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敢于揭企业管理黑榜的伤疤
找出三大“硬伤”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才是我们策划“黑榜”的真正目的。
“一根火柴只值一分钱,但它可以毁掉豪华的大厦。”同样,经营好一个企业可能需要许多人几十甚至上百年的辛勤努力,但是要毁掉它,一个非常错误的决策就足够了。
近年来,我们就目睹了众多企业的起起落落、生生死死,曾经的辉煌变成了黯然的失败,曾经耀眼的明星变成了没落的流星——名噪一时的新疆德隆因资金链断裂而坍塌;有勤奋务实之誉的企业家黄宏生出事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和企业家诚信的置疑;巨大的资金“黑洞”,又把曾经的沪市龙头股四川长虹拉向了亏损的深渊……
似乎在不经意间,企业界就会有令人震愕的重大事件发生,而这些事件,也在向人们昭示中国企业为何短命的深层次原因——这里面,固然有外部大环境的影响,也不乏天灾人祸,但归根到底,问题还是出在企业内部,出在管理上,比如该转型的时候没有成功转型,不该扩张的时候盲目扩张;譬如监督缺位,企业家的权力缺乏制衡;再譬如,没有较强的风险意识,缺乏科学的、规范的公司治理……
新疆德隆是这样的例子,三九集团是这样的例子,金正数码科技也是这样的例子。随着管理上隐藏的问题的暴露,精心搭建的“企业王国”就衰败了,崩塌了。
“黑榜”的价值
其实,企业界的有些“硬伤”是共性的,分析和解读别人的问题和失败,或许可以成为自己的镜鉴。
远的不说,回顾2004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譬如德隆事件、中航油事件、创维黄宏生事件等等,我们都可以清晰地看出,即便对一个成功者来说,企业的经营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今天的成功者,如果不加防范,如果没有清醒的头脑,明天就有可能会变成失败者。甚至,你的失败之路,就是前人已经失败过无数次的路。
为助企业家和经理人更加清晰地认识企业管理中的这些“硬伤”,《经理人》杂志推出了“企业管理‘黑榜’”,对近一年多时间因种种原因导致经营失败的企业,或者在管理中发生重大失误,导致产生一定危机的企业进行认真搜罗和遴选。上了这份“黑榜”的企业共有四十多个。
我们希望,企业家和经理人从这份“榜单”中看出这些管理问题的同时,能够问一问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有这么多“聪明人”和曾经“聪明”的企业犯了错误,甚至从此步入了绝境,那么,我的企业和我本人在管理中,是否有类似的问题存在?
或许,由于时间段的限制,这份“榜单”并不能反映国内企业界存在的全部问题;甚至,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时间段,我们也未能网罗尽企业界所有的“黑色”事件;另外,由于上“榜”的只是一些真正出了事,并在企业界产生较大影响的企业,所以,一些潜藏的、尚未爆发的管理问题也在这份“榜单”上无从反映,但是我们认为,如果“榜单”能够对我们的企业家和经理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并能反映出国内企业界普遍存在的一些重大问题,这份“榜单”也就算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榜单”揭开的三大“硬伤”
在编制“榜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问题在国内企业界的存在是普遍的,有些甚至是行业性的问题。这里面有客观大环境的影响因素,也有企业的主观影响因素。总的来说,“榜单”共揭示出中国企业界的三大“硬伤”:
1.众多企业命系资金链。
“资金资金,企业的命根。”尽管技术、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依然有竞争力,但近年来,多家国内外大型上市公司、企业集团仍在人们惊愕的目光中轰然倒下,究其原因,多数是在资金链上出了问题。不少集团企业在追求规模的持续扩张和利润增长的同时,忽视了其背后不断扩大的资金缺口和债务规模,一旦遇到波折,就会影响到现金流的平稳运行,导致资金链断裂。这方面,新疆德隆就是典型的例子。
有些行业,甚至整体表现出资金链脆弱——
券商。在佣金实行浮动制后,券商很快迎来了战国时代,被瓜分的蛋糕日益缩小了,本来坚硬无比的资金链变得异常脆弱。但是,无论如何,一次熊市的摧残让几乎所有券商陷入困境都不能算是正常现象,一个行业如此迅速的衰落难道仅仅归结为资金困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资金周转的失灵只是表面现象。内部控制的紊乱让很多券商的营业部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打着现代企业制度的招牌,内部却没有有效的制衡机制——资金链的后面,隐藏的是实实在在的管理问题。
