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与下属:没有为下属争取机会
案例涉及人员:
主管:财务部陈经理
下属:财务部员工小马和销售部员工小李
案例情景:
财务部陈经理结算了一下上个月部门的招待费,发现有一千多块没有用完。按照惯例他会用这笔钱请手下员工吃一顿,于是他走到休息室叫员工小马,通知其他人晚上吃饭。
快到休息室时,陈经理听到休息室里有人在交谈,他从门缝看过去,原来是小马和销售部员工小李两人在里面。
“呃”小李对小马说,“你们部陈经理对你们很关心嘛,我看见他经常用招待费请你们吃饭。”
“得了吧”小马不屑的说到,“他就这么点本事来笼络人心,遇到我们真正需要他关心、帮助的事情,他没一件办成的。你拿上次公司办培训班的事来说吧,谁都知道如果能上这个培训班,工作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升职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我们部几个人都很想去,但陈经理却一点都没察觉到,也没积极为我们争取,结果让别的部门抢了先。我真的怀疑他有没有真正关心过我们。”
“别不高兴了,”小李说,“走,吃饭去吧。”
陈经理只好满腹委屈地躲进自己的办公室。
案例分析:
1、谁犯了错误:
陈经理作为中层经理,手中掌握的资源有限,不可能经常给员工加薪和升职,利用手中现有的一点权力进行“小恩小惠”。这样来博得下属的好感,融洽人际关系,为工作增添“润滑剂”,所以陈经理如果从工作角度出发,对下属实行“小恩小惠”是正常的,没有任何“小恩小惠”才反常。但是在这个案例中陈科长的“小恩小惠”得到了下属的抱怨,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使用的方式不对,员工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培训的机会没有争取到,所以对员工来说,“小恩小惠”就变了滋味,没有了效果,所谓的双因素理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保健因素没有到位之前,激励要素是没有用处的。这是错误一。
公司的招待费用省下来,按道理是要上缴回公司的,陈经理没有权力用来请员工吃饭的,更何况他是财务部经理,掌管公司的财政大权,把招待费节省下来请员工吃饭,以后怎么“克扣”其他部门的费用?消息传出去,部门的威信就会降低。这是错误二。
以后陈经理主持会议时说:“我们公司最近的开支比较大,公司的利润已经很低了,竞争也很激烈,按照目前的降价速度,我估计三个月以后我们将没有利润。所以我建议销售部要努力控制销售费用,尤其是广告费和招待费。”
话是说得冠冕堂皇,但如果销售部那位不给面子就掺了,他可以这样反驳:“是呀,我们也在一直考虑控制费用的问题,但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担心万一广告费降低,我们会面临更严重的生存危机,等到客户和消费者把我们忘记了,就是花目前三倍的费用恐怕也无可挽回了。至于我们的招待费嘛,客户来公司参观,我们总不能不招待,更不能太寒酸,也要体现我们公司的实力和形象。当然了陈经理提到的控制费用的观点很好,未雨绸缪,我建议还是从我们内部开始,内部部门并不直接和客户打交道,不必要的费用要尽量压缩。我听说有些部门,节省下一些招待费,不是上缴,而是作为部门内部的吃喝费,这个风气可不好,所以我建议从这个上面做文章,可能更恰当。”
销售部经理是怎么知道陈经理的把柄的?当然是小李告诉的喽。老板要是仔细追查的话,陈经理死定了!通报批评是免不了的,否则没办法摆平销售部经理。陈经理就认倒霉吧,谁让自己的把柄被别人抓住呢?
