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不对称”法则发了财
这几乎是一个创富神话,一个靠吃百家饭的孤儿用了两三年时间在30岁不到的时候便掘得了大约2000万美元的第一桶金,如果折合成人民币那就是超过1.6亿——成为亿万富翁,其致富经历完全当得上第一桶金的经典。
老家:湖南的杨先生5岁的时候成了孤儿,自此以后他就跟苦日子结上缘。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18岁以前什么苦都吃过!”每回忆苦思甜时他总爱说这话。但这些苦日于在他后来的岁月中变成了不可多得的人生“财富”。在随后的日子里他当过兵,23岁那年更是远赴荷兰留学。到20世纪90年代初,他终于走上财富如“核裂变”的急速膨胀的暴富之路。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发生巨变,在这历史大潮流中,杨先生把握住了机会,借东欧剧变的天时,他把国内的计划定价而价格又比较低廉的轻工棉线产品转售到波兰、俄罗斯、罗马尼亚等东欧国家。在国内以偏低的价格进的货再以数倍的价格在东欧市场出手,这一转手的利润极其可观。起初是棉线产品,之后很快扩展到成衣等轻工纺织品。就这样买了卖,卖了买,他的转口贸易的毛利润大都在5倍以上,他的财富也以”核裂变”的速度急剧增加仅仅只用了两三年的时间,他就打捞出大约2000万美元的超级“第一桶金”但他并没有就此止步,在“走出”到东欧市场挖出“第一桶金”后,他又把目光瞄准了国内的鲜花市场,要从外面“引进来”。那是1992年,在当时,国内的鲜花市场几乎是个空白,在那之后的三年时间里.他从荷兰进口鲜花到国内销售,并且同时向国内鲜花经销商推销进口的荷兰温室以及冷库设备。要知道在当时,刚起步的国内花卉业差不多是“一穷二白”,甚至连建温室水泥桩都要进口。通过这一次“引进来”的跨国交易,他的财富又增加了大约4亿元人民币。
掘金手段解秘
亿万富翁杨先生的“第一桶金”是利用了某一产品或某一产业在两个地区有着较大价格落差的不对称,而将该产品或产业从价格低廉地区向极为匮乏或是价格畸高的地区进行贸易或产业转移。一旦某两个地区有上述的“不对称”现象,其创富机会多多,赚大钱的几率也就极高。不过,“不对称”法则的运用是有讲究的。其关键就在于“不对称”的两个地区之间的技术背景、投资环境或是经济基础落差不能过大,最好是其中一方领先半步为宜,这是因为若是落后大多,一则人们购买力有限;二则市场狭窄,拓展余地不大;三则环境复杂,贸易、投资皆成本过大。
实例解析:在上海,当初有位姓吴的交警怀揣着2000美元来到非洲国家津巴布韦。那是1992年,他发现这个国家的城市并非我们国人想象中那么落后,在商业上有着大把的机会存在,于是他使从中国进当地缺乏的商品运至津巴布韦售出,随后再从津巴布韦把当地特有的石雕等艺术品运回国内出售。仅仅数年,他变成了津巴布韦最成功的商人。很显然,他正是利用了两个国家之间的双向不对称,进行双向贸易。
其实,多数人以为整个非洲都处于极端落后的状态,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非洲的某些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中心城市)还是有一定的基础的,这其中对我们来说饱含着许多商机。类似的情况还有如南美的巴西等国,亚洲的伊朗以及越南等国,在这些国家,我们都能找到“不对称”带来的商机。而目前这尚未引起人们大规模的注意,很可能是下一轮的掘金热门目标。
但“不对称”法则不适用欧美国家,因为尽管这些国家同我国也存在“不对称”,但”不对称”的落差过于悬殊,它们的发达程度远甚于我们,市场过于成熟,只能赚取平均利润,难有大发机会。同样的原因,眼下渐渐为人关注的阿富汗也不合适,因为其过于落后,两地差距过大,恐怕机会少少。
“不对称”法则不仅适用于国与国之间,在同一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也往往适用。比如我国的中西部与沿海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