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人力资源 -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道德意识

浅谈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竞争道德意识

   内容概要:

    一、抓实竞争的三个要素,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

首先,民主制定班级制度,培养制度公平的意识
其次,严格执行班级制度,培养执法公平的意识
第三、注重引导教育,培养结果公平的意识

    二、做好竞争的各项工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首先,要加强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达成共识
其次,要注重引导,使学生从精神上产生向往
第三、要适度强制,使学生从行为上养成习惯

    三、组织竞争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利益意识

第一,倡导探究性学习,在竞争的合作中认识个体的利益相融性
第二,开展班组间竞争,在合作的竞争中认识群体的利益同向性
第三,推动个体发展,在共同发展中认识个体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

    步入21世纪的人们,谁有能力参与竞争,谁敢于竞争,谁善于竞争,谁就能较好地生存于社会,现代人已深刻地体会到了身处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激烈和残酷。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且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由于各种各样的主客观原因,竞争道德水平的提高却远远落后于竞争能力的提高,假冒伪劣、弄虚作假、造谣中伤、尔虞我诈充斥于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学校这块净土也未能幸免。有的学生错误地认为竞争就是不择手段地战胜对方,以欣赏对方的失败,“置人于死地而后快”。为了取得老师的信任,打击诽谤他人;为了评上三好学生、优秀干部或加入团组织、党组织而请客、拉票、甚至送礼;有的学生害怕学习成绩落后于人而对同学采取“资料封锁”、“复习误导”的对策。如此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将会使社会风气进一步恶化。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努力提高学生竞争能力的同时,还应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竞争道德意识。笔者近几年在班级管理中做了一些探讨,现略加总结,以翔同仁。

    一、抓实竞争的三个要素,培养学生的公平意识

    公平意识即公平地竞争意识和竞争的公平意识。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学生自觉地凭借个人的实力参与竞争,并能正确地对待竞争的结果。要达到此教育目的,我认为必须抓实学生竞争所依据的规则即班级制度、竞争过程中的行为评价即执法、竞争结束后的心理动态即结果认同三个要素。

    首先,民主制定班级制度,培养制度公平的意识。

    班级制度的制定要遵循三个原则:1、以学校规章制度为基础。班级制度要与学校规章制度相一致,不能另搞一套,这样学生认真遵守班级制度就可以获得学校的肯定,利于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2、尽量细化,便于操作。班级制度直接约束、规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是学生的行为规则,是衡量学生在校各方面表现的准绳,因此班级制度不易粗线条,要尽量细化、量化 。学习、纪律、卫生、礼节礼貌每一方面都要制定出行为要求及评价标准,使学生有规可循,有章可遵,也使评定工作更趋科学、客观、公正。3、由全体学生共同制定。这是培养学生公平意识的基础。在制定班级制度时,我采用“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学生初定。我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对照学校制度每人制定一份《班级管理学生考核细则》(以下简称考核细则)。第二步,小组再定。各小组对本组成员制定的“考核细则”进行认真地分析讨论,去粗取精,再拿出本小组的“考核细则”。第三步,全体学生审定。学生对各小组的“考核细则”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认真谨慎地筛选,制定出既符合学校要求,绝大部分学生又能接受的班级制度及评价标准,作为《班级管理学生考核细则》。学生制定的过程也就是本人内化的过程、接受的过程,制度由学生亲自制定,可降低学生对于制度的抵触心理,使学生从内心真正接纳制度。

    其次,严格执行班级制度,培养执法公平的意识。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哪一位学生,只要没按要求去做,必须严格按照班级制度执行。为了确保公平执法,我们实行“班长协调、组长负责、全班监督”的方法。班长负总责,负责协调、解决评价组与学生间的纠纷,下设四个评价组,团书、学习委员、纪律委员、卫生委员各带领四名组员分别负责礼节礼貌、学习、纪律、卫生各块评价。一日一汇总,一日一公示,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及时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同时也能对执法者进行严格监督。评价组对学生的评价总分就是该学生这一学期的考核分数,该分数将作为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干部、优秀团员、奖学金等荣誉称号的最重要的依据。评价组成员由全体学生民主选举产生,任一评价组的任何一位成员若执法失误滿五次或有半数以上的学生对其有非议,就会被罢免执法权 。