那这个事就不可以做吗?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在做,而且做得很好,老板也是默许的。一般来说开明的老板会认为,只要是在预算内的钱,你能节省下来,就是你的本事。再说招待费的数目也不是很大,你没有装到自己的口袋中,没用发票来冲帐,也没有和自己的朋友吃饭,而是用来招待同事,主观上还是为了工作,可见你的心里还是有公司的。所以一般来说老板不会管,而是默许,但这个事是可以做,不可以说,更不能让别的部门的人知道。其实其他经理也都怎么做,心照不宣也就可以了,没有人主动把这个当事儿。。
小马作为基层员工也太不给自己上司面子了,怎么可以当着“外人”,随便议论自己领导的不是呢?尤其是“死对头”销售部的人?这就把自己部门的形象降低了,别人会想:“你在这个烂经理手下工作,可见也不是什么好鸟。”小马也没任何好处,只是嘴皮子上快活了。对于培训机会,我认为不是因为陈经理没有为小马争取,而是因为小马自己没有争取,经理每天的工作很多,你不强调培训机会的重要性,而是等待他作出争取的动作,他哪里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对小马是大问题,可是或许在经理那里是小问题。即使有时间考虑,你不争取,他会认为你对培训的需求不是很强烈,怎么会争取?即使会争取,面对其他部门的竞争,没有你强烈的争取作为后盾,他怎么能坚持?经理也是平凡人,他没有自己团队作为后盾,信心也会受到打击。所以上次的培训机会不是因为陈经理,而是因为小马,而没有争取到,小马埋怨陈经理是错误的。
2、到底应该怎么做?
分析了上面 两个人的错误以后,其实办法也出来了。
作为陈经理以前没有为手下争取培训的机会,这已经是覆水难收了,只好等待下一次机会来补救。
面对下属的误解也不要逃避,今天“满腹委屈地躲进自己的办公室”,明天呢?难道要“满腹委屈”地去上班吗?这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决定要请他们吃饭,就要假装没有听到,而是走进去边说边招手:“小马,现在有空吗?我有事情找你。”
小李看到这样,就会知趣,为了掩饰他刚才和小马聊“八卦”的事实,可能会说:
“小马,我们对帐的事,明天我找你,最近被烦死了,不打扰了。”
于是小李起身走了,陈经理和小马回到他的办公室,安排吃饭的事。
按照常理,这样的事应该有一个陈经理的“铁杆”来搞定,而不是一个经常多嘴的小马,并且双方已经有很大的默契,电话上两分钟就说定了,不用去休息室找。现在他们回到陈经理的办公室,陈经理最好不要直接谈去哪里吃饭,而是可以说:
“最近工作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
小马一定感到很突然,不知道经理找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所以会说的很圆滑。“没有什么特别的,一切正常。”
“哦。过几个月公司有个管理培训,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其实陈经理也不确定,但三个月之内都没有培训也太说不过去了。陈经理也可以单独申请培训机会,要是老板不批准,辞职算了,没趣。)
小马脸上顿时发出光来,抬头注视着陈经理的眼睛,急切地说:“培训是好事情呀,上次的培训,我们部门没人参加,我们还后悔呢,没有抓住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有机会您一定要帮我们争取呀。”
陈经理点点头,关注地看着小马说:“上次的培训我还以为我们不喜欢呢,也没有人催我,你也不提醒一下。既然喜欢就要努力争取嘛。不争取就得不到,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再说我每天的事情很多,可能照顾不了那么多,你们也多原谅。下次培训我一定帮你争取。”
小马感激地看着经理说:“那就多谢您了,我明白了,多谢照顾。”
陈经理身体向后一靠,放松地说:“培训回来可要给我们上课的,不能光你学了就算了,要教我们的,哈哈。怎么样,你通知一下其他的同事,今天晚上我请客,就当是我赔罪。”
小马感激地说:“多谢经理了,你又要破费了,我这就去通知。”等到小马一转身,往外走,快要出门了,陈经理说:“小马,等一下。”小马回头说:“还有什么事,经理。”这时陈经理严肃地说:“以后注意点,别让其它部门的人知道我们经常有活动,否则影响不好。”
这样处理下来,关于上次培训的误解得到了解决,提醒了小马注意保护部门内部的小秘密,吃饭的由头也找到了,何乐而不为呢?
