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是一种生活 也是一种态度(二)
通常晚上我也会上网来,有些作者是在校的学生,只有晚上才能网上“逮”到他们;顺带着看看几个需要管理的论坛的情况。可能是养成了习惯吧,晚上8,9点钟的精神头正好,这时候不管是自己写点小文章还是做些网页设计的事情,或者在网上和几个长期合作的朋友谈谈工作,效率都很高。临下网的时候,我会把急急如律令的催稿留言发给那些“欠债”的兄弟——没准儿这帮“夜猫子”半夜上来呢?工作的最后一项,是察看OutLook里登记的任务完成得如何了,然后记下明天需要处理的重要事宜。
工作的情况,大概每天都是这样;不过生活,却不仅仅是工作而已,更何况SOHO的时候,办公空间就在我的家里。觉得疲惫的时候我会开启音响听听歌,顺便伸伸懒腰,在房间里走动一下——每天下午的准点电视新闻是按时要看的,也是了解大局形势呀。因为家里的局域网布线是早安排好的,用的又是轻便型的笔记本电脑,所以我的“办公”地点也不固定;早上在日光充沛的书房,中午就抱着本本到厅堂来,下午则经常转移到观景阳台那儿……挪来挪去除了让自己更舒服一些,也可以放松一下精神。工作是认真的,生活却需要的是舒适,在家SOHO的这段时间,我是开开心心、舒舒服服地认真工作着。
很多的描绘里都把SOHO一族使用的计算机、数码设备形容得不仅性能强悍、功用齐全、而且还“酷”得一塌糊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SOHO是一种工作的方式,那么所需要的设备只要满足工作需要就足够了。我的SOHO装备核心是两台电脑,其中一台是我日常使用的IBM X22笔记本,另一台是刚“收购”来没多久的Dell商用PC——PII 350的配置如今看来虽不算高,但用来做文字处理兼做文件服务器也是不错的。实验新软件的时候,我都是在PC上安装,这样可以避免笔记本的系统装得太混乱;而且,在记录要点和截图的时候,我也可以边写边操作,提高了效率。至于外出的时候,脱掉底座的X22只有1.6公斤,身上一背,丝毫不觉得负担。
家中有完备的有线、无线混合局域网(在装修的时候我自己设计的综合布线方案,这个“超前”意识和操作经验都来自于上学时给系统集成公司打工的经历,^_*)。这样,首先是方便了自己工作时的舒适,其次也保证了局域网的伸缩性。当需要多人协作的时候,只要伙伴们带着笔记本来,接入房间各处的以太网口就可以了。
在申请宽带的时候,我选择了ADSL。这样将带路由功能的Modem连接在交换机上,设置好;局域网内有任何互联网访问的时候Modem就会自动连接上网,如果一定时间内没有访问又会自动断线,节省上网费用(目前北京的ADSL资费仍然是计时制,没有包月;而有线电视宽带则会将IP和网卡MAC地址绑定……)。
精心设计的网络环境保障了我的SOHO空间自由、舒适、伸缩性强。一台Canon S30数码相机除了用来拍摄一些硬件产品图片外,还用来做一些数码摄影技巧的实验;从网上淘来的Logitech的SmartClick 310摄像头,则是我和国外的几个同学跨洋通讯的好工具;我有一台Palm 505,除了当作PIM工具外,还时常用来试验各种Palm软件。在需要的时候当然我也会挖掘格方面的资源,借来数码打印机、扫描仪、Pocket PC等等,但通常我会先试图用软件来解决需要,比如Palm/Pocket PC的模拟器,传真收发软件等等。要说设备上的缺憾,首先是少一台效果好并且占空间小的显示器,因为书房的办公桌早已拥挤不堪,而原来Dell PC配的还是老旧的15寸CRT;其次,我想再添置一台XPC主机,这样就可以和我的家庭影院联接在一起,成为全新的家庭数字娱乐中心。
检视我的这些SOHO工具,发现除了一条USB数据共享线是从电子市场买的之外,笔记本、PC、Palm、数码相机、摄像头以及交换机、ADSL Modem、无线AP和网卡等等,都是来自网上的2手交易,而购买这些设备的费用,也几乎都来自我SOHO兼职的收益。看来不管SOHO是态度也好,工作方式也好,实际上它和Internet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
Copyright 2003-2005 www.sohoz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