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从第一块“奶酪”开始
爱默森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拥有一种别人所需要的特长,无论他在任何地方,都不会被埋没。”你有这种特长吗?
从什么时候开始?
假如有人告诉你,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的丛林中,有一个埋没了多个世纪的大城市,而你又对考古有着非常的热爱,你真的很想找到它,那么你会立即疯狂地冲出大门出发去找吗?答案是肯定的,你不会那么草率,你知道必须按部就班地来。你需要收集资料,了解地理和人文情况,你需要准备工具,准备好包括资金在内的物质条件,你甚至需要找同伴……等到一切就绪,你就可以从容地出发了。
看上去一切都顺理成章,几乎所有人也都会这样做,但遗憾的是,在生活中的许多大事上,人们却未能如此理智,比如就业。对现在的大学生来说,就业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挑战,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不情愿地加入到了失业大军中,在抱怨和无奈之余,人们是否想过,在就业之战中,自己早在四年前就已经输在了起点。
正如人力资源专家所言,大学生在行将就业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弄不清楚自己的志向、兴趣和人生目标,而现有的一些学校教育又没有教导学生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常常让学生学非所用,产生很大的挫折感。错误的选择与期待,造成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也使得大学毕业生即便在工作后也难以摆脱这种心理阴影,有的人甚至三五年都调整不过来。而出现这一问题的源头则在于大一的混沌渡过。
起点决定终点。事实上,如果你想在四年后的就业市场上从容不迫,在大一时就要认真思考人生目标,最起码要想象一下四年后自己会在哪里,为了到达那里,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准备,应该积极去参与什么,刻苦去学习什么,尽心去体会什么,努力去克服什么,断然去拒绝什么?如果一个人想不清楚,不妨请教一下朋友、师长和过来人,当然一定要是希望你好的人。
即便是一时想不清楚,但只要是想了并去努力了,你的生活就会大不一样。也许只是大一时多走的几步,就使你在几年后的就业市场上抛下了成千上万的人,这与高考异曲同工。就算是你想错了,那也比什么都不做要强,在诸如事业、感情等很多问题上,不做就是错。再说年轻也就意味着输得起,大不了重头来过。
一位俄罗斯专家曾直言,大学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特点要求新生学会自我调节,否则就难以适应从中学到大学的巨大转变,甚至导致身心健康损害。事实上,对很多新生来说,大学的一年级是既好过又难过的。好过的是,终于摆脱高考的苦海,进入了一个“自由”的世界;难过的是,突然间,以往习惯了的有家长、老师和有着共同目标的同学相伴的有规律并且有明确目标的日子结束了,代之以若即若离的老师、每个人都自成体系的同学、很可能被时空拉开的亲情,还有就是突然轻松带来的“空虚”和缺乏明确目标的“迷惘”。往日的和谐气氛也多半被略带社会化的关系所替代,而自己则需要独自面对学业、感情、人际关系乃至就业压力的多重挑战,许多人都感到了强烈的不适应,身心问题接踵而来,大一的日子很快就在喜悦、放任、迷惘、踌躇的心绪中滑过,从而错过了在心理和智能上成长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