    第三、注重引导教育,培养结果公平的意识

    “考核细则”虽是学生民主制定的,但“事关己时心绪乱”,有些学生一旦发现自己被扣分时就怨天怨地、胡乱指责。一怨“考核细则”不公平,二怨评价人员心不公,把竞争失败归罪于它因。如若不及时加以引导,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排斥“考核细则”,产生抵触心理。让学生承认结果公平的客观存在,是培养学生公平意识的关键。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个别谈心。让学生畅所欲言,道出自己的不满和疑虑,提出自己认为更合理的评价建议。教师要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不厌其烦的说明,尽力用归谬法指出其提出的建议的更加不公平之处,使其心悦口服地认识到不论是“考核细则”,还是评价人员都是公平的。二是民主讨论。在班会或小组会上展开讨论,众人共同进行说服工作。但要注意的是“考核细则”若确有不妥之处,要及时修改;评价人员若确有不公之事要适时教育甚或撤换。总之,要让全体学生真心承认,“考核细则”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评价人员个个都是公正执法的。

    二、做好竞争的各项工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竞争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是孤单的竞争、没有合作的竞争却是无力量的,只有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相统一,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我认为需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首先,要加强教育,使学生从思想上达成共识

    竞争是当今主流,学校也不例外,学生时时处处都陷在竞争中。学习要争前十名,比谁进步得快;卫生要通报后十名,看谁打扫得不彻底;内务要抢红五星,赛谁先达到“五星级宿舍”;纪律要查捣蛋生,稍不留神榜上就有名。再加上学校为了促使学生更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又把学生的在校表现与推荐就业岗位联系起来,使得每一个学生的竞争之弦都绷得很紧,合作之念却逐渐趋向淡薄。为此,我在班级管理中进一步加强合作教育。借助班会、团会、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采用主题班会、系列报道、民主讨论、对阵辩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学生反复说明在班级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精诚合作、互相帮助、彼此关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达成共识:1、合作是力量的源泉,只有与人合作才能提高自身的竞争力。2、合作是成功的土壤,只有全体学生通力合作,才能把班级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其次,要注重引导,使学生从精神上产生向往

     认识的提高不等于行为的到位。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我在班级工作中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第一、情境引导。在主题班会上采用角色扮演法,创设出一定的竞争人际冲突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不同角色的内心体验,同时实现心理置换,真正体会正确的人际行为带来的内心满足与愉悦,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对愉悦合作的向往和追求。第二、活动培养。有意识地组织一系列需所有参与者通力合作的活动,如球类竞赛、宿舍文化建设竞赛、小组卫生评比等,促使学生团结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竞争胜利的快乐或失利的苦恼。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促进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第三、榜样示范法。从各类竞赛活动中挑选合作突出的参赛队,让他们讲合作经验,谈合作的乐趣,使学生心生向往,进而自觉地付诸行动,与人愉快地合作。在这里特别强调的是班主任身教的极大作用,班主任在解决师生之间、同事之间,尤其是在解决本班与其它班级之间的竞争冲突时,一定要充分体现出合作意识,注重问题解决的技巧,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第三、要适度强制,使学生从行为上养成习惯

     当前,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倍受父母宠爱的小皇帝、小公主们已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众星捧月式”的生活,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单靠教育与引导是不够的,还应辅之于适度的强制。我主要采取了三条措施:1、结对学习、共同提高。学习中开展“一帮一”、“一带一”活动,即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与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结成帮学对子,课余一起做作业,一起探讨问题。以入学名次为基数,双方考试名次改变的合数就是两人的学习考评分数。只有两人共同努力,才能提高个人的量化考评总分。2、职责分明、同辱共荣。卫生区、教室分组轮流打扫,每组再细分清扫任务到人,职责分明,各负其责。哪位学生清扫不彻底,被学校扣除班级量化考核分数后,班级将如数从其个人的量化考核分数中扣除,而小组中其他成员将会被扣除一半的分数。这样小组内部学生之间既存在竞争又荣辱与共,促使他们必须加强合作。3、前后捆绑,互相提醒。学校对班级考核的内容广泛,仪容仪表、礼貌礼节、课堂纪律、作业完成等等,哪一方面做不到学校规定的要求,都是不容许的。可以说,稍不注意,量化考核分数就会被扣。为了提高学生个人的竞争力,更为了促进同学之间的合作,我把前后桌四个人结为一个小组,此四人同进退,一人扣分四人同扣,强制他们在各方面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以上三条措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之处,比如容易出现互相埋怨、相互指责的现象。为此,我又提出了二项要求:1、尽职尽责,认真做好自己所担负的工作,同时要将同学的职责看作已任,互帮互助,努力与本组成员搞好合作。2、多看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少讲自己的贡献与成绩,努力与班级同学搞好合作。

    三、组织竞争的多种活动,培养学生共同利益意识

    所谓“共同利益”意识,即对个体之间或个体与群体之间利益关系的正确理解以概念形式存在于个体的观念意识。学生具有了“共同利益”意识,就能充分认识到竞争只是作为一种推动群体利益的手段,竞争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群体利益的发展,进而更能自觉、愉快地参与竞争,与人合作。要培养学生共同利益意识,我认为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倡导探究性学习,在竞争的合作中认识个体的利益相融性