DVD行业。2004年前5个月,仅深圳市的宝安区,就有近30家DVD企业先后倒闭。究其原因,一是企业盲目扩张争市场,大量货款收不回来,自己又欠下供应商大量货款,致使资金链断裂。二是缺乏核心技术。三是企业自身管理存在问题,在低价恶性竞争面前难保优势。
宏观调控下的房地产业。尽管国内市场的住房需求强劲,但2004年4月底,宏观调控突如其来,要求房地产企业的开发自有资金由20%提高到35%,使有些企业一下子被击倒。曾在杭州市场上颇有知名度的广通房地产集团,就由于资金链断裂被并购。有些房地产企业,虽然资金链尚未断裂,但资金方面的负面消息却在不断曝出。
零售业。自去年开始,有关超市倒闭的消息就不绝于耳。倒闭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国内超市难与国外超市对抗。但是,国内超市只图短期效应等因素,恐怕也难逃干系。
那么,发生资金链断裂的主要原因在哪里?从财务风险防范和现金流管理的内部机制等方面来说,如何防止企业的资金链发生断裂?这,恐怕是国内所有企业家和经理人都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的问题。
2.高管“丑闻”不断,企业危机频传。
2005年刚过去一个月,有媒体统计:仅上市公司,就有十多位高管相继“落马”,平均每两天就有一位。高管“落马风潮”,从一定层面上折射出我国企业界制衡机制的失效之痛。
从金正万平被捕事件到创维黄宏生被拘、伊利高管被捕等事件,都是市场法制化的标志性事件。树立一个企业需要付出数年的心血和代价,而毁掉一个企业却要简单得多,利用及时有效的危机公关,创维集团得以有序发展;金正集团却为其缺乏诚信和责任、监管缺失付出了代价。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正朝着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的方向高速发展之时,任何不遵从游戏规则、不主张诚信经营的企业都必将被规则化的市场经济所淘汰和摒弃。那么,企业老大们的权力到底该如何进行约束?
3.风险意识缺位,诸多企业陷入多元化“陷阱”。
2005年1月1日,山西鑫龙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恩龙自杀身亡。外界对他的评价就是“他陷入了盲目重型化、多元化的陷阱,乱投资,几个主要企业互不关联,且大多处于宏观调控范畴……”
靠IT业起家的托普集团的衰落,也是源于IT外的多元化。托普想通过不断“圈钱”、“圈地”做大企业,并在短时间内,使“托普系”声名鹊起,如日中天。然而,肥皂泡再美再大,但当它达到膨胀极限的时候也必然会破裂。靠软件起家的托普非要去经营保健和旅游产业,这种偏离自己主业太远的多元化注定是要失败的。2004年的春天托普终于出事了:集团公司大面积亏损,部分地产被当地政府收回,同时面临十几项法律诉讼。
无论是鑫龙实业,还是托普集团,都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警示:切不可盲目扩张,警惕多元化陷阱!否则,就有可能后院失火。
中国企业如何防止盲目扩张,如何有效控制扩张中的风险?中国企业在做强方面还要做哪些努力?看完这份“黑榜”,这,也是值得我们掩卷深思的问题。
治疗“硬伤”
失败远比成功要容易得多!
其实,“榜单”揭示的这三大“硬伤”,只是问题的外在表象,追根溯源,每一个“硬伤”的后面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而这些原因,又无一不与管理联系起来。剖析“硬伤”背后的问题,并从管理的角度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才是我们做这次策划的根本目的。
我们希望那些已经成功和正在迈向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经理人能从上了“黑榜”的企业中得到警示,汲取教训,从而改进自己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治疗这些“硬伤”。为此,我们约请了知名的管理专家史永翔、企业家王宪平,以及新华信管理顾问公司合伙人许朝辉先生,分别从有效管理资金链、权力制衡及如何防止盲目扩张三方面,就这三大“硬伤”提出了解决方案。我们希望中国的企业界能树立严格的内部控制、较强的风险意识,建设科学的、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我们希望帮助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们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增加抗风险能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能够在管理实践中绕过暗礁,真正到达成功的彼岸,并稳步走向持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