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可以庆祝的“情人节”
2月14日情人节——瓦伦丁节(Valentine's Day),这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节日。它是一个属于朋友的日子,属于家人的日子,属于情人的日子。正如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一样,情人节也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无数年轻人的心目当中,成为中国传统节日之外的又一个重要节日。
情人节起源于罗马。在古罗马时期,人们对众神皇后约娜很尊敬,因为她是妇女和婚姻之神。2月15日“卢帕撒拉节”,又称为牧神节,是用来表示对约娜治下的其他众神尊敬的节日。在古罗马,年轻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严格分开的。然而,在卢帕撒拉节,小伙子们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这样,过节的时候,小伙子就可以与自己选择的姑娘一起跳舞,庆祝节日。如果被选中的姑娘也对小伙子有意的话,他们便可一直配对,而且最终他们会坠入爱河并一起步入教堂结婚。
公元3世纪的时候,古罗马帝国有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名叫valentine(瓦伦丁)。他由于带头反抗罗马统治者对基督教信徒的疯狂迫害而被捕入狱。幸运的是,瓦伦丁在监狱中受到了典狱长女儿的精心照料,并且同她相爱。然而爱情未能拯救瓦伦丁的生命,他仍2月14日被残暴的罗马统治者判处死刑。从此以后,基督徒们为了纪念瓦伦丁这位殉教者,便将情人节由2月15日改为2月14日,瓦伦丁处死之日定为“瓦伦丁节”。
经过几个世纪漫长岁月,瓦伦丁节的庆祝方式发生了不少演变。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期的情人节习俗最为独特:2月14日这一天,一对对情人,将一株生有两朵含苞待放花蕾的春枝移植在特制的盆内。花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与这对情人之一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吻合。几天后,如果这春枝上的双蕾怒放,交相辉映,便预示这对情人白首偕老;如果双蕾各分西东,相北吐蕊,这对情人终将劳燕分飞;如果花开得硕大、灿烂,表示以后子孙满堂,合家欢乐;倘若一花枯萎凋谢,情人中的一人就有早夭之险。在白金汉郡还曾盛行在情人节之夜祈祷的风习:人们点燃一支蜡烛,插入两枚细针,从烛底插到烛心,默念自己的爱人的名字,祈祷相爱始终,待蜡烛燃至针尖,据说所爱之人便会及时 叩扉而至。还有个情人节的习俗:在情人节前一周内,连续7夜,将左脚上袜子脱下穿到右脚上,反复祝愿:“愿我的心爱人儿能进入今宵梦境。”据说,这时月下老就会抛下一根吉利的大红丝线。还有将袜子脱下绕在颈项祈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