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的感觉咋找不着
“拿着白领的工资,过着蓝领的日子,赚钱再多都‘交给’房子了。”27岁的丁逸鸣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自从两年前买房之后,这位杭州小白领就过起了“紧日子”:不敢旅游、不敢买四五百元的衣服、用的几样电器全是父母家的旧货,去年大热天也不舍得买空调。
丁逸鸣所在的浙江省,去年的人均GDP达到了31363元,在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有些“找不着感觉”:收入是高了,但这钱怎么越来越不经花呢?
现实的压力让人活得有点累
长三角是我国的富裕地区,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却跟不上经济增长。据统计,江苏居民消费连续5年慢于GDP的增长,消费对GDP新增量的贡献率不断下降,2003年仅为50.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在不高的消费比重中,住房消费的比重却持续上升。长三角地区的房价上涨已经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去年浙江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增幅为10.4%,但人均购房支出的增幅高达21.7%,2004年的住房支出已经占到全部消费支出的22.6%。除购房外,居民用于食品、衣着、医疗、文化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乏力,增幅仅为9.5%。
一位南京的白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年收入约8万元,这在南京并不算低,但是那套75万元的房子还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在支付了20余万元的首付款后,现在除了每月支付银行3500多元的本息之外,他还得分批归还向亲友所借的5万元首付款。由于买的是期房,他每月还需要支付一笔房租。“买房前,我算自己每月的零花钱是以‘千’计,现在只能用‘百’来计算。”他抱怨说,“每天都要计算着下个月的房贷,哪还敢乱花钱呀。”
上海一位在媒体工作的徐先生每月需要还给银行的房贷为5000元,加上房屋装修的费用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因此他必须加班加点工作,以保证每月的收入能有所结余,才可能考虑其他的开支。
浙江省城调队住户调查处处长戴建林指出,虽然购房计划或者偿还房贷不会对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造成大的影响,但是一些用于“改善生活”的消费却会被压缩甚至取消,如购置高档电器和服装、出境旅游、餐饮消费以及文化娱乐等,而且这种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甚至会长达十余年。
除了住房,教育的支出也让这一地区的居民不敢掉以轻心。从小学到中学、大学,还有各种考证、在职培训等,无不是伤筋动骨的大笔开支。据江苏省常州市城调队的抽样调查,培养一个大学生的19年间,一个家庭的投入高达13.1万元左右,这比1999年的测算增加了5.1万元。
未来的预期捆住消费的手脚
南京的陈义勇夫妇俩均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庭月收入6000元,应该说吃喝不愁。但陈义勇夫妇用钱却显得格外节省,因为他们预期的支出太多。除购买了一套普通商品房,在以后的20年中每个月要还2000元以外,夫妻俩还得存钱为4位老人防老;另外,他们已经开始为还未出生的孩子储蓄教育费用了。
由于房价快速上涨,一些还未购房的居民甚至提早节省开支,“精简”生活。在一家驻沪机构工作的陈浩杰从2003年起就打算购房,但当时房价太高,他决定等等再说,没想到此后房价一路走高,他几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已经严重“贬值”。现在陈浩杰一边盼着房价下跌,一边继续节衣缩食,生活得很“不痛快”。
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改革过于集中,使城镇居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预期不稳定导致居民储蓄意愿强烈,即期消费受到抑制。正如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卫平所说:“当居民预期住房、教育等要大把地掏空自己的钱袋子时,他们不得不压缩即期消费。”
中等收入群体尚且如此,低收入人群就更不敢有消费奢望了。占长三角地区10%的最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吃、住、行及子女的基本教育。而药价虚高、医疗费用偏高等问题则使他们如履薄冰,一遇三灾两病就得耗去他们收入的全部。
中低收入家庭的日子过得不宽松,高收入者花钱也不痛快。江苏省城调队调查显示:去年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仅为0.60,甚至还低于低收入家庭的0.86和中等收入家庭的0.78。南京大学商学院史有春教授说,“富人”的消费带有明显的享受性和发展性,而目前社会为他们提供的个性化消费品种出现脱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满足这一群体“享受”的消费太少、上市太慢。
消费的能力怎样才能“得解放”
健康的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卫平认为,要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即期消费倾向。
谈起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房价,沈卫平表示,有必要抑制房价持续上涨的势头。只有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才有可能从中解放出一部分“消费能力”,用于其他的消费支出。
最近,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长三角一度热得烫手的房市有所降温,普通居民的消费信心开始增强。
此外,专家还建议具备相当财政实力的长三角地区政府应该把关注点多投入到社会事业当中。特别是在教育产业化后,很多费用不适当地扩大到义务教育领域,过度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负担。专家认为,教育消费支出增长过快严重挤占居民其他消费状况必须得到改变。
“中低收入者不敢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到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先国教授认为,“这就需要尽快完善社保制度,扩大各项社保的覆盖面,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这有助于他们增加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 责任编辑:姜隆 )
丁逸鸣所在的浙江省,去年的人均GDP达到了31363元,在包括上海、江苏和浙江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GDP已突破4000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有些“找不着感觉”:收入是高了,但这钱怎么越来越不经花呢?
