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仅有利润是不够的
动荡的年代需要制定明确有效的标准。什么算生意兴隆?公司处于什么状态才算正常?成败的可靠指标是什么?根据当今思潮,越是把财务因素放在中心位置,走错路的危险就越大。如果对其他任何东西都不予以考虑的话,仅仅赚钱并不难。
衡量公司成功的指标主要有六个。只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对这六项指标都熟悉了,才有可能准确和可靠地判断公司的状况。这些标准共同形成了经理的“座舱”。
第一个指标是公司在其各项业务领域的市场地位。不幸的是,个别重要数据并不能充分体现市场地位,市场份额往往被用作一个重要指标。但什么是市场份额?我们是根据地域去定义,还是根据消费群体、销售渠道或者是产品目标、直接的消费者或是终端使用者去定义呢?我们知道替代产品的市场份额吗?是否要考虑质量、消费者利益、品牌意识和形象问题呢?每个公司都需要考虑那些能充分描述公司市场地位的因素,需要扩展能够体现市场地位的重要数据。
第二个指标是创新能力。那些停止创新的公司会发现自己在走下坡路。体现创新力的典型的重要数据是从研发到产品上市的时间、成功与失败的比例、新产品的营销额比例。与市场地位一样,每个公司必须明确和追踪与公司的具体情况相关的数据。创新能力的削弱是一个最重要的预警信号。
第三个指标是生产力,或者确切地说,是不同类型的生产力。至今为止,在多数情况下,只能够衡量一种生产力,那就是劳动生产力。我们至少需要三方面的数据:劳动生产力、资金生产力和时间生产力。把知识当作第四个生产力也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只有与附加值一起考虑,生产力数据才富有意义。附加值指每个雇员所创造的价值(劳动生产力)、每一个投资单位所产生的价值(资金生产力)和每一个单位时间所增加的价值。
第四个成功指标是对优秀员工的吸引力。决定因素不是进入或离开公司的人员数量(劳动力总额),而是人的质量。当优秀员工开始离开“下沉的船”的时候,或者说当公司试图寻找优秀员工的时候,那么就要高度重视所发生的一切。在这方面犯下的错误需要好几年时间才能纠正过来。
第五个指标是流动性。有句老话说,一个公司可以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但是没有流动资金则绝对做不到。牺牲流动资金来提高利润的做法是危险的———比如有些公司为获取更高利润而以延长收款时间为代价。因为当出现利润瓶颈的时候,公司通常容易做正确的事,即取消非赢利性业务;然而在出现流动资金瓶颈上,企业总是出于无奈犯下大错,即出售赢利的部门,虽然能够很快脱手,但这对一个企业来说往往是致命的。
第六个指标是公司的收益能力。但收益能力几乎很难用利润这一指标来衡量。关键的问题是,“明天要继续运营,最少需要多少利润?”这与“最低行动纲领”无关。人们几乎总会发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最少利润”大大高于多数人所认为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