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远远落后于印度
国际资本大鳄来中国跑马圈地,对我们不是什么陌生的事情。在始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的国际资本跨国并购潮中,中国的地位,基本上就是提供被并购的对象。仔细琢磨,中国优秀企业被并购的感觉,大约和送美女去和亲有些类似。
不过,我们是很聪明的民族。当年我们可以说王昭君实际只是宫女,今天,我们也可以说,我们的企业被收购是招商引资、筑巢引凤、提高城市知名度的政绩。在这样的自我催眠状态中,我们放弃了很多优秀企业。
反观汉与匈奴的历史,和亲之后的知耻后勇,才是汉武帝成功的关键。但为什么20年来,中国的企业,基本上自甘“资本和亲”而不能知耻后勇?我们习惯的回答是:西方企业百年老店,我们比不了。
但米塔尔的出现,可以给我们另一种答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目光一直在向西看,总拿美国作为赶超的目标,这家印度企业的突然出头,几乎颠覆了我们的坐标原点。
为什么印度出了米塔尔,中国出不了?对比一下中国和印度的金融体系——这是跨国企业生长发育的摇篮——就能得到许多启发。
与中国一样,印度曾长期奉行计划经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1992年,印度开始改革开放。
印度商业银行体系中,有27家政府银行、25家私人银行、46家外资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4.7万家,多为私营。商业银行全国合计的坏账比率为10.8%,采用国际标准销账。资本充足率要求比巴塞尔协议高一个百分点,即9%。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向,35%是给国有企业,65%是给私人和私营企业。银行资产与gdp的比率为70%,而且比率正在逐年下降。而中国的银行目前还在努力达到巴塞尔协议对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贷款方向70%是国有企业,30%面向私人和私营企业,由此导致呆坏账问题十分严重。银行系统方面,印度遥遥领先于中国。
和中国一样,印度有两家主板股票市场,分别是孟买市场和national市场;但印度还有21家地方性股票市场,分布在全印各经济发达地区。这些市场的交易数据、监管体系互相联网。中国有1300家上市公司,印度有10000多家上市公司。印度的股票平均日成交量近400亿元人民币,排名世界第四位,远远超过中国100亿元人民币的水平。印度资本市场的股票流通市值已占gdp的80%,而中国的股票流通市值不足gdp的10%。印度企业上市融资,完全由市场配置,政府不设置任何额度、指标限制。里昂证券对印度上市公司治理能力的评分是6.6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评分是4.3分。
印度的股市,完全是印度经济的晴雨表,随着印度经济的增长而蒸蒸日上。而中国股市在持续五年的下跌中,已经失去了融资能力。股票市场体系中印对比结果,印度再次领先。
残酷与冰冷的数据显示,我们在金融领域远远落后于印度。而且这种金融领域的大面积落后,是在其他领域大面积领先于印度的情况下发生的。这样巨大的反差,造成了中国企业制造的产品能够席卷全球,而中国企业的资本扩张却裹足不前。
中国不乏野心勃勃的企业家,但中国的企业金融环境显然并不乐观。这样的环境中,企业只能考虑生计问题,而没有能力考虑资本全球扩张。面对大众,我们和亲了;面对通用,我们和亲了;面对现代,我们和亲了;面对lg,我们和亲了;面对来自印度的米塔尔,我们居然又只能去和亲。
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现代化金融市场,一日不建立,中国的企业就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和亲下去,是企业家无法摆脱的宿命,更是民族的悲哀。
来源:《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