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财富人生 - 成功赚钱之路:只要有四成把握就出手

成功赚钱之路:只要有四成把握就出手

 

  一件没人做过的事,要有几成胜算,才值得把前途拿来当赌注?

  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考验明基电通董事长李焜耀的判断,也一次又一次决定他的生涯是再创高峰,还是前功尽弃。

  53岁的李焜耀做过很多企业界“第一个”的决策。包括第一个决定跨足通讯,靠自己研发制造手机;第一个投资做TFT-LCD面板;第一个去大陆苏州设厂;第一个放弃本来的招牌,自创品牌“BenQ”。

  但是他从来不是在掌声中踏出步伐。正因为决策太大胆,立即迎接李焜耀的永远是不解跟问号。

  就像1996年,他决定做面板。当时最大的警告声音,来自宏碁电脑创办人施振荣。因为德碁生产DRAM的经验太辛苦,施振荣要李焜耀想清楚,这条路不但做不赢,而且走下去就是不归路。

  不只老板质疑,同业也觉得他当不成“先驱”,倒可能变成“先烈”。连他在光碟机产品上的直接竞争对手,源兴科技总经理温生台,当时都忍不住在公开场合走过来“慰勉”他:“真的很难做,你要好好努力喔!”

  当场,李焜耀只是笑一笑,没有说话。

  要同时抵御来自内外的压力,走没人走过的路,到底是“先见之明”还是“匹夫之勇”?李焜耀心中衡量风险与机会的原则是这样的:“4成把握就出手,但不必一步到位。”

  伸出一只脚试水温

  4成把握,看出李焜耀的“胆”。“他从来不以当时能力,衡量未来要做的事,”跟了李焜耀10几年,明基电通视影事业群总经理黄裕国观察。

  李焜耀没有因为“难”跟“没做过”打退堂鼓。他仔细研究德碁失败的原因,认为德碁与德州仪器合作的模式,没办法从技术到销售完全掌握,只能分享末端制造的价值。反观同样做DRAM的三星,每年都赚钱,因此绝非这个事业不能做。关键在于:不能重蹈德碁的覆辙。

  所以明知寻找技术移转伙伴不易,但跟日韩大厂的谈判桌上,对方只要想援用德碁的模式,李焜耀一律回答:“不做,免谈”。

  在胆量背后,事实上,李焜耀有两大支柱,一是企图心,另一个关键字是“承受度”。也就是沙盘推演各种结果后,对风险做最精密的计算。

  因为没有十足把握,李焜耀并不求一步登天,而是慢慢修正,拉近能力与机会的缺口。头两年,明基先做电浆显示器,累积经验。“等于先伸一只脚试水温,”他譬喻。

  要建造一座面板三代厂,投资至少需要150亿,超过当时明基资本额(37亿)4倍。为了怕新事业把明基拖垮,李焜耀在财务上特别小心,除了用开放式的股东结构分散风险,连万一撑不下去,可能的外援对象都先想好。

  他在各方面做出最坏的打算,甚至包括个人退出公司,交出经营权。

  同样地,12年前,明基大陆生产基地落脚苏州。李焜耀对着一大片乌压压、什么都没有的沼泽地,肯定地说“我就要这一块”的气魄,连一旁的苏州台湾事务办事处主任谢鸣都忍不住动容。

  但另一方面,明基马来西亚厂后来仍持续扩张了4、5年,生产重心才循序渐进转进大陆。

  不管是哪一段,过程里难道不感到害怕吗?“其实心里很怕,”一向剽悍的李焜耀难得承认:“但是做了决定,就应该把怀疑因素降到最低。”

  这些转捩点上的坚持,把明基推向一个营收超过3,000亿的集团,把李焜耀变成产业界举足轻重的风云人物。然而别人说他“有远见”也好,“有谋略”也好,对李焜耀来说,其实只是紧紧扣着他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他对胆识的诠释:“在正确的时间点上,永远要作一些超出自己熟悉范围的决定。”

财富人生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财富人生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