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一个不可忽视的消费热点
保险渐成新的消费热点,看来是大势所趋。2002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明显加快,但也存在软肋——这就是国内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远不如投资和出口。尽管近年来已形成了汽车、住房等新的消费热点,但毕竟力量有限,同时还有不足(如汽车很快就产能过剩,住房价格上涨过快对其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要使经济良性增长,就应该壮大新消费热点的“阵容”——如以旅游为代表的闲暇消费、体现人的生命价值日益“金贵”的保险产品等。在物质生活已比较丰富的今天,新消费热点不光要有物质产品,同时也要有精神产品和金融产品,只有这样才有更强的带动性和辐射力。保险作为新的消费热点是有其社会基础和市场基础的。
2005年12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我国居民储蓄高达14万亿元之多。这是一个十分可喜的数字,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末,全国城乡居民储蓄才只有210.6亿元;1952年人均储蓄仅为1.5元,1999年末上升为4700元,而进入21世纪的六年来,人均储蓄又增长了一倍多,超过了万元。回想80年代中期“万元户”还是人们的梦想,到如今“万元”只不过是全国13亿城乡居民储蓄的一个平均数值而已。
对于一个经济体来说,储蓄的高速增长既有喜亦有忧。我国储蓄率在世界上仅次于海地,位居世界第二。过高的储蓄率抑制了消费,也为银行业积累了风险,在储蓄利率较低的时期,老百姓存的钱也难以保值增值。在这种情况下,具有“保障+理财”功能的人寿保险自然会吸引老百姓的目光。人寿保险(大多数险种)既是避险工具,也是多功能的理财工具。保险公司可以将积聚的保险资金进行投资——如银行存款、债券(国债、金融债、企业债)、基金、股票、基础设施和产业基金等,将来还有房地产、信用卡以及金融衍生品等投资。通过专家理财,避免了对储蓄的过度依赖,对保户来说,在得到一份保险保障的同时,还能够享受到可能比储蓄更高的收益。保险作为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热点的兴起,既利国又利民,是一件全社会共赢的好事。
保险不仅不会对其他消费产生“挤出”效应,反而能够对整体消费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多年来,美国经济是由消费的强劲增长推动的。2004年美国人的税后收入约为8.65万亿美元,而当年就花掉了8.53万亿美元,他们存银行的钱很少,储蓄率只有1.3%。美国人之所以敢花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大多数美国人都有较充足的社会保障和商业保险,基本上解除了医疗、养老、子女教育、意外风险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美国有5000多家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左右,“9·11”事件保险公司赔付约500亿美元,这对稳定经济和生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