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到了考虑减税的时候了
拉动内需,启动民间消费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政府又是扩大投资,又是降低利率,忙得不亦乐乎,可是你忙你的,我过我的,老百姓并不买帐,于是价格下跌依旧,通货紧缩依旧。经济环境不好,依然是人们对今天经济生活的一个基本概括。
ad_dst = 0;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经济发展的成就,永远要以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依归。宏观经济的统计数字,从来只是政府制定政策的参考,它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有说服力的标准。不管GDP每年增长几个百分点,只要民间消费不旺,通缩日趋严重,就不能说经济比以前好了多少。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国政府应对通货紧缩的第一招。我曾说过,政府大手花钱,除了能把统计数字弄得好看一点之外,别无用处。而它的坏处却显而易见。以“看得见的手”配置资源,浪费无可避免,而以此拉动内需,就更是南辕北辙。政府投资的项目都是基础设施,对建筑材料和施工力量的需求或可增加,可是此起彼伏,对其他商品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而政府无从知道,社会到底是更需要一部汽车呢,还是一米公路。可见积极的财政政策不是在启动民间消费,而是刚好相反。这样此起彼伏的效果,是一切财政政策都无可避免的结局。
现在当局也承认,财政扩张是权益之计,不得长久。于是人们的目光又盯住了货币政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降息成了经济学界不约而同的主张。这其中当然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各主要经济体都降了息,人民币升值压力巨大,跟着降也是无可奈何的选择。但如果认为降息能对刺激投资和消费有什么作用的话,恐怕还是一厢情愿。理由是,制约消费意欲的条件基本没变,息口的少量削减,对消费的刺激作用不会太大。
收入是消费的基本制约条件
挣得多,才能花得多。这是常识。随着公共福利制度的改革,住房、医疗等福利收入已大幅减少。未来缺乏保障,人们当然要多储蓄以备不测。现值收入减少了,消费意欲降低是必然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扩张也好,降低利率也罢,包括给公务员涨工资,都对刺激消费毫无作用。而且,羊毛出在羊身上,给公务员涨工资的钱,还是来自纳税人,部分人的收入增长,必然同时带来其他人的收入降低,此消彼长的结果,社会总的消费水平一点也不会增加。而既使是增加了的收入,经过纳税和各种保险费用的七扣八扣,实际到手的也不多了。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收入没有增加,消费就不旺;消费不旺,收入又无法增加。要走出这个恶性循环,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而政府抽税太多,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加强征管等于加税
也许有人会问,中国这几年并没有提高税率,怎么前几年抽税不算多,这两年就多了呢?原因在于中国的税制有很多灵活的空间,名义税率和实质税率有很大差异。在税收征管不严的情况下,企业很容易逃避税负,从而使得真实的税率比纸面上的要低;而现在,通过打击走私和加强征管,真实税率已经大幅提高,这就是为什么在经济不景的情况下,政府财政收入依然连年大幅增长的原因。
有人还会争辩说,中国的税率相比其他国家并不高。单看数字,这话不错,但中国的事情不是只看数字就能知道一二的。政府真正掌握的资源,看看机关大楼的气派和公务员连年加薪就可知道个大概,这还不包括庞大的政府投资和天文数字的经济腐败。政府的抽税,从本质上说,就是政府从民间征用的资源。方法有二,一是收税,二是发钞(国债不算,那是借贷而不是征用)。有了前些年通胀的教训,滥发钞票的事现在应该不会发生了。但在税收方面,除了法定的直接税和卖地所得的间接税之外,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罚款收费(在农村尤其多),通通加在一起,中国的税率该是天文数字才对。
经济连年不景,而政府抽税与日俱增,这就难怪需求不足、消费不旺了。解铃还需系铃人,要走出通缩的阴影,除了政府降低税赋、还富于民之外,还能有别的对症良药吗?
政府要改变思路,无谓与民争利
多多少少,政府都难免会与民争利。这是人的天性使然,原也无错。但政府的行为也需要有些章法,毕竟你收得多了,我口袋里的就少了。取之过度,压抑了民间的经济活力,最终受害的是全社会。通缩之下,谁的日子也不好过。现在是到了政府负起责任,改变思路的时候了。
会员名称: 匿名用户 ·注册用户·忘记密码? 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热门文章
·从明清时代妓院到晚清八大胡·网路玄幻情色文学赏析·黑格尔哲学研究的现代意义·美国:色情文学登大雅之堂·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假如全国人民都在撒谎·国企改革深化问题研究·论档案的史料价值·秦晖:什么是我们的真问题·什么是情人的二奶裙?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男人,越来越不像动物了·只有诗歌才能疗救时代的粗俗·什么是情人的二奶裙?·钱钟书——逍遥的喜剧者·假如全国人民都在撒谎·水泊梁山中的“山头”派系
关于本站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3-2005 SOHO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