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商李嘉诚公开首富秘诀
港人喜欢把李嘉诚称为“超人”,他统领的“和黄”集团去年被美国《财富》杂志封为“全球最赚钱公司”,而美国《商业周刊》今年则把李嘉诚誉为“全球最佳企业家”。李嘉诚的成功秘诀,无疑是许多人都想知道的。上周五,李嘉诚位于长江大厦70楼的办公室来了一帮特殊的客人----香港中文大学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的学生。李嘉诚和他们长谈了1个半小时,从为人处事到家庭生活,从管理作风到领导才能,有问必答、言无不尽地公开了他的成功秘诀。
超人与凡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
有学生问,要成为领袖,必须要有眼光、有理想、勤奋和有奋斗精神。除此之外,怎样才能做得比别人好?
李嘉诚回答说:“要成为领袖,你提到的基本素质一定要有。要清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比竞争对手做好一点。就像奥运赛跑一样,只要快1/10秒就会赢。”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接着说:“我年轻打工时,一般人每天工作8到9个小时,而我每天工作16小时。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得益更大,这样就可以比别人赢少许。面对香港今天如此激烈的竞争,这更加重要。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赢多一点。”
李嘉诚说,他没满20岁就要担负家庭,“一心想向上,每到晚上便想着明天的事情。”他提到,在40年代,他“年纪很小就出来工作,17岁时做一个批发商的营业员”,“18岁做经理,19岁为总经理,22岁创业”。他鼓励在座的学生:“只要自身条件优越,有充足准备,在今天的知识型社会里,年轻人更容易突围而出,创造自己的事业。”
老板与下属:大企业必须靠组织
李嘉诚如何领导下属,如何与下属相处,是许多学生关心的问题。李嘉诚从几个方面作了回答。
首先,他提出好员工的标准。李嘉诚坦率地说:“在我公司服务多年的行政人员,有的已工作了很多年,有些更长达30年,什么国籍都有。无论是什么国籍,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现,对公司忠诚,有归属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考验,就能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他强调指出:“忠诚犹如大厦的支柱,尤其是高级行政人员。”他还补充说:“在我两个儿子加入公司前,我的公司内并没有聘用亲属。我认为,亲信并不等于亲人。”
第二,他强调好的企业一定要有好的组织。他深有感触地说:“机构大必须依靠组织。在二三十人的企业,领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当规模扩大到几百人,领袖还是要参与工作,但不一定是要走在前面的第一人。再大便要靠组织,否则迟早会撞板,这样的例子很多,100多年的银行也会一朝崩溃。”
第三,他的管理模式融合中外,既讲科学,又重感情。他认为:“美国科学化的管理有它的优点,可以应付急速的经济转变,但没有人情,业绩不太好时进行大规模裁员。我们做不出,因为会令员工没有安全感,也会导致许多人突然失业。我们揉合两者的优点,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保存员工的干劲和热诚。我相信可以无往而不利。”
进取与稳健:船要快更要顶住风浪
去年8月,在已经拿到德国3g牌照的情况下,李嘉诚突然宣布放弃。他的理由是要保持公司业务稳健发展。有学生当面向他提出,企业经营中如何处理谨慎与进取的关系。
李嘉诚首先指出,他是一个“很进取的人”,从他所从事行业之多便可看得到。但是,他强调:“我着重的是在进取中不忘稳健,原因是有不少人把积蓄投资于我们公司,我们要对他们负责任,所以在策略上讲求稳健,但并非不进取,相反在进取时我们要考虑到风险和公司的承担。”他透露,他的原则是“在开拓业务方面,保持现金储备多于负债,要求收入与支出平衡,甚至要有盈利,我讲求的是于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所面对的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李嘉诚做出重大决策时最看重的是数字,最强调的是事前准备。他指出:“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有关人员的研究,要有数字的支持。我对数字是很留意的,所以数字一定要准确。每次一开会就入正题,没有多余的话。”他每次开会前,会接触和了解有关事务,仔细研究员工们的建议,加上各部门同事各有自己的知识和专长,所以当下属提出有用的建议时,很快便得到他的接纳。他提到一次行政会议,他在两分钟内批准了所有同事的建议,“全世界没有一个行政人员能这么快取得总裁的批准!”
