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化:闽清陶瓷当务之急
近日,福建省质监局抽查了61批次的闽清产瓷砖,结果合格率仅54.3%。
作为闽清县的支柱企业,闽清建筑陶瓷业已发展了近30年,为何瓷砖的不合格率却接近一半?记者日前深入闽清县一些陶瓷生产企业调查后发现,目前,闽清多数陶瓷企业忽视品牌建设,产品仍定位于中低档市场,而这样的定位不仅不利于品牌的提升,也使得一些企业经营者疏忽了产品质量。
抽查
不合格率近半
近日,省质监局公布了今年三季度对闽清瓷砖生产企业的抽检结果,瓷砖合格率仅为54.3%。主要问题集中在瓷砖破坏强度不合格、尺寸偏差、吸水率和断裂模数不合格。
记者从福建省质监局得到证实,闽清瓷砖此次抽检合格率这么低,绝不是偶然的。福建质量信息网上公布的信息显示,2001年公布的合格名单中有4家闽清陶瓷企业,而不合格的有3家;而2002年,合格的有18家,不合格的有5家。
调查
产品以中低档为主
连日来,记者在福州南方、黎明等建材市场发现,目前福州市场上中高端瓷砖绝大多数是广东货;而闽清产的瓷砖多是每片在0.5元左右的内墙砖。
闽清城关距离福州只需50公里的路程,为何闽清瓷砖没能在福州中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呢?
在闽清一家陶瓷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该公司流水生产线正在生产白瓷砖,而外包装上却打着“广东佛山总经销”等字样,找不到“闽清”二字。该公司廖经理介绍,他们生产的瓷砖属于中低档产品,打上“广东佛山”牌子,比较好卖。
闽清县企业局的工作人员陈先生介绍,在闽清,像这样主要生产中低档产品,打“广东佛山”品牌的企业占了大多数。
据了解,目前,闽清有建筑陶瓷企业50多家,良莠不齐。以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为代表,生产高端产品为主,坚持自创品牌的企业不足10家;大多数企业仍是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而抽查不合格的都是这些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企业。
原因
中低档定位影响质量
低档产品并不等于是不合格产品,但中低档的市场定位却容易使企业主放松了本应绷紧的质量弦。从近年来质监部门的检查情况看,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厂家绝大多数是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
在谈到目前大多数陶企仍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的状况时,闽清县企业局有关负责人及“豪业”陶瓷等企业主都不无担忧地说,和高端产品相比,中低端产品利润低,主要靠产量。为了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不少企业在生产工艺把关上就不那么严格了,导致了产品质量不稳定。
另外,2000年到2003年的3年间,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也助长了一些企业主重产量轻质量的思想。加入WTO以后,北非、中东等国家的建陶市场向我国开放,同时国内又有着广阔的农村市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低档砖需求很大。据介绍,去年的国际和国内低档砖市场可以说是卖方市场,到闽清订货要排队,款到了才发货,去年一年,每家企业平均纯利润都在一千万以上。
“质量差点、成本低点、便宜点、卖得快点。”此次被抽查不合格的一家闽清建陶企业主的话代表了很多企业主的心声。
产业链不完整是重要因素
除了企业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外,闽清“豪业”的董事长朱祥豪认为,相较广东等地,目前闽清建陶产业链还不是很完整,在料材上企业各自为政,而料材是否稳定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着关键的影响。
朱祥豪打了个比方,用糯米煮出来的饭是糯米饭,糯米少了,煮出来是糯米粥;而如果用其他米煮出来的,就不是糯米饭了。建陶产品也是如此,以建陶产品主要原料黏土和长石为例,只有在大量采购并均化后,成分才会稳定,生产出来的瓷砖质量也才会稳定。
