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领导力的跳板
苏马蒂•巴拉(Sumathi Bala)
对陈先生(Chan Kah Guan)来讲,花一周时间参加创意领导力中心 (Centre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CCL)的培训非常值得。这家中心在新加坡刚开业不久。
今年43岁的陈先生,是新加坡公务员中挑选出来参加领导力培训的的中层管理人之一。这一课程是该培训机构应新加坡贸工部的要求量身定做的。
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很有见识。“我参加过许多关于领导能力的课程,但是CCL的课程独一无二”,陈先生说。“这种多维反馈过程,让你能够根据自己的方式来全面评估自身能力,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能很好的启发领导行为和个性”。
陈先生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资源发展部的负责人。他说,当要他给在美国的CCL 咨询顾问打长途电话时,课程达到了最高潮。
“这种培训体验很特别,因为你通过电话跟另一个人说话,当中没有视觉接触。因此,你可以消除戒心,与对方分享你的感受,而他能帮你发现你可以进一步开拓的领域”。
“接下来的6个月中,该咨询顾问会跟踪你的进展。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因为大家都意识到领导能力的改变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
CCL曾被《金融时报》列入全球最佳商业培训公司。这家管理开发机构,其中三个中心设在美国,一个设在布鲁塞尔。但是该机构并不授予学位,而是利用一切方法传授领导能力。
“以前这个中心主要针对内部市场。我们的主要业务都是在美国和欧洲完成的”,卢克•诺维力(Luke Novelli)说道。他是CCL亚洲客户方案解决和应用研究的主管人士。
“和我们一起合作过的全球客户希望中心在亚洲也开设类似的课程,所以就产生了市场需求。不过,很明显,我们不能在美国或者欧洲给这个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我们决定在新加坡开设课程,是因为新加坡所处的中心地位,使它能够成为通向亚洲其它地区的自然跳板”。
CCL的亚洲校区将为该地区跨国公司、区域公司以及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基地。一开始,它提供的课程将主要针对定制的领导能力培训和评估。随着亚洲经济的升温,CCL希望能够进入新的市场以利用该地区的增长优势。
“以印度为例,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市场,因为那里有庞大的说英语人口,而且对领导能力培训的态度很开放”,CCL亚洲区执行总监麦克•杰尼金斯(Michael Jenkins)说道。“东亚地区,尤其是韩国对我们的课程也很有兴趣,日本也是如此。日本正在以越来越开放的态度接纳外国人士对企业领导能力方面的看法”。诺维力先生表示,该中心的目标不是重新定义管理能力,也不是把西方有关领导力风格的观念或管理理论先入为主地强加给亚洲环境,而是努力营造一个融会东西方并能在亚洲商界获得成功的领导力风格。
“我们最基本的核心方法就是不去考虑文化的影响。我们进入亚洲并非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告诉人们什么是有效的领导能力,也不会推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型。我们认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发展进程,这将把我们与其它同行区分开来”。
就一个更基本的层面来讲,该中心希望通过学习来理解不同领导能力的特点以及各种决策方法,以把亚洲有关高效能领导力的争论提升到更加实用的层面。
“当我们谈论亚洲人领导能力时,我们从来不认为这当中只有共性,区域内的差异性也很大”,杰尼金斯先生补充到。
“我们甚至无法把欧洲人的领导风格与亚洲人的领导风格相比较。有关争论必须集中在如何发现最高层次的共同点,讨论我们彼此的区别,以便积聚优势,创立实用的商业解决方案”。
该中心认为,为提升在当前以知识为本的环境中的竞争能力,这一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正进行经济转型,这必然需要高效率的企业经理和主管来领导各类组织,这将大大激发对这类人士的需求。尽管当前的经济环境仍不景气,但该中心有信心,对这类课程的需求不会减少。一个常规课程大约持续两到三天,收费在3万到5万美元之间,每班最多可接纳25名管理人员同时上课。
在新加坡,该机构已为政府完成了两项领导能力的课程。最近,该机构在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正为两家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和默克(Merck)就创新发展的领导能力而忙碌。今年下半年,该机构将为新加坡极具实力的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Temasek)控股公司中有很大潜力的经理人员开设有关领导能力的课程。
“目前,我们大部分的业务来自新加坡的各类机构。新加坡占了60%,亚洲其它地区约占40%。但是我们认为这个比例会变化。尽管我们不会减少在这个城市国家的工作量,但到明年,亚洲其它地区的业务量应该会占到80%,新加坡占20%”,杰尼金斯先生说。
不过,他们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虽然在美国和欧洲,CCL这个品牌就是商业和领导力培训的同义词,但在亚洲的知名度却很低。
“知道我们的品牌,就意味着体验过我们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亚洲人显然并不了解我们”,杰尼金斯先生说道。