李嘉诚不仅要求员工这么做,自己也身体力行。他说:“我虽然是作最后决策的人,但每次决定前我也做好准备,事先一定听取很多方面的意见,当作决定和执行时必定很快。”他特别描述了当年卖“橙”公司(orange)这个历史上最大交易的传奇经过。他说:“我事先不认识对方,也从未见过面,只听过他的名字,那次对方只有数小时逗留在香港洽谈。因为我事先已熟悉蜂窝电话的前途,作好准备,向对方表达清楚,所以很快便可作决定。”
下属最怕李嘉诚什么呢?最怕他问数字。一次,一个在香港知名度很高的同事向李嘉诚汇报数字时,李嘉诚感到有问题。但这个同事坚持自己的判断,还要和李嘉诚打赌,以高尔夫球棍为赌注。结果,第二天李嘉诚就收到一套新的高尔夫球棍。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事业也十分成功。大儿子李泽钜叱咤香港地产界,而小儿子李泽楷则是亚洲新经济的风云人物。李嘉诚在教育子女方面,又有什么秘诀?
李嘉诚首先认为,中国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日后需要修改了,因为“今天的教育、组织不同,令事业可以继续。”
他相信,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下一代的将来影响很大”。他透露,当年他朋友的孩子去外地读书,买了一辆最新款的敞篷车,但是“我两个儿子买的只是两辆单车(自行车),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行走也十分方便。直到有一天,我在9楼公寓等他们回家吃饭,看到一辆单车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型穿梭,险象环生,看清楚才知道是其中一个儿子,而他到家时已浑身湿透,还背着几十磅东西。这时,我才叫他们第二天去学车考牌,买一辆坚固的、去年款式的新车。”
这样做会不会令孩子以为父母不疼他们?李嘉诚率然回答道:“是否疼爱不是靠金钱或物质去衡量。儿子在外地读书时,我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户口,一个他们绝对不能动用,但已经准备足够他们完成博士课程的费用。至于使用另一个户口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我报告,我会在24小时内回复。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才接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这才是有用的疼爱,我个人认为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李嘉诚还风趣地透露,在儿子上大学前,他每个周日都拒绝所有应酬,带他们到一艘“绝不豪华”的小游艇去,“好处是跟他们说道理,他们也无处可逃。”
香港与内地:“我们已走进知识型经济”
李嘉诚的企业对香港的经济影响力很大,学生们自然希望李嘉诚能给香港的竞争力把一把脉。李嘉诚也非常坦然地指出,这是他和所有香港人都关心的问题。
他率直地说:“面对今天的竞争,香港人需要抛开昔日自满的心理。”他认为,香港今天的问题“在于贫富悬殊日益严重”,“将来香港的情形会与今天的美国一样,受教育多、知识水平高又用功的,收入会向上,收入低者则越来越萎缩。这是社会的经济转型,我们已走进知识型经济。”
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要双管齐下。“短期输入一些高教育水平的技术移民对香港至关重要。而长期则要加强教育,提升香港大学生的水平。单是大学学历已不足够,希望有硕士、博士程度,才经得起考验,加上香港人一贯灵活和有拼搏精神的优点,便可与外国的强者竞争。”
李嘉诚来自潮州,他热爱家乡。他对学生们说:“我放了不少心血在家乡,没有任何一个生意比汕头大学更占用我的时间,最初10年我每次到汕大都工作直至凌晨两三点。”
李嘉诚更热爱祖国。他讲了个故事:“几年前,我去汕头大学开校董会,市领导安排在饭后会见大群记者,被问及‘潮州人以你为荣,你又会否以身为潮州人为荣呢?’回答这个问题不可犹豫,我在两秒内便回答道:我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就此,李嘉诚延伸说开来:“在我心中,同事中有不同民族,会说潮州话也不会有特别好处。潮州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潮州人二战前多从事米铺、木材、煤炭、苦力、拉车等工作,近几十年潮州家庭也着重第二代教育。但是必须记着,身为中国人,事业有成当然应该对家乡有贡献,更要有远大思想,不只中国,甚至放眼世界。”
李嘉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李嘉诚倾注大量心血。最近,内蒙古、新疆发生特大雪灾,20万学生失去校园,他获悉后立即捐款1000万港元给国家教育部。不仅要在事业上有成就,更要胸怀祖国、胸怀世界,这才是“超人”的真正秘诀。
来源:世界华商
超人与凡人:每天工作16个小时
有学生问,要成为领袖,必须要有眼光、有理想、勤奋和有奋斗精神。除此之外,怎样才能做得比别人好?
