被主流画家所赏识。
    
     不被官方画展所认可的罗氏兄弟希望寻得一位伯乐,从而为他们的画寻找到市场。
    
     他们听说了中国美术界的泰斗级人物——中央美术学院的乔石光教授,就去投奔乔教授。当罗氏兄弟把自己做得最满意的画用大卡车从广西运到乔教授面前时,他的眼睛并没有发亮,罗氏兄弟心头不禁猛然一黑。
    
     上世纪90年代,圆明园画家村住着不少像罗氏兄弟一样热衷于绘画艺术的画家,听说经常有人来这里买画,兄弟三人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来到了这里。他们在画家村最显眼的地方租了个房子,摆了一个店铺,把自己认为满意的画摆在了柜台上。
    
     一天、两天……整整两年过去了,一幅画都没有卖掉。倒是有一位传统画家的画在他们店铺代销,被人买走了几幅。“这几幅画给我们的提成是20%,摆摊两年,总共赚了2000元。”罗卫东(罗氏兄弟的大哥)谈起这段经历,仍在为一年2000元的收入苦笑。
    
     1995年之后,罗氏兄弟又搬到了北京另外一个画家村——宋庄。这时他们的日子更加窘迫了。“100元是一个月的生活费。”回忆起那段艰难的岁月时,罗卫东不禁陷入了沉思,“当时把这些画拿到北京的云峰画廊和音乐厅画廊,白送给人家,人家都不要。”
    
     后来他又把这些画拿到麦当劳,希望能够被一些顾客欣赏,结果麦当劳主管以为他来敲诈,一边躲闪,一边叫保安将他赶走了。
    
     重大转折: 在圣保罗一鸣惊人
    
     1998年是罗氏兄弟的幸运年。为他们带来幸运的是有中国当代艺术教父之称的栗宪庭。
    
     栗宪庭堪称中国美术界的伯乐,方力钧等著名艺术家都是被他发现后一手提携的。栗宪庭这位以开放和前卫眼光来审视当代艺术的批评家在海外经常发表文章并且和国外艺术市场有密切联系。
    
     罗氏兄弟刚开始通过书信和栗宪庭建立了联系,后来因为生活实在窘迫,就干脆住进了栗老先生在宋庄的房子里。这段时间,罗氏兄弟靠为宋庄画家印版画来糊口。
    
     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出现了转机。国外的一些策展人和画廊,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当代艺术很感兴趣,经常来中国挑选艺术家。1998年的一天,香港画廊精艺轩的老板姚守一在栗宪庭家做客时,见到了罗卫东的画。
    
    
    
    
    
    
    
    
     姚守一完全为罗卫东的作品惊呆了。在内地的一些收藏家总是听名气来欣赏画,而海外的收藏家是用眼睛来看画。姚守一一眼就发现了罗卫东的画与众不同。他立刻跟罗卫东商量合作的事情,准备帮他推广他的作品。就这样,罗氏兄弟和精艺轩达成合作。从此,用罗卫东的话说就是:“好日子来了。”
    
     在1998年的第24届圣保罗国际艺术双年展上,在姚守一的推介下,罗氏兄弟的画参加了展览并由此引来了众多海外藏家的关注。瑞士的一个著名画廊老板看了画后,第二天就乘飞机来北京和罗氏兄弟签约,一口气买了60多幅。至于价格,用罗氏兄弟中年龄最小的罗兵的话说:“足以让我们衣食无忧。”
    
     后来,罗氏兄弟的作品又在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旧金山现代艺术馆收藏展、福冈美术馆收藏展、纽约时报千年展等世界级大型展会上频频亮相,在今年4月中旬刚刚结束的苏富比拍卖会上,罗氏兄弟的一幅画作以几万美元的价格拍出。
    
     辉煌背后: 让老祖宗的好东西传下去
    
     就像欧美的重要新闻媒体从东京撤退向北京转移一样,世界艺术的中心也开始悄悄向中国转移。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青年评论家段君在评价罗氏兄弟的年画时说:“罗氏兄弟的画,是以传统艺术作为资源向当代艺术的转换。”
    
     传统年画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了,“西方人觉得这样的年画有深厚的东方意蕴,但这样的年画在我们国内却是没有市场的。我们自己反倒不欣赏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段君指出了目前由于欣赏差异所导致的这种现状。
    
     而这种现状的普遍存在,也是当前国内一些学者深感忧虑的事情。
    
     “我们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没有好好研究,把祖宗的东西丢了,这正是现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薄弱环节。”在北京大学成立的艺术学院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
    
     罗氏兄弟能够遇到姚守一这样的经纪人是比较幸运的。因为有好多在艺术上很前卫的画家找不到欣赏自己的经纪人。国内经纪人的缺乏,随着国内艺术市场的发展,这一矛盾正在凸显。
    
     一位刚刚开始做经纪人的孙芳小姐一边在中央美术学院读艺术管理,一边做经纪人。“我现在正在将安徽省的两位画家推荐到海外参展或为他们寻找藏家,但很难。”
    
     对此,段君认为,如果能够通过学院教育培养既有艺术眼光,又懂艺术市场的复合性人才,将更加适应现在市场发展的需要。
    
     来源:北京现代商报
    
    
    
    



商机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商机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