但目前,在闽清,建陶业的产业链不是很完整,还没有能提供加工后的长石、黏土等料材的供应商,企业各自进货。由于资金短缺等问题,一些建陶企业没有大量的资金大量采购料材进行储存、均化,原材料成分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资金短缺是瓶颈
在采访中,闽清建陶企业主和政府官员谈得最多的就是钱。
生产高档砖还是低档砖的关键问题在于设备,是否有雄厚的资金引入先进的设备对建陶企业影响究竟有多大,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祥豪举了个实例。
他介绍,闽清一家建陶厂原来买的是仅100多万元的普通压力机,生产出来的瓷砖不管是质量还是档次都上不去,企业面临倒闭;后来把这部压力机折价卖了20多万元,花了60多万元买了一部二手意大利品牌的压力机,结果整个企业活了起来。
建陶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一条高档瓷砖的生产线就需要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而目前,闽清建陶企业主多是本地人,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企业的资金多来自民间集资,占有的资金量不大,不少企业经营者手头的流动资金不多。
“而流动资金的短缺也逼得企业不得不生产低档瓷砖。”闽清县企业局的工作人员陈先生说,因为生产高档砖资金回笼的周期一般要45天左右;而低档砖利润低,走量大,因而资金回笼很快,快的只需要7天。他介绍,一家日生产量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建陶企业,正常库存量应该在200万人民币左右,而目前,闽清很多企业的日生产量都在一万平方米以上,但能承受的库存量只能在30万人民币以内,超过30万,企业就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严重的还会造成停产。
出路
提升品牌是必然
“一旦闯出了品牌,产品卖多少钱,企业就有了主动权。”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祥豪说,他的企业1998年建厂以来,尽管很多经销商建议他们打上广东佛山的品牌,但他们一直坚持在外包装上打上“豪业闽清造”五个字。头两年,市场打不开,确实没有打上广东佛山的好卖,但现在他们的“豪业”品牌打响了,企业也尝到了甜头。
他介绍,去年,他们主打产品500毫米×500毫米水晶砖每平方米售价16元;而今年他们推出的主打品———仿古砖每平米就能卖到60元,其中品牌附加值占了不少比例。
目前,闽清的建陶企业有50多家,而像“豪业”这样坚持自己品牌的企业不超过十家。朱祥豪认为,目前,闽清很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太薄弱,只注重眼前利益。
挂上“广东佛山”的名号,瓷砖立刻身价倍增,销量上蹿,这得益于“广东佛山”这个区域品牌的打响。而事实上,闽清县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区域品牌的重要性。
闽清县郑副县长介绍,今年10月份,闽清已被评为“中国陶瓷生产基地县”,目前,他们仍在向国家申报东南瓷都的称号。
就资金短缺问题,郑副县长介绍,他们已和国家发展银行合作,首批2000多万元的贷款已发放到位,接下来的一笔2000多万元正在运作。今后,政府将不遗余力地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网络]
作为闽清县的支柱企业,闽清建筑陶瓷业已发展了近30年,为何瓷砖的不合格率却接近一半?记者日前深入闽清县一些陶瓷生产企业调查后发现,目前,闽清多数陶瓷企业忽视品牌建设,产品仍定位于中低档市场,而这样的定位不仅不利于品牌的提升,也使得一些企业经营者疏忽了产品质量。
抽查
不合格率近半
近日,省质监局公布了今年三季度对闽清瓷砖生产企业的抽检结果,瓷砖合格率仅为54.3%。主要问题集中在瓷砖破坏强度不合格、尺寸偏差、吸水率和断裂模数不合格。
记者从福建省质监局得到证实,闽清瓷砖此次抽检合格率这么低,绝不是偶然的。福建质量信息网上公布的信息显示,2001年公布的合格名单中有4家闽清陶瓷企业,而不合格的有3家;而2002年,合格的有18家,不合格的有5家。
调查
产品以中低档为主
连日来,记者在福州南方、黎明等建材市场发现,目前福州市场上中高端瓷砖绝大多数是广东货;而闽清产的瓷砖多是每片在0.5元左右的内墙砖。
闽清城关距离福州只需50公里的路程,为何闽清瓷砖没能在福州中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呢?