李嘉诚回答说:“要成为领袖,你提到的基本素质一定要有。要清楚,无论从事什么行业,都要比竞争对手做好一点。就像奥运赛跑一样,只要快1/10秒就会赢。”他以自己的经历为例,接着说:“我年轻打工时,一般人每天工作8到9个小时,而我每天工作16小时。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得益更大,这样就可以比别人赢少许。面对香港今天如此激烈的竞争,这更加重要。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赢多一点。”
李嘉诚说,他没满20岁就要担负家庭,“一心想向上,每到晚上便想着明天的事情。”他提到,在40年代,他“年纪很小就出来工作,17岁时做一个批发商的营业员”,“18岁做经理,19岁为总经理,22岁创业”。他鼓励在座的学生:“只要自身条件优越,有充足准备,在今天的知识型社会里,年轻人更容易突围而出,创造自己的事业。”
老板与下属:大企业必须靠组织
李嘉诚如何领导下属,如何与下属相处,是许多学生关心的问题。李嘉诚从几个方面作了回答。
首先,他提出好员工的标准。李嘉诚坦率地说:“在我公司服务多年的行政人员,有的已工作了很多年,有些更长达30年,什么国籍都有。无论是什么国籍,只要在工作上有表现,对公司忠诚,有归属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和考验,就能成为公司的核心成员。”他强调指出:“忠诚犹如大厦的支柱,尤其是高级行政人员。”他还补充说:“在我两个儿子加入公司前,我的公司内并没有聘用亲属。我认为,亲信并不等于亲人。”
第二,他强调好的企业一定要有好的组织。他深有感触地说:“机构大必须依靠组织。在二三十人的企业,领袖走在最前端便最成功。当规模扩大到几百人,领袖还是要参与工作,但不一定是要走在前面的第一人。再大便要靠组织,否则迟早会撞板,这样的例子很多,100多年的银行也会一朝崩溃。”
第三,他的管理模式融合中外,既讲科学,又重感情。他认为:“美国科学化的管理有它的优点,可以应付急速的经济转变,但没有人情,业绩不太好时进行大规模裁员。我们做不出,因为会令员工没有安全感,也会导致许多人突然失业。我们揉合两者的优点,以外国人的管理方式,加上中国人的管理哲学,以保存员工的干劲和热诚。我相信可以无往而不利。”
进取与稳健:船要快更要顶住风浪
去年8月,在已经拿到德国3g牌照的情况下,李嘉诚突然宣布放弃。他的理由是要保持公司业务稳健发展。有学生当面向他提出,企业经营中如何处理谨慎与进取的关系。
李嘉诚首先指出,他是一个“很进取的人”,从他所从事行业之多便可看得到。但是,他强调:“我着重的是在进取中不忘稳健,原因是有不少人把积蓄投资于我们公司,我们要对他们负责任,所以在策略上讲求稳健,但并非不进取,相反在进取时我们要考虑到风险和公司的承担。”他透露,他的原则是“在开拓业务方面,保持现金储备多于负债,要求收入与支出平衡,甚至要有盈利,我讲求的是于稳健与进取中取得平衡。船要行得快,但所面对的风浪一定要捱得住!”
李嘉诚做出重大决策时最看重的是数字,最强调的是事前准备。他指出:“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有关人员的研究,要有数字的支持。我对数字是很留意的,所以数字一定要准确。每次一开会就入正题,没有多余的话。”他每次开会前,会接触和了解有关事务,仔细研究员工们的建议,加上各部门同事各有自己的知识和专长,所以当下属提出有用的建议时,很快便得到他的接纳。他提到一次行政会议,他在两分钟内批准了所有同事的建议,“全世界没有一个行政人员能这么快取得总裁的批准!”
