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批露:在华外企闷声发财
通过国内上市公司年报可管窥:多数知名外企在华获利可观,只有个别外企亏损或盈利甚微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2003年已达到500多亿美元之巨。但外企在华盈利状况究竟如何?人们通常不太清楚。因为外企极少拿出在华业务单独上市,没有义务公开财务报表。据国家税务局统计,2003年,外企在中国平均亏损面积达51%至55%,但是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其中三分之二的亏损是被“制造”出来以逃避税收,而不是经营性亏损。
通过一些参股外企的上市公司报表,我们可以间接了解一些知名外企在华盈利情况。总体来看,多数知名外企获利可观,只有个别外企亏损或盈利甚微。以下是笔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搜集到的部分外企盈利信息。
首先看IT类外企。它们的盈利特点是不同年份之间波动大。例如,南京熊猫参股的南京爱立信公司2001年盈利高达6.05亿元,2002年降至2.24亿元,2003年又回升到4.04亿元。同样由熊猫参股的北京索爱公司2004年上半年盈利1.63亿元,而2003年全年盈利也才1.76亿元。北京朗讯光缆公司(现名康宁光缆)2001年净利润5.51亿元,后来却出现亏损,并且更换了外方股东。西门子控股的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在2002年初分红3.94亿元,但当年盈利下滑至1.07亿元。与这些业绩起伏较大的企业不同,长城国际信息公司表现更佳。这家由IBM控股80%的公司负责制造IBM品牌笔记本供应全球,盈利惊人,且逐年稳步增长,2001年至2003年净利润分别为8.35亿元、11.13亿元、15.13亿元,2004年上半年为8.39亿元。以飞利浦为第一大股东的先进半导体公司也较为稳健,可知的净利润额在2001年、2002年、2003年上半年分别为1.25亿、1.7亿、0.96亿元。
相比IT企业,国外汽车厂商的盈利更胜一筹。夏利参股的天津一汽丰田公司2004年上半年盈利4.05亿元,2003年盈利7.79亿元。上海汽车2003年年报显示,对持有20%股权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应收股利余额为4.14亿元。换言之,上海通用应付股利总额为20.7亿元。而广州本田可能是合资汽车公司里赚得最多的公司之一。骏威汽车拥有广州本田47.5%的股权,按骏威公开的资料估算,广州本田2000年至2003年的盈利分别约为10亿、16.21亿、23.62亿、35.78亿港元;2004年上半年盈利约19.43亿港元。由于国内轿车价格普遍高于国际水平,近年来市场景气度高,这些企业的高获利不足为奇,奇怪的是罕有媒体对此进行报道。
受益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码头盈利不逊于汽车业。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控股的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200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74亿元,2003年盈利25.41亿元。
由于竞争激烈,外资家电厂商很难再有暴利。但索尼的表现还是较为突出。上海索广映像、索广电子两家公司2003年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1.66亿元,前者主营彩电及彩管,后者主营摄录机及DVD等。大显股份曾拥有大连东芝电视公司30%的股权。大连东芝2002年盈利1.23亿元。浦东金桥(600639.sh)参股10%的东芝电脑(上海)有限公司,2003年底的未分配利润为4716万元。台资的灿坤电器2003年净利润为1.24亿元。
专用设备中,三菱持股32%、上海机电持股52%的上海三菱电梯公司2003年净利润4.09亿元,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公司、施耐德工业控制公司2003年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0.97亿元。
食品饮料类外企的盈利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这与区域子公司数量众多有关,也可能是广告支出较大的缘故。华润生化参股29.3%的长春百事可乐公司2004年上半年盈利1180万元。同期,第一投资持37.5%股权的海南可口可乐公司盈利1018万元。由三元股份持股50%的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2003年盈利657万元。
[网络]
通过一些参股外企的上市公司报表,我们可以间接了解一些知名外企在华盈利情况。总体来看,多数知名外企获利可观,只有个别外企亏损或盈利甚微。以下是笔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开资料搜集到的部分外企盈利信息。
首先看IT类外企。它们的盈利特点是不同年份之间波动大。例如,南京熊猫参股的南京爱立信公司2001年盈利高达6.05亿元,2002年降至2.24亿元,2003年又回升到4.04亿元。同样由熊猫参股的北京索爱公司2004年上半年盈利1.63亿元,而2003年全年盈利也才1.76亿元。北京朗讯光缆公司(现名康宁光缆)2001年净利润5.51亿元,后来却出现亏损,并且更换了外方股东。西门子控股的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在2002年初分红3.94亿元,但当年盈利下滑至1.07亿元。与这些业绩起伏较大的企业不同,长城国际信息公司表现更佳。这家由IBM控股80%的公司负责制造IBM品牌笔记本供应全球,盈利惊人,且逐年稳步增长,2001年至2003年净利润分别为8.35亿元、11.13亿元、15.13亿元,2004年上半年为8.39亿元。以飞利浦为第一大股东的先进半导体公司也较为稳健,可知的净利润额在2001年、2002年、2003年上半年分别为1.25亿、1.7亿、0.96亿元。
相比IT企业,国外汽车厂商的盈利更胜一筹。夏利参股的天津一汽丰田公司2004年上半年盈利4.05亿元,2003年盈利7.79亿元。上海汽车2003年年报显示,对持有20%股权的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应收股利余额为4.14亿元。换言之,上海通用应付股利总额为20.7亿元。而广州本田可能是合资汽车公司里赚得最多的公司之一。骏威汽车拥有广州本田47.5%的股权,按骏威公开的资料估算,广州本田2000年至2003年的盈利分别约为10亿、16.21亿、23.62亿、35.78亿港元;2004年上半年盈利约19.43亿港元。由于国内轿车价格普遍高于国际水平,近年来市场景气度高,这些企业的高获利不足为奇,奇怪的是罕有媒体对此进行报道。
受益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高速增长,码头盈利不逊于汽车业。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控股的深圳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公司2004年上半年净利润为9.74亿元,2003年盈利25.41亿元。
由于竞争激烈,外资家电厂商很难再有暴利。但索尼的表现还是较为突出。上海索广映像、索广电子两家公司2003年净利润分别为2.49亿元、1.66亿元,前者主营彩电及彩管,后者主营摄录机及DVD等。大显股份曾拥有大连东芝电视公司30%的股权。大连东芝2002年盈利1.23亿元。浦东金桥(600639.sh)参股10%的东芝电脑(上海)有限公司,2003年底的未分配利润为4716万元。台资的灿坤电器2003年净利润为1.24亿元。
专用设备中,三菱持股32%、上海机电持股52%的上海三菱电梯公司2003年净利润4.09亿元,上海施耐德配电电器公司、施耐德工业控制公司2003年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0.97亿元。
食品饮料类外企的盈利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高。这与区域子公司数量众多有关,也可能是广告支出较大的缘故。华润生化参股29.3%的长春百事可乐公司2004年上半年盈利1180万元。同期,第一投资持37.5%股权的海南可口可乐公司盈利1018万元。由三元股份持股50%的北京麦当劳食品有限公司2003年盈利657万元。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