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作当成信仰的女保险人
金爱丽的荣誉证书是用一个大号旅行箱装着的,拎出来,沉甸甸的,数不清有多少本。
在京城保险界,她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1996年11月加入新华人寿保险公司,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荣获公司年度百日竞赛铜牌奖;1997年,她一举拿下公司全年保费冠军、保费件数冠军两个大奖;1998年,新华人寿的年终11个奖项7个被她包揽;2001年,成为保险系统第一个获得首都五一劳动奖章的人;2002年又被评为全国十大保险明星。
工作不为谋生
“如果你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手段,那你永远不会从中得到乐趣。”记不清这句话是谁说的了,但是金爱丽的从业经历可以作为它的反证。36岁,有多少人会在这个年龄重新开始尝试一个全新的行业?而金爱丽与保险结缘就是从36岁这年开始的,尽管她的前一份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即将从一家合资企业的营业部经理升为公司副总,尽管她拿着6万元年薪。那是 1996年。
金爱丽是个闲不住的人,合资公司的工作对她来说很轻松,常常是半个月就干完了一个月的活,这总使她感到有劲儿没处使。“那一年我在报纸上看到了新华保险公司的招聘启事。当时保险是个新兴行业,但是我感觉到这个刚起步的行业有着先进的理念和催人奋进的营销机制,它承担着更多的社会责任,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正是我要找的。”就因为一则招聘启事,她放弃了别人羡慕的优厚待遇和提升机会,应聘到新华人寿保险公司,成了一名普通的业务员。
爱心打开天地
金爱丽说选择保险和自己的性格有关,熟悉她的人都对她的热心和善良有深刻印象。小时候看到邻居家生活困难,她就偷偷把自己家的白菜放到邻居的菜堆里。正是这种与人为善的态度使她很快建立起了良好的客户关系。急客户所急,替客户调节家庭矛盾、教育孩子、孝敬老人……金爱丽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保险业务员的职责范畴。
有一位客户的父亲双腿患了关节炎,金爱丽跑了几天,给老人做了条棉裤。一名客户动手术,而子女都在国外,金爱丽自己做饭送到医院。有一次实在来不及,她就赶到医院附近的饭店,亲自到操作间跟师傅一起做了份面片汤,最后把饭店老板感动了,也成了她的客户。
骄人的业绩是勤奋换来的,在最初的日子里她平均20天跑坏一双鞋,直到今天她还保持着一个习惯:与客户谈话,第一次不得少于3小时。
同事一直戏称她为工作狂人,并且对她充沛的精力感到百思不得其解,因为每天从早上7点多直到夜里12点多,她没有一刻空闲,却总是神采飞扬。1999年,公司强迫她到青岛疗养一个月,可是不到一周她就跑了回来,“对我来说,不让我做寿险营销简直是一种最大的惩罚。”工作似乎已经成了她血液中的主要元素。
天道酬勤,金爱丽的客户逐渐从最初的十几个变成了几百个,几千个。三年时间里,她创下了完成800万保费的纪录。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金爱丽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气质,凡事都要争个第一。不仅自己成了获奖专业户,她所领导的团队也处处领先,新华寿险海淀支行的业务量常年保持北京市1/3的比例。
职责重于职位
几年的保险销售工作使金爱丽在热情中增加了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每当把理赔款送到保户手里的时候,这种责任感尤其强烈。曾有一个农民在新华购买了一张关爱相随卡,他不幸出险去世了,家里还有个87岁的老母亲和57岁的老伴,当我们把5万元赔款送到他家的时候,两位老人泣不成声。其实中国有很多家庭都应该有这样的保险意识,保险可以尽量减少他们的损失,但事实上,甚至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都没有这样的意识。中国保险市场需要做的工作太多了。”
2001年,金爱丽又做出了惊人之举,在调到北京分公司当了3个月的副总之后,她主动要求调回海淀支公司,继续在寿险销售的一线工作。“因为我觉得保险缺乏的是脚踏实地的专业人才,而我在一线可以培养更多这样的人。”保险行业有一个说法:把保险营销作为工作的营销员是平庸的;把它作为事业的营销员是优秀的;把它作为信仰的营销员是杰出的。金爱丽正是这第三种人。
来源: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