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就等于只想出奇制胜,不要道德?
什么是营销?商学院的教授会告诉你很多理论,诸如4P、4C、整合营销还有所谓的e-Marketing.但是企业更关心的可能不是哪些理论更新鲜,而是如何控制渠道,如何决胜终端。为了能够在市场争夺中取得优势地位,打击竞争对手,市场人员绞尽脑汁拼命创新,无所不用其极,将营销推向了新“境界”。
流血营销 长沙的两家电器分公司,在同一个店中设立柜台,面对面打擂台。为了抢夺客户,两家的导购员互相看不顺眼,最后大打出手,造成流血事件。区域经理赶紧打电话给总部:“出事了!流血了!”
总裁只说了两句话。他问道:“谁流血了?”在确定不是自己的人后,加上一句,“请转达总部的问候并发放奖金。”
吃亏的那家公司要扳回一城,指使一帮流氓把对方没流血的员工打了,最后双方各自花钱为员工治伤了事。这种事经常发生,营销人士已经司空见惯了。他们认为,只有等到死人了,事情闹大了,才会有人出来管。
手里有把米,一叫鸡就来 一家电子消费品公司新出了一款小产品,需要在成都市场上打开销路,但是苦于知名度太低。老板大为苦恼,乃向圈内营销专家请教。营销专家支了一招,老板拍案叫绝,立马实施。
次日,一场好戏开演:在成都最繁华的商场里,一对夫妻执意要求退货,当然,货就是那个小电子产品。商场人员无论怎么解释,这个产品不是他们卖出去的,这对夫妻就是不死心,和销售人员吵了起来,商场经理来了,无数看热闹的顾客来了,有了观众,表演就更加卖力。
这对夫妻转而开始内讧。丈夫执意要退货,妻子却开始夸起这件产品的好处来,不同意退货,一唱一和,起承转合,一部极佳的双簧戏,极有收视愉悦感。观众欣赏得兴趣盎然,商场人员目瞪口呆。用一种现场“艺术”来做产品的知名度,真的是别开生面。
效果真是不错。一场闹剧之后,有顾客向商场咨询是否有该产品出售。现炒现卖,新鲜热辣。
稍后,同样的场景出现在成都的四五十家商场里。当地的报纸开始炒作此事,采访此事件的策划人员,策划人员说了一句:“手里有把米,一叫鸡就来。”成都警方最后以扰乱市场秩序的罪名逮捕了这对夫妻,结束了长达一个月的行为广告促销。
营销界总结经验时达成共识,营销就要钻法律的空子,打擦边球。只要不被抓进去,什么方法都可以用。
标准搅局 两家公司都在推矿泉壶,区别只在于这两件产品的把手设计不一样。营销必须找到差异化,没有差异制造差异也要上。甲公司策划人员想出一招,雇了15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的学生,以做环保市场问卷调查的名义,在乙公司的促销现场进行调查。
设计问题一:您知道哪个品牌的矿泉壶是纯天然材料做成的吗?被调查对象一般说不知,这些学生接着就说了一句,是甲公司的矿泉壶。
问题二:您知道矿泉壶原材料的国际环保标准是什么吗?得到的答复还是“不知道”。调查人员马上就补上一句,甲矿泉壶就达到了这个标准。
更绝的还在后头,这时一个事先雇好的“托儿”提着一个事先准备的乙公司的矿泉壶经过,学生们立马就叫起来:“你看见了吗,那个矿泉壶在流黑水。”进行到这一步,搅局就完全成功了,还推销了甲公司的矿泉壶品牌。
种痘防疫 上面这个营销手段比较卑劣。同样的销售道理,某汽车公司的销售人员做起来就不那么显山露水。汽车作为一种耐用消费品,购买决策的参与人员一般不止一个。如果消费者来到汽车卖场,销售人员就不能和顾客一问一答,被顾客的问题牵着鼻子走。
他们先问顾客说:“您知道评价一辆汽车有五个标准吗?比如第一是安全性。”
销售人员说到这就故意停下来不说了,吊人胃口,等着顾客问:“那其他四个标准是什么?”接下来他们就数着指头逐一详细解释这五个标准,能够演示的就演示,并且让顾客亲自体验一下。顾客临走时,销售人员送上装有广告宣传册和个人名片的手提袋,不会死缠烂打非要你买。但他们在短短的时间内,在顾客头脑中种下了防止别人拦截的疫苗,不怕你不回头。
