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有传奇徽娘有委屈!专家细解"百年徽娘"特质
“传统徽娘太苦。她们不像其它地方传统女性,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在光鲜的徽商传奇背后,‘宛心’们自有常人无法理解的委屈、寂寞和无奈。”近日,安徽大学徽学中心研究员刘伯山对记者说。
最近,一部电视剧《徽娘宛心》热映,引起人们对徽娘群体的关注。
前世没修 生在徽州
徽州,山限壤隔、地狭人稠,自然资源匮乏,出产难以自给,故旧时曾有“前世没修,生在徽州”之说。“当地盛行经商,70%的男人外出做买卖,一年中没几个月是在家度过,家里大小事务一并交于妻子打理。”刘伯山研究员说。
他说,因此,徽娘虽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但却不像其它地区传统女性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相反,徽娘是里里外外一把手,家务、农活,她们全都一手包干。
刘伯元举例,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徽娘们身上的担子的确很重。天一亮,她们要为一家老小准备好早饭,自己顾不上吃,要匆匆赶去地里干活,中午抽空回来把洗碗、擦地等琐碎家务做完,又要马不停蹄地回到地里,到晚上还要关心孩子的教育问题。好不容易忙完了一天的活,躺在床上还要担心丈夫在外是否安全。
“除了勤劳能干,徽娘的俭朴也很出名。”刘伯山说,为省下钱补贴家用,她们常常半年吃不上一顿肉。
平常,徽娘们日常就穿着粗麻布衣,草草地用头巾裹住碎发。忙碌的生活使她们根本没有时间打扮,双手粗糙干裂,布满大大小小的茧子,脸庞也被太阳晒得黑亮。
光鲜背后 贞节牌坊
一家老小的生活经济来源,全倚仗出门在外的徽商丈夫。离开徽商,徽娘无法生活?
在刘伯元看来,恰恰相反。家中老小是否安康,田地收成如何,这些徽商的心病,只能寄望徽娘照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徽娘们扫除了徽商们的后顾之忧。”
刘伯元说,身体的劳累对徽娘们不算什么。几百年来,她们心里的委屈和无奈最是难熬,“当她们在家乡忙碌时,丈夫很可能在外花天酒地。”
徽州毕竟封闭,陋习比山外顽强。徽商大多意识不到妻子的重要。他们有一个千篇一律的故事:在外发了小财就娶一小房,原配妻子则在老家伺候公婆和支撑门户。徽商丈夫们一年中有四分之三时间不在家,有些徽娘的一生可以说是在等待中度过。
运气好的,丈夫回来了,可又带回另一个女人。此时,“坚守妇德”的徽娘不会多说什么,只能忍气吞声;运气不好的,丈夫在外经商意外身亡,徽娘们会一直等下去,最后换得一块冰冷的贞节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