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人民币换锚迫在眉睫
通货膨胀与弱货币通常是相连的,这是常识。历史上没有见过一只强币与令人忧心的通胀相连在一起。今天人民币不仅强,而且极强。几年前国内的人抢收美元,今天倒转过来,政府约束美元户口每月不准兑换超过5万美元的人民币,而购买房地产要拿出成交证据才可以兑换人民币。
ad_dst = 0;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1991年海湾之战后,美元强劲。美国的货币量增加了很多也见不到通胀出现。1995年,我与当代货币理论大师梅尔策(A. Meltzer)讨论这现象,大家同意强币因为有国际及国内收存保值的需求,不容易有通胀。世界趋大同,强币很容易国际化,政府要禁也禁不住。多年前佛利民(Milton Friedman,即米尔顿.弗里德曼)表示对自己历来高举的币量理论失去了一点信心。不是理论的错,而是世界的局限转变了。今天人民币的强势远超上世纪90年代的美元。中国的生产力可观还在其次,以美元为锚而不自由浮动是主要原因。
多年以来中国希望人民币能成为国际货币。如果解除外汇管制,让人民币国际漫游,央行发行容易带的500元人民币钞票,加上几个鬼子佬看得懂的英文字,起码在亚洲一带,人民币会有点像担沙塞海,不容易足够。
基本的问题没有解决。一国的货币有小强势可以持久,也可取,但大强势不可以持久,而如果坚持下去对经济有害无益。调整人民币的大强势有三个方向。其一是让人民币升值;其二是让人民币大量地国际漫游,满足外地的保值需求;其三是让通胀来弱化人民币。后者会是灾难性,不能考虑。前二者皆可考虑,问题是怎样处理最有利。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回头重提输入通胀,我们要理解中国是个原料奇缺的国家,而今天既有“世界工厂”之誉,对原料的进口需求是庞大而又长远。我们也要明白任何一类原料,不管进口不进口,本土产出之价会与外地的看齐。是的,今天的中国可能是史无先例的原料需求最庞大的国家,人民币与美元挂钩,输入通胀是非常头痛的事。人民币要转用另一只锚看来是迫在眉睫了。
我喜欢眼观六路地凭直觉诊断经济。强币不容易有通胀;经济增长快可以容许20%的货币增长率而没有通胀;发展中国家对原料的需求急升;中国的原料进口庞大;前年后期起人民币钩着美元在国际下降;中国的原料进口价格上升得厉害。这些加起来,前些时公布的5.3%与最近公布的4.3%通胀率,不应该是人民币量增长的效果。头痛是“输入通胀”会促成通胀预期。
我明白中国对“过热”的忧虑。别的不说,2004年2月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3%!乐观的会说形势大好;慎重的可能觉得经济在发神经。见仁见智,如果选择压制这急速投资增长,以目前国内的金融制度看,加息是唯一可取的办法。这样说,因为目前大多数的银行还是国营,由央行管核。
说过几次,国营银行早应民营化。这是最可靠的减少坏帐的安排,而私营的坏帐政府不需要承担。要补充的,是今天国内的货币制度,与英美的很不相同。他们要做的是调控银根;中国央行的责任是守锚。既然变得举足轻重,央行不应该费神于银行商业运作的事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