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元宵,右手汤圆
在老辈人的传统里,只有过完正月十五,吃过元宵才算过完了这个年,小时候家里放炮,总是留一挂鞭,在这天晚上放。这顿元宵吃上了,年也过了,节也过了,心里也就踏实了。元宵团团圆圆,如同一个句号,点缀在这“倒春寒”的正月里。ad_dst = 0; document.write("");ad_dst = ad_dst+1;
“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同样是这种圆圆的,里面带馅,外面糯米的食品,在北方叫元宵,到了南方则叫汤圆。如果按照传统的制作方法,这两者也是不同的:南方做汤圆,是先将糯米粉用水调和成皮,然后将馅包好;北方做元宵,是先把馅捏成均匀的小球状,放在铺有干糯米粉的萝筐里不断摇晃,不时加入清水使馅粘上越来越多的糯米粉,直至大小适中。小时候,经常可以在北方的大街上看到摇元宵的,元宵是北方人在正月十五特定的吃食,而汤圆在南方还是除夕不能少的食物,一个湖北的朋友曾经抱怨“春晚”主持人总是提到饺子,因为在湖北的一些地方,的的确确是不拿饺子当年夜饭的。
个人感受是汤圆更合口味,尽管我是北方人。汤圆好煮,吃起来细腻、黏软、滋润,带汤吃、蒸着吃都非常美味,并且方便,随时在超市都可以买到。而北方的元宵偏甜,多是白糖、芝麻、山楂馅,最好是即做即吃,放时间长了容易变质。如今已经有很多人怀着和我一样的念头,喜好的天平偏向了汤圆的一方,所以如今北京市场上,汤圆卖得也比元宵好。
每年的元宵节前后,稻香村的门市部就会排起长队,几乎成为了京城一景,即便今年这倒春寒的大冷天,稻香村的元宵涨价也不例外,甚至稻香村曾经规定,每个人的购买量不能超过五斤。
元宵在某种程度上和月饼、粽子一样,属于时令性很强的食品。它们代表不了一种传统民俗,却成为了一种符号,表达着现代人对传统的一种似是而非的继承。如果把它们的概念恢复到纯粹的美味,或许会轻松一些。好在元宵的命运要比月饼好些,在大大小小的餐厅里,都随时可以吃到汤圆或者元宵,川菜馆里会有赖汤圆,湘菜馆里会有醪糟汤圆,算是餐后的一道小甜品,和南瓜饼、麻团一起,规整地排列在菜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