    竞争是利益的冲突,是成功者与失败者的较量,在竞争中很难出现双赢,竞争对手间也很难产生“共同利益”的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共同利益意识,我在班中提倡学生间成立协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协作学习小组与班级中的卫生小组不同,不由教师编排,而是由研究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每组4—6人不等,探究的问题也完全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决定。我只向每组提出一个要求:学期末选出一名探究性学习能手。帮助每组做好一项工作:确定探究性学习目标,并根据总目标和组中人数设置几个紧密相联且有因果关系的分目标,明确责任到人。这样每组成员间既存在竞争,而要竞争取胜又必须要特别注重与人合作。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学生挤时间到图书馆、阅览室看书、看报纸,上校园网、因特网查找资料,竭尽全力充实自己的分目标。为了能使自己搜集的材料与上下协作着相衔接,还要不断地与其商讨、争论,不断地征求别人对自己所组织的材料的意见,也不断地对别人的材料、观点提出质疑、分析、评论。在多次的交流、研讨中,组内成员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内容不断地充实,视角不断地拓展,思维更趋严密,观点材料更加切合主题。正如一位学生所说:“竞争给了我们动力,合作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分目标,每一个人的目标成果中都凝结着协作者的心血。”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切实感受到整个小组成员间的利益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都是群体目标的一部分,每一个人都在为群体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二)、开展班组间竞争,在合作的竞争中认识群体的利益同向性

    竞争的基础在于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而竞争是有层次的,小群体间的竞争对手,在大群体间就是合作伙伴,每一层次竞争的目的都是高一层次群体利益的实现。为了让学生认识群体的利益同向性,我在班级中提倡卫生组间、宿舍间展开竞争,比哪个卫生组清扫得卫生区、教室彻底、干净,为班级挣得分数高;比哪个宿舍内务整洁,获得的红五星多。各卫生组、各宿舍为了增加小群体的得分,提高自身竞争力,组内合作意识加强,宿舍折被子你帮我学,教室擦玻璃互传绝招,卫生区清扫不再分你我。与此同时,卫生组间、宿舍间互不服输,竞争更加激烈,为赢一分甘愿付出十分的努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班在学校严格的班级量化考核中,始终名列前茅。每当月末学校公布考评结果后,我都适时加以引导,采用多种形式、从不同角度分析说明我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是各小组、各宿舍内部成员间团结合作的结果,更是各小组、各宿舍间激烈竞争的结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班级中小组、宿舍之间竞争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班级工作的开展。

    (三)推动个体发展,在共同发展中认识个体与群体目标的一致性

    人都有一个预想的回报利益。一方面与现实利益相比较,希望自己得到长足的发展,一方面与群体中他人相比较,希望自己得到较他人更高的荣誉。为此,我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在班级群体利益较好实现的同时,尽力推动学生个体发展。开学初,我就与学生共同研究制定了争夺“优秀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号召每一位学生尽展才华,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努力为班级赢得荣誉。同时 ,我尽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类比赛。在我的倡导与协助下,我班学生获得了多种荣誉称号:“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学生”、“十大孝儿女”、“学雷锋先进个人”、读书竞赛二等奖、班务栏设计一等奖、羽毛球比赛第一名、篮球比赛道德风尚奖等,年终我班荣获“优秀班集体”称号。不久,学校欲从五个“优秀班集体”中评选出五位学生干部,推荐去参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我协助几位班干部写竞选稿,练习演说,做竞选的充分准备。在我的大力帮助下,我班两位班干部获此殊荣。抓住这件事,我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我班能当选优秀班集体?2、我班班长为何能被推荐去参评“省级优秀学生干部”?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班级建设离不开个体贡献,个体之间的竞争能进一步促进班级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班级荣誉也为个体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没有“优秀班集体”的存在,“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就不会出现在我们班,进而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目标是一致的,具有共同的利益。

    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旋律,竞争道德意识的形成与提高是建设健康、有序、文明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有力保证。公平意识是基础,它有利于促使竞争者采取符合竞争原则的行为,减少或杜绝社会活动中的粗俗与非正当竞争手段的泛滥。合作意识是过渡,它可以避免人们因竞争引发的人际冲突,进而诱发带有攻击性质的非正当竞争行为的发生。共同利益意识是最高形式,它能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竞争意识。此三者不可分割,紧密相联。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充分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的效果。

(作者杨志景,河北省鹿泉职教中心,欢迎您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人力资源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人力资源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