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从近几年上市公司的年报看,有的公司连年对财务成果进行追溯调整,或者进行重大会计差错更正,对自身“否定之否定”。详细分析这些调整和更正的内容,无非是不该作的收入多作,应该进的成本、费用、折旧、摊销等未进,该计提的有关资产减值准备未提,致使财务成果不实。出现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上市公司在年度业绩中,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如保配股保增发、保股票面值,避免被ST或退市而有意所为,留下效益中的水分;二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工作还不到位,有的企业重经营轻管理,重业务轻财务,“一把手”说了算,使财务该发挥的监督职能未发挥,跑、冒、滴、漏未堵住,该通过财务管理增加的效益未显现出来,使有些公司年年捉襟见肘。因此,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十分重要。
加强资金管理
从近几年的经验和教训看,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为其他企业担保产生债务风险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屡投屡败,损失几百万数千万元,形成了不少财务“陷阱”。因此加强资金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资金管理应抓住三个重点:
1.资金的预算管理。年初,财务部门应编制资金预算计划,它由资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内容构成,其中资金预算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净增加额;预算支出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投资所需资金支出。通过编制企业年度资金预算计划,能够明确企业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公司日常的资金控制,把握资金周转“脉搏”,节约公司融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存款等情况的发生。
2.资金的风险管理。企业资金风险主要有使用风险、在途风险和或有风险。资金的使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投资风险,它是一种事先可控制的风险,因此对此类风险应加强事先控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调查论证,项目评审做到科学化、专业化,尽量把预计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资金的在途风险一般发生在企业资金结算过程中,所以在结算票据选择上尤为重要。一般企业在同城结算业务中主要以“贷记凭证”、“转账支票”为结算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贷记凭证”是一种更为安全的结算手段。资金的或有风险主要是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而形成的或有负债,包括贷款担保和业务担保等。这一点关键是认真执行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每位董事应勤勉尽职,审慎对待和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并对违规或失当的对外担保产生的损失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3.资金的日常管理。主要指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审批管理、报表管理和跟踪管理。企业资金审批程序制定应遵循“便捷、高效、控制”的原则,预先设定相应的资金审批程序和权限。按分级权限,可设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总经理、财务总监四级,每级规定明确的审批额度,审批金额在该级权限之内即可批准使用,如在其权限以上则需要经本级审查后报上一级审批,直至有权批准者为止。一般上市公司的重大投资、大额银行贷款应由董事会审批;一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购置及小额贷款等应由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大额的合同履约和货款支付应由总经理审批;一般资金使用由财务总监审批。企业应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既通过日常的报表了解全面情况,又通过专项检查发现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目应逐笔实行跟踪管理,应将部门负责人,业务人员的绩效同应收款项的回笼速度和回收金额挂钩,制订相应的奖罚办法,确保钱出去货进来、货出去钱进来,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用有效手段控制费用开支
目前生产经营企业的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开支占成本的20%~30%之间,强化这部分费用管理,既是挖潜增收、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又是降低产品(服务)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制胜法宝。首先应对企业费用实行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时,应分清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预算一经制订,要保障其严肃性,业务经营量没有较大变化,费用预算一般不宜调整。并将预算按部门、按月、按季进行分解,做到按月检查、按季考核、节约奖励、超额处罚。其次在费用开支操作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再次在费用控制上实行一支笔审批。
