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厚霖:成功不是必须坎坷
记得上学的时候,听念经济系的学长感叹,
说:做企业,风险和受益对等。不冒风险吧,难成大事;过度冒险,等于失败。
要把握分寸就要记住:对熟悉的事情,胆子要大;对不熟悉的事情,胆子要小。
可是,当我看到李厚霖在珠宝业内成功的时候,竟不知道他到底在做他熟悉的事情还是不熟悉的事情。
如果当年大学毕业,李厚霖从了自己的专业,那他现在应该还在海上漂着,或者正坐在某个港务局的办公室里。如果李厚霖和他现在的个性相反,那么他一定还在从事着进出口的业务,每天埋在各种报表和货物,以及各种办事处中。尽管前几种可能性也是不错的,但现在你不得不承认,其实每个人都曾经站在同一个起点上,而后来的结果却都是各自的造化。
我问李厚霖,做一个30岁的富翁感觉怎么样?他倒是难得地笑了:“累,不过很有成就感。”成就感不是来自于钱的数目,现在的钱不是堆在房子里,实实在在看得到、摸得着。如今的财富都是一串串的数字,显示在纸张上,或者只是闪烁在某个电脑屏幕里,并不真实。而实实在在的,只有每天处理的事务,必须要实现的计划,是500多个员工的工作。老实说,对于赚钱后做的好事,他并不是直白地理解为捐助给人和善事。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现在企业有500多个员工,要让这500多个人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并且越来越好,这也算是对社会的贡献。
李厚霖的成功实在要推翻很多理论,首先是好学生成才论。这样说并不代表李厚霖念书的时候是个坏学生,他只是有点游离于学校、游离于教条之外,他只是常常忘记了循规蹈矩。
李厚霖说他是个特别善于打破游戏规则的人。一定要举例的话,他说如果让他和泰森比赛拳击,他就是穷一生的时间去练习也打不赢。可是他认为弱于泰森不是关键问题,要命的是因为游戏规则一样,所以他无法赢。如果一定要赢过泰森,那就必须用不一样的规则,泰森打他与他打泰森的规则不同。例如泰森用拳,而他可以用刺刀。显然,这并不符合实际,但是在市场上,就需要这样的思考方法,他得意的是自己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看问题,因为那是他独到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