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正荣是怎么暴富的?
开幕式是国家主席讲话,闭幕式有政府总理致辞——最高领导人的出席,把新中国历史上第四次——也是21世纪的第一次科学技术大会,彰显得无比重要。
从历史上看,新中国1956年曾让“向科学进军”深入人心、1978年明确提出“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1995年更强化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而此次科技大会上人们看到的则是,中央高层历史上第一次把在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定位为国家战略,不仅强调创新,而更加强调自主,并把“建设创新型国家”确定为“重大战略任务”。
在国家主席胡锦涛的讲话中,用了大量篇幅,分别从指导方针、战略地位、体制机制、人才环境、文化精神——五个方面揭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条件和任务,不单是技术、人才、资金,更强调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需的制度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等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融合了各种环境因素的系统工程。
既然是系统工程,我们就必须意识到,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仅仅是第一步,仅仅是为自主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而未来更需要刻意打造的,则是一系列良性的市场机制和国人尊重创新者、尊重创新资本的文化环境,而这恰恰一直是中国的软肋。
比如,人们透过“创新”圣地硅谷看到的是,创新资本的退出渠道,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大企业的兼并和收购来完成的,而并非单靠纳斯达克股票市场。但在中国,大企业既然可以依靠政府赋予的垄断专权去获得盈利,为什么还要通过艰苦的技术创新去赢得竞争?总书记说,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如果主导市场的大型企业没有创新动力,中国的创新又靠谁去转化为生产力?
仅以通讯业为例,为什么中国自己的3G标准十年无人问津;中国的移动通讯具有完全自主的、超三代技术,但它的研发者却在中国受到了垄断集团的排挤,企业举步维艰。
再比如中国的炼油厂,十几年来都是油价一涨就叫亏损。那么他们有没有降低炼制成本,提高效率和品质的技术安排?也许他们根本用不着费劲去技术改造,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政府的利润补贴。
2005年最后一个月,一个叫施正荣的中国人,从美国的纳斯达克凯旋,带回来的是近150亿元的“暴富神话”,这就是纳斯达克对这位“太阳能博士”的定价。在这之前很久,去纳斯达克上市,就已经成为中国科技新富们的梦想,从张朝阳、丁磊到陈天桥、江南春,莫不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