加强收入管理
上市公司的收入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及补贴收入五项,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前三项,管理的内容应该是正反两个方面。正的方面讲,要按企业会计制度真实反映收入。一般来讲,不真实反映收入的行为有几种情况:一是公司的业绩比较好,怕基数过高,年底决算时甩出一块收入;二是出于避税目的将主营业务收入转换为其他业务收入,将租赁收入操作为联营收入;三是由于某种因素与客户所签订的合同显失公允,标的远远低于实际收入,使公司的效益流失。解决上述问题财务部门重任在肩。反的方面讲,主要是防止利用虚假手段多反映收入包装利润。这方面郑百文、银广厦、东方电子等已查处的上市公司教训十分深刻。
加强资金管理
从近几年的经验和教训看,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为其他企业担保产生债务风险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上市公司对外投资屡投屡败,损失几百万数千万元,形成了不少财务“陷阱”。因此加强资金管理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上市公司资金管理应抓住三个重点:
1.资金的预算管理。年初,财务部门应编制资金预算计划,它由资金预算收入、资金预算支出两大主体内容构成,其中资金预算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净增加额;预算支出最核心的内容是企业投资所需资金支出。通过编制企业年度资金预算计划,能够明确企业年度资金运作的重点,便于公司日常的资金控制,把握资金周转“脉搏”,节约公司融资成本,避免盲目贷款和不合理存款等情况的发生。
2.资金的风险管理。企业资金风险主要有使用风险、在途风险和或有风险。资金的使用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的投资风险,它是一种事先可控制的风险,因此对此类风险应加强事先控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调查论证,项目评审做到科学化、专业化,尽量把预计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资金的在途风险一般发生在企业资金结算过程中,所以在结算票据选择上尤为重要。一般企业在同城结算业务中主要以“贷记凭证”、“转账支票”为结算手段,在实际工作中“贷记凭证”是一种更为安全的结算手段。资金的或有风险主要是公司为其他企业提供担保而形成的或有负债,包括贷款担保和业务担保等。这一点关键是认真执行证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每位董事应勤勉尽职,审慎对待和严格控制对外担保产生的债务风险,并对违规或失当的对外担保产生的损失依法承担连带责任。
3.资金的日常管理。主要指资金使用过程中的审批管理、报表管理和跟踪管理。企业资金审批程序制定应遵循“便捷、高效、控制”的原则,预先设定相应的资金审批程序和权限。按分级权限,可设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总经理、财务总监四级,每级规定明确的审批额度,审批金额在该级权限之内即可批准使用,如在其权限以上则需要经本级审查后报上一级审批,直至有权批准者为止。一般上市公司的重大投资、大额银行贷款应由董事会审批;一般固定资产、低值易耗购置及小额贷款等应由总经理办公会审批;大额的合同履约和货款支付应由总经理审批;一般资金使用由财务总监审批。企业应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既通过日常的报表了解全面情况,又通过专项检查发现资金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特别是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往来账目应逐笔实行跟踪管理,应将部门负责人,业务人员的绩效同应收款项的回笼速度和回收金额挂钩,制订相应的奖罚办法,确保钱出去货进来、货出去钱进来,把坏账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用有效手段控制费用开支
目前生产经营企业的经营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开支占成本的20%~30%之间,强化这部分费用管理,既是挖潜增收、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又是降低产品(服务)成本、提高竞争力的制胜法宝。首先应对企业费用实行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时,应分清不变费用和可变费用。预算一经制订,要保障其严肃性,业务经营量没有较大变化,费用预算一般不宜调整。并将预算按部门、按月、按季进行分解,做到按月检查、按季考核、节约奖励、超额处罚。其次在费用开支操作上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再次在费用控制上实行一支笔审批。
加强收入管理
上市公司的收入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及补贴收入五项,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前三项,管理的内容应该是正反两个方面。正的方面讲,要按企业会计制度真实反映收入。一般来讲,不真实反映收入的行为有几种情况:一是公司的业绩比较好,怕基数过高,年底决算时甩出一块收入;二是出于避税目的将主营业务收入转换为其他业务收入,将租赁收入操作为联营收入;三是由于某种因素与客户所签订的合同显失公允,标的远远低于实际收入,使公司的效益流失。解决上述问题财务部门重任在肩。反的方面讲,主要是防止利用虚假手段多反映收入包装利润。这方面郑百文、银广厦、东方电子等已查处的上市公司教训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