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翁怎样玩--透视富人们的炫耀式生存
编者按:谁爱炫耀?谁很低调?谁在福布斯杂志永久注册?谁让慈善成为不会跳水的无形资产?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钱,是不是也能撬起世界?当一个人拥有巨大的财富时,无论他用这笔钱做什么,本身都会带着耀眼的光芒。所以,有钱人的一举一动自然会吸引大众的目光,更何况,它本身想达到的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效果。
美国经济学者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提出“炫耀性消费”概念时,这个概念所表达的含义远远小于今天的奢侈品购买者所认定的。但有一点始终没变,那就是借消费标榜自己的与众不同。在商业发达、资讯泛滥的时代,这种显示与众不同的消费形态渐渐成为一种普遍追求、一种植入大脑中主管未来区域的生存意志。
1.奢去
谁算是真正的富豪,手里有100万美元活钱,不知道该干点什么的人?还是岁入3000万美元以上被叫做“大亨”的那种?在我们这个星球上前者大概有几百万,数不清。后者少说也有5万人,名单太长。而像默多克那种类型的,基本都蹲在福布斯榜上。你一眼就能把他们认出来,他们有特征。
他们应该就是待在D-C迈巴赫、奔驰SLR和新劳斯莱斯里闭目养神的人,此时此刻,请你抬起高贵的头颅瞧一眼街上,也许他们正在你待着的那个城市里转悠,每时每刻总有这么一些人一定会在某个城市里转悠,马耳他、东京、旧金山、伯明翰、巴西利亚、上海、多哈、莫斯科、巴黎,所以光凭那些吓人的车型你也知道他们是谁。想想看,每一辆都是30万欧元以上的车,幸好他们不是全部出现在同一座城市里,否则一定会引发革命。
奢就是奢。花5000元在什么皇什么府里吃一顿,还是在会员俱乐部里掏出小金笔用英文名签单,这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阶层,后者是阶级。
还在打高尔夫?还是已经把所有的奥运会项目全玩儿了一遍?这倒没有本质不同,只有体力的不同。往1981年的玛哥堡红酒里兑一大勺雪碧?这种事已经绝迹了。同样,吸雪茄也成为某种固定场合的附带项目。不过仅仅在5年前,还有人学香港电视剧里老大的派头,一开车门,先伸出一支雪茄来。后来香港有人专门写了一首歌,叫“不做大哥好多年”,意思就是拜托,香港人早就不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