建立品牌的一个关键,在于如何让各个国家中那些没有能力承担企业课程的各社会群体接触到自己。
“我们正积极寻求和非政府组织(NGO)合作,以便为那些可能无法负担高昂课程费用的公司提供培训服务。”诺维力先生补充说。
“我们的目的并非是把企业培训成《财富》500强或者让他们在各种商业排名榜上中选。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推动社会发展,让社会受益”。
[网上收集]
对陈先生(Chan Kah Guan)来讲,花一周时间参加创意领导力中心 (Centre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CCL)的培训非常值得。这家中心在新加坡刚开业不久。
今年43岁的陈先生,是新加坡公务员中挑选出来参加领导力培训的的中层管理人之一。这一课程是该培训机构应新加坡贸工部的要求量身定做的。
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很有见识。“我参加过许多关于领导能力的课程,但是CCL的课程独一无二”,陈先生说。“这种多维反馈过程,让你能够根据自己的方式来全面评估自身能力,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能很好的启发领导行为和个性”。
陈先生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资源发展部的负责人。他说,当要他给在美国的CCL 咨询顾问打长途电话时,课程达到了最高潮。
“这种培训体验很特别,因为你通过电话跟另一个人说话,当中没有视觉接触。因此,你可以消除戒心,与对方分享你的感受,而他能帮你发现你可以进一步开拓的领域”。
“接下来的6个月中,该咨询顾问会跟踪你的进展。这是一个深思熟虑的过程,因为大家都意识到领导能力的改变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
CCL曾被《金融时报》列入全球最佳商业培训公司。这家管理开发机构,其中三个中心设在美国,一个设在布鲁塞尔。但是该机构并不授予学位,而是利用一切方法传授领导能力。
“以前这个中心主要针对内部市场。我们的主要业务都是在美国和欧洲完成的”,卢克•诺维力(Luke Novelli)说道。他是CCL亚洲客户方案解决和应用研究的主管人士。
“和我们一起合作过的全球客户希望中心在亚洲也开设类似的课程,所以就产生了市场需求。不过,很明显,我们不能在美国或者欧洲给这个地区的客户提供服务”。
“我们决定在新加坡开设课程,是因为新加坡所处的中心地位,使它能够成为通向亚洲其它地区的自然跳板”。
CCL的亚洲校区将为该地区跨国公司、区域公司以及政府部门提供服务基地。一开始,它提供的课程将主要针对定制的领导能力培训和评估。随着亚洲经济的升温,CCL希望能够进入新的市场以利用该地区的增长优势。
“以印度为例,这是我们非常关注的一个市场,因为那里有庞大的说英语人口,而且对领导能力培训的态度很开放”,CCL亚洲区执行总监麦克•杰尼金斯(Michael Jenkins)说道。“东亚地区,尤其是韩国对我们的课程也很有兴趣,日本也是如此。日本正在以越来越开放的态度接纳外国人士对企业领导能力方面的看法”。诺维力先生表示,该中心的目标不是重新定义管理能力,也不是把西方有关领导力风格的观念或管理理论先入为主地强加给亚洲环境,而是努力营造一个融会东西方并能在亚洲商界获得成功的领导力风格。
“我们最基本的核心方法就是不去考虑文化的影响。我们进入亚洲并非带着先入为主的观念告诉人们什么是有效的领导能力,也不会推出一个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型。我们认为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发展进程,这将把我们与其它同行区分开来”。
就一个更基本的层面来讲,该中心希望通过学习来理解不同领导能力的特点以及各种决策方法,以把亚洲有关高效能领导力的争论提升到更加实用的层面。
“当我们谈论亚洲人领导能力时,我们从来不认为这当中只有共性,区域内的差异性也很大”,杰尼金斯先生补充到。
“我们甚至无法把欧洲人的领导风格与亚洲人的领导风格相比较。有关争论必须集中在如何发现最高层次的共同点,讨论我们彼此的区别,以便积聚优势,创立实用的商业解决方案”。
该中心认为,为提升在当前以知识为本的环境中的竞争能力,这一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正进行经济转型,这必然需要高效率的企业经理和主管来领导各类组织,这将大大激发对这类人士的需求。尽管当前的经济环境仍不景气,但该中心有信心,对这类课程的需求不会减少。一个常规课程大约持续两到三天,收费在3万到5万美元之间,每班最多可接纳25名管理人员同时上课。
在新加坡,该机构已为政府完成了两项领导能力的课程。最近,该机构在新加坡这个城市国家正为两家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GlaxoSmithKline)和默克(Merck)就创新发展的领导能力而忙碌。今年下半年,该机构将为新加坡极具实力的国有投资公司——淡马锡(Temasek)控股公司中有很大潜力的经理人员开设有关领导能力的课程。
“目前,我们大部分的业务来自新加坡的各类机构。新加坡占了60%,亚洲其它地区约占40%。但是我们认为这个比例会变化。尽管我们不会减少在这个城市国家的工作量,但到明年,亚洲其它地区的业务量应该会占到80%,新加坡占20%”,杰尼金斯先生说。
不过,他们还需要克服很多困难。虽然在美国和欧洲,CCL这个品牌就是商业和领导力培训的同义词,但在亚洲的知名度却很低。
“知道我们的品牌,就意味着体验过我们的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亚洲人显然并不了解我们”,杰尼金斯先生说道。
建立品牌的一个关键,在于如何让各个国家中那些没有能力承担企业课程的各社会群体接触到自己。
“我们正积极寻求和非政府组织(NGO)合作,以便为那些可能无法负担高昂课程费用的公司提供培训服务。”诺维力先生补充说。
“我们的目的并非是把企业培训成《财富》500强或者让他们在各种商业排名榜上中选。我们的目标是努力推动社会发展,让社会受益”。
[网上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