顾客一般还会到别的卖场看看。这时他们头脑中装满了五条标准。一进门,必然打断那里的销售人员,要求他们按照这五条标准来介绍他们的车。销售人员肯定发懵,哪里知道这五条标准!这自然就给顾客留下不专业的印象,最后他还会回到原来的卖场,和销售人员讨论买车的事宜。
招聘诱饵 国外一家企业要到中国投资一个项目,但是他们苦于不了解这个市场,不知道怎样管理和营销。于是在报纸上登了一个招聘广告,用100万元年薪招聘一位总经理,要求应聘者提供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和独特的商业计划书。
重赏之下,勇夫云集。很多同行业的管理人员前来应聘。这家公司就不停地面试,在面试中把这个项目了解得非常清楚,获得了很多商业机密,各种招数一股脑儿收入囊中,还在行业内推销了自己。最后的结果是一个人都没有聘用。营销专家评价说:“营销无道德!”
谣言惑众 国内一家电脑硬盘供应商低价囤积了大量硬盘,然后利用香港的媒体放出风声,说春节快到了,硬盘运输出现问题,全球的硬盘供应跟不上来,在未来的两三个月内,中国区的硬盘供应紧张。众所周知,春节前是电脑的销售旺季,风声一放出,电脑商马上就去抢购硬盘,硬盘价格暴涨,这家公司发了一笔横财。
谣言是商业武库里的另类武器。它们提供了一种人们不明着想要或不能公开承认的销售方法。比如辉瑞制药生产的伟哥原来并不是用来作为性刺激的药物。为了刺激口传媒介,企业还进行有计划的泄密。英特尔早在其“迅驰”手提电脑芯片没有问世之前,就宣布一些重大但含糊不清的消息。如此种种神秘莫测助长了谣言在口传媒介中的流行,而这正是公司所期待的。最有效的结果就是很多购买者和制造厂商都情愿等着这种新型电脑芯片的上市,而不去买竞争对手的产品。
在商业上,公开地不择手段是行不通的。如果销售者过于公开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恐怕要吃官司。然而,由于其中利益牵扯太多,谣言不可能不成为商业谋略和信息交流计划的武器。
营销人员是战场上冲锋陷阵的斗士,刺刀见红、流血冲突也是家常便饭。营销人士大都熟谙中国兵法,三十六计用的炉火纯青。就是在公司内部,那些营销人士也喜欢用军事用语。总裁是大本营统帅,地域经理是军长,依次往下是师长、团长等。营销的不规范使得这些嗷嗷叫的部队成为野蛮军团,生猛得很。只要有钱赚,他们可以和撒旦结成同盟。
营销的不规范似乎不能归结为市场环境的不成熟。在企业内部,市场营销人员往往是直接承受市场压力的一部分人,不仅仅是直接面对客户,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薪酬和销售业绩直接挂钩,卖不出东西就没有收入!所以此时出奇招险招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也是顺理成章。某建材公司老总,为推销某品牌的涂料,强调其“环保”特性,大庭广众之中,众目睽睽之下,端起一罐涂料一饮而尽。如此高强度地挑战和刺激公众心理承受力,有些过火。大家更关心他回头到哪家医院洗胃!
再来看个温和一点的。某银行为了打开沈阳市场,拉近与客户的距离,在所有营业网点中免费派发咖啡。本以为来喝咖啡的应该是小资和白领,谁成想退休在家的老太太们最是积极,拎着大饭盒去银行的营业点取咖啡。一时之间,门庭若市。这家银行没想到在如此尴尬好笑的场面中迅速扩大了知名度。
营销营销,野不野蛮、尴不尴尬、好不好笑,在“效果是第一位的”原则之下,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