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商人的嘉年华
又到儿童节,商场眼花缭乱的促销和游乐园熙攘的人群再次把节日的气氛烘托到了顶点。然而,在商家的笑容背后,跟随家长奔忙于商场和游乐场的孩子,似乎已经成为节日的配角。在习惯孤单和书本的分量后,儿童节,孩子们需要的也许仅仅是好好地玩上一天。当每年一次的节日成为家长集中表达爱心的日子,孩子们的快乐也就只留给了商家。
儿童节变成购物节
不知从何时起,节日成了商家上演促销大战的斗秀场。在“儿童经济”悄然升温的今天,各大儿童品牌自然不会放弃儿童节这个舞台。买××儿童套装送高档文具礼盒、买××玩具,小朋友可以参加有奖游戏……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然而商家的造势已淹没了儿童节的本来意义——给孩子快乐,制造了一种儿童节就是要花钱给孩子买礼物的氛围。
许多家长还真买商场的账。昨晚,记者走访了京城数家商场,发现儿童专柜前异常火爆。“白天要上班,只能下班了再给儿子买礼物。”张女士直言。可令她头疼的是不知道儿子喜欢什么。
有许多家长大包小包的买了一堆。“多给她买点儿,总有她喜欢的。”一位父亲表示。原来这些家长们并不知道孩子真正喜欢什么,只是为了节日而买礼物。
在家长纷纷为儿童节出血时,童用品不合格的消息也频频见诸各媒体。5月28日,北京市工商局就曝光了109种不合格儿童用品,而且很多不合格产品都来自大商场、超市。
能否给孩子真正放天假
7岁的乐乐这几天可忙坏了。学校要在儿童节这天进行舞蹈比赛。乐乐要表演孔雀舞,放学后做完功课,就练跳舞。乐乐喜欢跳舞,可是她有一个担心:要是自己拿不了第一名,给自己买了舞曲的光盘和舞蹈服、坐在台下当观众的妈妈一定会很失望。于是一场原本是为孩子们庆祝的活动却成了孩子为家长争光的比赛。
历年的儿童节,幼儿园和学校都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给孩子们庆祝节日。为此,老师们也花了不少心思,为了寓教于乐,还举行各种各样的比赛,并请孩子的家长当观众。
学校寓教于乐、注重和家长沟通固然无可厚非,可孩子庆祝节日的活动不该变味儿,变成孩子们的负担、家长们走秀!别让儿童节这个本该只与纯真、快乐有关的日子,沾染了任何功利色彩。
童言无忌
“我最想要的就是痛快地玩一整天!”——王喆 10岁
“我要去哥哥家看电视,在家爸爸不让看。”——小雨 7岁
“我不想过节,想上幼儿园,那儿有好多小朋友,家里只有爷爷奶奶。”——梓凝 5岁
“我想让魔术师把我变成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乖乖 6岁
孩子的童年不该只有学习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决大多数家长都坚信“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于是孩子们的周末几乎就成了“培训日”,除了上学习班,还有钢琴、画画、舞蹈、英语、计算机……“如果别人家的孩子上了什么补习班自己家孩子不上,我心里就特不踏实。”家长已经把自己感受到的竞争压力过早地转移给了孩子。
此外,城市里,家长忙着上班,平日里与孩子的沟通甚少。居住在高楼大厦又让孩子们难以亲近大自然。
孩子的童年几乎被剥夺了。
“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日前来京参加第九届科博会时曾表示,“创意经济的基础是那些使用自己的想像力、梦想和幻想的人。”这句话颇值得家长们深思:不要单纯在乎孩子们上了多少补习班,考了多少分,重要的是孩子真正学会了什么,会不会自己去思考、创造。
专家观点
1/365的补偿还不了孩子童年
在记者调查的孩子里,大多数孩子只想痛痛快快玩一天,老师、家长也都在这天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不加以约束。“家长乃至老师都有一种补偿心理,让平时学习压力大的孩子们在儿童节这天尽情放松。”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儿所的王老师向记者表示。她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在吃、穿、玩上的要求已经在平时得到满足,在儿童节当天对精神上的需求表现得更加明显。
可这种1/365的补偿,能还给孩子们一个真正属于他们的童年么?王老师表示,“仅仅1天的放松对孩子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玩是孩子的天性,也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对于玩的渴望是不能抹杀的。”一位青少年心理学家对记者表示,现在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应该反思一下,不要一味抹杀孩子玩的天性,要从健全孩子人格发展的角度出发,适度给予孩子自由空间。
记者手记
让儿童节回归本位
1949年,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把6月1日定为国际儿童节。56年后,当城市中的儿童已不再被这些困扰包围时,儿童节的意义何在似乎已成疑问。
仔细观察近些年的儿童节,能够让我们清楚感受到节日气氛的,好像只剩下了商家热闹的促销和家长们大把花钱的慷慨。
诚然,在商业社会,任何关于钱的数字都足以让人兴奋,父母对于孩子的集中表达爱心也无可厚非。但儿童节的主角毕竟是孩子,当他们仍对世界充满好奇,天真地认为一切都那么真实的时候,商业社会的热闹,显然并不适合他们。
如今,儿童节也许早已离它最初的本意远去,但不变的,应是社会对于儿童永久的人文关怀。
来源:北京现代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