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文化 - 控制权之争的新动向

控制权之争的新动向

   《经济观察报》:请您概括一下2003年的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特点。

    何劲松:2003年的公司控制权争夺表面上比过去平静,不像往年那样热闹。这种表面的相对平静反映了购并的法律背景和供需关系已发生实质性变化。总的来说,可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一是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在逐渐完善,“钻空子”和“擦边球”的机会在减少;二是以前国家股转让对民营和外资有一定限制,股权分散、法人股为主的壳公司供不应求,容易出现“控制权争夺”;随着国有股转让放开,目前市场上能够转让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收购者尽可能选择股权集中、结构简单的上市公司;三是《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实施前当收购的股权比例超过30%时,很难获得证监会的豁免也无法发出收购要约,现在只要符合有关规定,收购方可以获得要约收购豁免,或发出收购要约收购方即可一次性获得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不会因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股权比例接近引发控制权争夺。

    《经济观察报》:与以往相比,2003年公司控制权争夺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何劲松:我认为首先是外资大规模参与公司控制权争夺,其估价方法对国内有很大冲击。

    正当投资者期待“新桥”收购深市龙头股“深发展”20%控股权之事水落石出时,却传来转让搁浅的消息,原因是“新桥”对“深发展”按国际会计准则审计调整后的净资产远低于原定的转让价,也低于原账面净资产,“新桥”希望参照调整后的净资产定价,深圳市政府无法答应,交易只能搁浅。A-B公司认购青岛啤酒H股时,其认购价4.65港元远高于当时的市价3.50港元;A-B公司认购青岛啤酒H股消息公布后,其H股的投资价值被认同,价格一路上扬,达到9港元。2003年12月12日重庆啤酒公告苏格兰·纽卡斯尔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将以每股10.5元人民币的价格受让重啤集团所持有的重庆啤酒国有股5000万股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5.25亿元。股份转让实施完成后苏纽公司持有公司5000万股占总股本的19.51%,为第二大股东。重庆啤酒的每股净资产为2.5元转让价10.5元为每股净资产的4.2倍。

    国外投资者对以上三家公司的估价方法对国内投资者有很大冲击,外资参与公司控制权争夺,有助于发现公司控制权的真实价值,有助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及国际接轨。

    第二个方面是“招商银行发行可转债事件”使类别股东之争引起关注。

    招行发行可转债对流通股东和非流通股东的利益影响不同,故流通股股东反对发行可转债,非流通股东同意发行可转债,由于非流通股比例高,最后股东大会所有股东一起表决,仍通过了发行可转债的方案。在招行之前,就有万科定向发行B股、中兴通讯发行H股的类别股东之争。

    中国很多遗留问题(包括全流通问题)就是由类别股东权利、义务界定不合理引起的,类别股东之争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争夺控制权,但对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类别股东之争的实质是合理界定类别股东的权利、义务,就可转债而言,可以考虑设立类别股东表决制度,由流通股东单独表决是否发行可转债、如何确定转股价等问题。

    “类别股东之争”比“一般的控制权争夺”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更为深远。

    《经济观察报》:您认为2003年对证券市场影响比较大的控制权争夺案例是哪些?并请作一下点评。

    何劲松:除“深发展”和“招商银行”外,“宏智科技”和“民丰实业”值得关注。

    宏智科技的股东纷争媒体已报道很多,抛开彼此的是是非非和最终的结果不谈,宏智科技的纷争反映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宏智科技在上市前就存在股权的权属之争,但这些都未在招股书中如实披露,比如股权转让的程序、股权转让的定价、名义股东与实际股东等。溢价发行流通股后,公司股权价值发生很大的增值,原来股东之间的潜在矛盾才爆发出来;另一方面,宏智科技股权极其分散,这也导致了它容易发生股权之争。

    以前我们反对一股独大,尤其是股份比例超过50%的大股东,但从有利于公司运作的角度来看,公司应该有一个稳定的大股东(持股30%-50%),应该有稳定的主营业务和长远的经营计划。

    在中国的现实情况下,如果股权过度分散,并不利于上市公司的经营和发展。比如国际大厦,原来两个股东国大集团和开元地产持股比例相差约5%,你争我夺,公司无法运作,后来河北建设投资公司将两家股东的股权全都收购下来,并注入电力优质资产,由于新股东实力雄厚、经营思路明确,公司经营和发展也就稳定下来了,流通股东将有更多回报。因此,股权适度集中并非是坏事,反而更利于证券市场发展。

    民丰实业的控制权之争则是发生在托管期间,所谓托管期间是指股权转让协议已经签署,等候审批还没有正式过户的那段时期。

    由于国有股转让最终能否批准不确定,再加上受托方“安格投资”的管理层被逮捕无法行使托管权,民丰实业不但未进行实质性重组,反而在托管期间巨额亏损,这样股东之间发生了争执,并延续了很长时间。现“安格投资”已退出“民丰实业”,上市公司茉织华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并正在进行实质性重组。

    虽然“民丰实业”开始走上正轨,但股份托管期间的控制权之争值得各方深思。为了避免股权托管期间的控制权之争,新老股东在签订协议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内容:一是股权托管期限必须明确,二是必须有详细的终止条款,三是托管期间的权利义、务严格约定,四是托管期间的损益由谁承担严格约定。除此之外,国资委应对国有股转让审批有明确的期限或标准,以缩短托管期,减少不确定性。

    《经济观察报》:预计2004年公司控制权争夺会出现哪些新的现象?

    何劲松:首先会出现公开竞标或竞争性要约收购。“太太药业”与“东盛药业”争夺“潜江制药”控股权,其实就是非公开的竞标,参与方还有多家医药公司和投资公司。“太太药业”与“东盛药业”争夺“丽珠集团”控股权,竞争性要约收购一触即发,这种要约收购方式最具市场化,有利于发掘公司的真实价值,有利于股东利益最大化。

    2004年还有可能出现管理层收购与外部投资者收购之争。原来的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争,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不希望股东结构发生变化,以维持原来的格局,便于控制上市公司。随着国退民进步伐加快,上市公司国有大股东退出的意愿越来越明显,管理层为了保住控制权可能会考虑收购上市公司股权(即管理层收购),于是便会与国有股的潜在购买者发生争夺。部分公司适合管理层收购,部分公司适合有产业背景、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外部投资者收购,今后,还将出现外部投资者与管理层共同收购上市公司的案例。

    控制权争夺还会出现种种现象,合理的控制权争夺将推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利于发现公司的真实价值,有利于股东利益最大化,并推动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

专家档案

    何劲松,北京和君创业咨询有限公司总裁,原国泰君安证券股份公司收购兼并总部副总经理,具有10年投资银行及并购业务经历,被誉为“中国证券市场购并三剑客之一”。2002年,他和同事邬健敏曾在《新财富》杂志发表封面文章《争夺董事会》,总结了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的八大经典策略,及各策略下的分解战术。

企业文化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文化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