在闽清一家陶瓷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该公司流水生产线正在生产白瓷砖,而外包装上却打着“广东佛山总经销”等字样,找不到“闽清”二字。该公司廖经理介绍,他们生产的瓷砖属于中低档产品,打上“广东佛山”牌子,比较好卖。
闽清县企业局的工作人员陈先生介绍,在闽清,像这样主要生产中低档产品,打“广东佛山”品牌的企业占了大多数。
据了解,目前,闽清有建筑陶瓷企业50多家,良莠不齐。以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为代表,生产高端产品为主,坚持自创品牌的企业不足10家;大多数企业仍是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而抽查不合格的都是这些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企业。
原因
中低档定位影响质量
低档产品并不等于是不合格产品,但中低档的市场定位却容易使企业主放松了本应绷紧的质量弦。从近年来质监部门的检查情况看,不合格产品的生产厂家绝大多数是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
在谈到目前大多数陶企仍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的状况时,闽清县企业局有关负责人及“豪业”陶瓷等企业主都不无担忧地说,和高端产品相比,中低端产品利润低,主要靠产量。为了提高产量和降低成本,不少企业在生产工艺把关上就不那么严格了,导致了产品质量不稳定。
另外,2000年到2003年的3年间,供不应求的市场状况也助长了一些企业主重产量轻质量的思想。加入WTO以后,北非、中东等国家的建陶市场向我国开放,同时国内又有着广阔的农村市场,而这些国家和地区对低档砖需求很大。据介绍,去年的国际和国内低档砖市场可以说是卖方市场,到闽清订货要排队,款到了才发货,去年一年,每家企业平均纯利润都在一千万以上。
“质量差点、成本低点、便宜点、卖得快点。”此次被抽查不合格的一家闽清建陶企业主的话代表了很多企业主的心声。
产业链不完整是重要因素
除了企业经营者的质量意识外,闽清“豪业”的董事长朱祥豪认为,相较广东等地,目前闽清建陶产业链还不是很完整,在料材上企业各自为政,而料材是否稳定对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有着关键的影响。
朱祥豪打了个比方,用糯米煮出来的饭是糯米饭,糯米少了,煮出来是糯米粥;而如果用其他米煮出来的,就不是糯米饭了。建陶产品也是如此,以建陶产品主要原料黏土和长石为例,只有在大量采购并均化后,成分才会稳定,生产出来的瓷砖质量也才会稳定。
但目前,在闽清,建陶业的产业链不是很完整,还没有能提供加工后的长石、黏土等料材的供应商,企业各自进货。由于资金短缺等问题,一些建陶企业没有大量的资金大量采购料材进行储存、均化,原材料成分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资金短缺是瓶颈
在采访中,闽清建陶企业主和政府官员谈得最多的就是钱。
生产高档砖还是低档砖的关键问题在于设备,是否有雄厚的资金引入先进的设备对建陶企业影响究竟有多大,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祥豪举了个实例。
他介绍,闽清一家建陶厂原来买的是仅100多万元的普通压力机,生产出来的瓷砖不管是质量还是档次都上不去,企业面临倒闭;后来把这部压力机折价卖了20多万元,花了60多万元买了一部二手意大利品牌的压力机,结果整个企业活了起来。
建陶是一个高投入的行业,一条高档瓷砖的生产线就需要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而目前,闽清建陶企业主多是本地人,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难等问题,企业的资金多来自民间集资,占有的资金量不大,不少企业经营者手头的流动资金不多。
“而流动资金的短缺也逼得企业不得不生产低档瓷砖。”闽清县企业局的工作人员陈先生说,因为生产高档砖资金回笼的周期一般要45天左右;而低档砖利润低,走量大,因而资金回笼很快,快的只需要7天。他介绍,一家日生产量达到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建陶企业,正常库存量应该在200万人民币左右,而目前,闽清很多企业的日生产量都在一万平方米以上,但能承受的库存量只能在30万人民币以内,超过30万,企业就出现资金周转不灵的问题,严重的还会造成停产。
出路
提升品牌是必然
“一旦闯出了品牌,产品卖多少钱,企业就有了主动权。”闽清豪业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朱祥豪说,他的企业1998年建厂以来,尽管很多经销商建议他们打上广东佛山的品牌,但他们一直坚持在外包装上打上“豪业闽清造”五个字。头两年,市场打不开,确实没有打上广东佛山的好卖,但现在他们的“豪业”品牌打响了,企业也尝到了甜头。
他介绍,去年,他们主打产品500毫米×500毫米水晶砖每平方米售价16元;而今年他们推出的主打品———仿古砖每平米就能卖到60元,其中品牌附加值占了不少比例。
目前,闽清的建陶企业有50多家,而像“豪业”这样坚持自己品牌的企业不超过十家。朱祥豪认为,目前,闽清很多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太薄弱,只注重眼前利益。
挂上“广东佛山”的名号,瓷砖立刻身价倍增,销量上蹿,这得益于“广东佛山”这个区域品牌的打响。而事实上,闽清县政府也早已意识到了区域品牌的重要性。
闽清县郑副县长介绍,今年10月份,闽清已被评为“中国陶瓷生产基地县”,目前,他们仍在向国家申报东南瓷都的称号。
就资金短缺问题,郑副县长介绍,他们已和国家发展银行合作,首批2000多万元的贷款已发放到位,接下来的一笔2000多万元正在运作。今后,政府将不遗余力地帮助企业解决贷款难的问题。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