现实的压力让人活得有点累
长三角是我国的富裕地区,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却跟不上经济增长。据统计,江苏居民消费连续5年慢于GDP的增长,消费对GDP新增量的贡献率不断下降,2003年仅为50.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长三角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大致相同。
在不高的消费比重中,住房消费的比重却持续上升。长三角地区的房价上涨已经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去年浙江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增幅为10.4%,但人均购房支出的增幅高达21.7%,2004年的住房支出已经占到全部消费支出的22.6%。除购房外,居民用于食品、衣着、医疗、文化和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乏力,增幅仅为9.5%。
一位南京的白领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年收入约8万元,这在南京并不算低,但是那套75万元的房子还是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在支付了20余万元的首付款后,现在除了每月支付银行3500多元的本息之外,他还得分批归还向亲友所借的5万元首付款。由于买的是期房,他每月还需要支付一笔房租。“买房前,我算自己每月的零花钱是以‘千’计,现在只能用‘百’来计算。”他抱怨说,“每天都要计算着下个月的房贷,哪还敢乱花钱呀。”
上海一位在媒体工作的徐先生每月需要还给银行的房贷为5000元,加上房屋装修的费用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因此他必须加班加点工作,以保证每月的收入能有所结余,才可能考虑其他的开支。
浙江省城调队住户调查处处长戴建林指出,虽然购房计划或者偿还房贷不会对大多数居民的基本生活造成大的影响,但是一些用于“改善生活”的消费却会被压缩甚至取消,如购置高档电器和服装、出境旅游、餐饮消费以及文化娱乐等,而且这种抑制作用的持续时间甚至会长达十余年。
除了住房,教育的支出也让这一地区的居民不敢掉以轻心。从小学到中学、大学,还有各种考证、在职培训等,无不是伤筋动骨的大笔开支。据江苏省常州市城调队的抽样调查,培养一个大学生的19年间,一个家庭的投入高达13.1万元左右,这比1999年的测算增加了5.1万元。
未来的预期捆住消费的手脚
南京的陈义勇夫妇俩均在事业单位工作,家庭月收入6000元,应该说吃喝不愁。但陈义勇夫妇用钱却显得格外节省,因为他们预期的支出太多。除购买了一套普通商品房,在以后的20年中每个月要还2000元以外,夫妻俩还得存钱为4位老人防老;另外,他们已经开始为还未出生的孩子储蓄教育费用了。
由于房价快速上涨,一些还未购房的居民甚至提早节省开支,“精简”生活。在一家驻沪机构工作的陈浩杰从2003年起就打算购房,但当时房价太高,他决定等等再说,没想到此后房价一路走高,他几年来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已经严重“贬值”。现在陈浩杰一边盼着房价下跌,一边继续节衣缩食,生活得很“不痛快”。
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改革过于集中,使城镇居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预期不稳定导致居民储蓄意愿强烈,即期消费受到抑制。正如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卫平所说:“当居民预期住房、教育等要大把地掏空自己的钱袋子时,他们不得不压缩即期消费。”
中等收入群体尚且如此,低收入人群就更不敢有消费奢望了。占长三角地区10%的最低收入人群,他们的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吃、住、行及子女的基本教育。而药价虚高、医疗费用偏高等问题则使他们如履薄冰,一遇三灾两病就得耗去他们收入的全部。
中低收入家庭的日子过得不宽松,高收入者花钱也不痛快。江苏省城调队调查显示:去年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仅为0.60,甚至还低于低收入家庭的0.86和中等收入家庭的0.78。南京大学商学院史有春教授说,“富人”的消费带有明显的享受性和发展性,而目前社会为他们提供的个性化消费品种出现脱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满足这一群体“享受”的消费太少、上市太慢。
消费的能力怎样才能“得解放”
健康的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卫平认为,要保证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必须采取措施提高居民的即期消费倾向。
谈起近年来不断攀升的房价,沈卫平表示,有必要抑制房价持续上涨的势头。只有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才有可能从中解放出一部分“消费能力”,用于其他的消费支出。
最近,随着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长三角一度热得烫手的房市有所降温,普通居民的消费信心开始增强。
此外,专家还建议具备相当财政实力的长三角地区政府应该把关注点多投入到社会事业当中。特别是在教育产业化后,很多费用不适当地扩大到义务教育领域,过度加重了学生家长的负担。专家认为,教育消费支出增长过快严重挤占居民其他消费状况必须得到改变。
“中低收入者不敢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到位,”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姚先国教授认为,“这就需要尽快完善社保制度,扩大各项社保的覆盖面,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工伤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这有助于他们增加消费,提高生活质量。”
( 责任编辑:姜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