李嘉诚不仅要求员工这么做,自己也身体力行。他说:“我虽然是作最后决策的人,但每次决定前我也做好准备,事先一定听取很多方面的意见,当作决定和执行时必定很快。”他特别描述了当年卖“橙”公司(orange)这个历史上最大交易的传奇经过。他说:“我事先不认识对方,也从未见过面,只听过他的名字,那次对方只有数小时逗留在香港洽谈。因为我事先已熟悉蜂窝电话的前途,作好准备,向对方表达清楚,所以很快便可作决定。”
下属最怕李嘉诚什么呢?最怕他问数字。一次,一个在香港知名度很高的同事向李嘉诚汇报数字时,李嘉诚感到有问题。但这个同事坚持自己的判断,还要和李嘉诚打赌,以高尔夫球棍为赌注。结果,第二天李嘉诚就收到一套新的高尔夫球棍。
李嘉诚的两个儿子事业也十分成功。大儿子李泽钜叱咤香港地产界,而小儿子李泽楷则是亚洲新经济的风云人物。李嘉诚在教育子女方面,又有什么秘诀?
李嘉诚首先认为,中国那句“富不过三代”的老话日后需要修改了,因为“今天的教育、组织不同,令事业可以继续。”
他相信,父母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下一代的将来影响很大”。他透露,当年他朋友的孩子去外地读书,买了一辆最新款的敞篷车,但是“我两个儿子买的只是两辆单车(自行车),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行走也十分方便。直到有一天,我在9楼公寓等他们回家吃饭,看到一辆单车冒雨在车群中‘之’字型穿梭,险象环生,看清楚才知道是其中一个儿子,而他到家时已浑身湿透,还背着几十磅东西。这时,我才叫他们第二天去学车考牌,买一辆坚固的、去年款式的新车。”
这样做会不会令孩子以为父母不疼他们?李嘉诚率然回答道:“是否疼爱不是靠金钱或物质去衡量。儿子在外地读书时,我给他们开了两个银行户口,一个他们绝对不能动用,但已经准备足够他们完成博士课程的费用。至于使用另一个户口的金钱,他们必须写信给我报告,我会在24小时内回复。后来因为他们功课太多,才接受他们要求改用电话说明。这才是有用的疼爱,我个人认为太多的物质反而有害。”
李嘉诚还风趣地透露,在儿子上大学前,他每个周日都拒绝所有应酬,带他们到一艘“绝不豪华”的小游艇去,“好处是跟他们说道理,他们也无处可逃。”
香港与内地:“我们已走进知识型经济”
李嘉诚的企业对香港的经济影响力很大,学生们自然希望李嘉诚能给香港的竞争力把一把脉。李嘉诚也非常坦然地指出,这是他和所有香港人都关心的问题。
他率直地说:“面对今天的竞争,香港人需要抛开昔日自满的心理。”他认为,香港今天的问题“在于贫富悬殊日益严重”,“将来香港的情形会与今天的美国一样,受教育多、知识水平高又用功的,收入会向上,收入低者则越来越萎缩。这是社会的经济转型,我们已走进知识型经济。”
解决这一问题,他认为要双管齐下。“短期输入一些高教育水平的技术移民对香港至关重要。而长期则要加强教育,提升香港大学生的水平。单是大学学历已不足够,希望有硕士、博士程度,才经得起考验,加上香港人一贯灵活和有拼搏精神的优点,便可与外国的强者竞争。”
李嘉诚来自潮州,他热爱家乡。他对学生们说:“我放了不少心血在家乡,没有任何一个生意比汕头大学更占用我的时间,最初10年我每次到汕大都工作直至凌晨两三点。”
李嘉诚更热爱祖国。他讲了个故事:“几年前,我去汕头大学开校董会,市领导安排在饭后会见大群记者,被问及‘潮州人以你为荣,你又会否以身为潮州人为荣呢?’回答这个问题不可犹豫,我在两秒内便回答道:我以身为中国人为荣。”
就此,李嘉诚延伸说开来:“在我心中,同事中有不同民族,会说潮州话也不会有特别好处。潮州人有其长处,也有其短处。潮州人二战前多从事米铺、木材、煤炭、苦力、拉车等工作,近几十年潮州家庭也着重第二代教育。但是必须记着,身为中国人,事业有成当然应该对家乡有贡献,更要有远大思想,不只中国,甚至放眼世界。”
李嘉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支持祖国的教育事业,李嘉诚倾注大量心血。最近,内蒙古、新疆发生特大雪灾,20万学生失去校园,他获悉后立即捐款1000万港元给国家教育部。不仅要在事业上有成就,更要胸怀祖国、胸怀世界,这才是“超人”的真正秘诀。
来源:世界华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