(欢迎您与作者郝志强讨论交流, Email: [email protected],也欢迎您访问作者的网站阿强营销顾问室)
主管:财务部陈经理
下属:财务部员工小马和销售部员工小李
案例情景:
财务部陈经理结算了一下上个月部门的招待费,发现有一千多块没有用完。按照惯例他会用这笔钱请手下员工吃一顿,于是他走到休息室叫员工小马,通知其他人晚上吃饭。
快到休息室时,陈经理听到休息室里有人在交谈,他从门缝看过去,原来是小马和销售部员工小李两人在里面。
“呃”小李对小马说,“你们部陈经理对你们很关心嘛,我看见他经常用招待费请你们吃饭。”
“得了吧”小马不屑的说到,“他就这么点本事来笼络人心,遇到我们真正需要他关心、帮助的事情,他没一件办成的。你拿上次公司办培训班的事来说吧,谁都知道如果能上这个培训班,工作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升职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我们部几个人都很想去,但陈经理却一点都没察觉到,也没积极为我们争取,结果让别的部门抢了先。我真的怀疑他有没有真正关心过我们。”
“别不高兴了,”小李说,“走,吃饭去吧。”
陈经理只好满腹委屈地躲进自己的办公室。
案例分析:
1、谁犯了错误:
陈经理作为中层经理,手中掌握的资源有限,不可能经常给员工加薪和升职,利用手中现有的一点权力进行“小恩小惠”。这样来博得下属的好感,融洽人际关系,为工作增添“润滑剂”,所以陈经理如果从工作角度出发,对下属实行“小恩小惠”是正常的,没有任何“小恩小惠”才反常。但是在这个案例中陈科长的“小恩小惠”得到了下属的抱怨,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使用的方式不对,员工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培训的机会没有争取到,所以对员工来说,“小恩小惠”就变了滋味,没有了效果,所谓的双因素理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保健因素没有到位之前,激励要素是没有用处的。这是错误一。
公司的招待费用省下来,按道理是要上缴回公司的,陈经理没有权力用来请员工吃饭的,更何况他是财务部经理,掌管公司的财政大权,把招待费节省下来请员工吃饭,以后怎么“克扣”其他部门的费用?消息传出去,部门的威信就会降低。这是错误二。
以后陈经理主持会议时说:“我们公司最近的开支比较大,公司的利润已经很低了,竞争也很激烈,按照目前的降价速度,我估计三个月以后我们将没有利润。所以我建议销售部要努力控制销售费用,尤其是广告费和招待费。”
话是说得冠冕堂皇,但如果销售部那位不给面子就掺了,他可以这样反驳:“是呀,我们也在一直考虑控制费用的问题,但市场竞争这么激烈,我担心万一广告费降低,我们会面临更严重的生存危机,等到客户和消费者把我们忘记了,就是花目前三倍的费用恐怕也无可挽回了。至于我们的招待费嘛,客户来公司参观,我们总不能不招待,更不能太寒酸,也要体现我们公司的实力和形象。当然了陈经理提到的控制费用的观点很好,未雨绸缪,我建议还是从我们内部开始,内部部门并不直接和客户打交道,不必要的费用要尽量压缩。我听说有些部门,节省下一些招待费,不是上缴,而是作为部门内部的吃喝费,这个风气可不好,所以我建议从这个上面做文章,可能更恰当。”
销售部经理是怎么知道陈经理的把柄的?当然是小李告诉的喽。老板要是仔细追查的话,陈经理死定了!通报批评是免不了的,否则没办法摆平销售部经理。陈经理就认倒霉吧,谁让自己的把柄被别人抓住呢?
那这个事就不可以做吗?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在做,而且做得很好,老板也是默许的。一般来说开明的老板会认为,只要是在预算内的钱,你能节省下来,就是你的本事。再说招待费的数目也不是很大,你没有装到自己的口袋中,没用发票来冲帐,也没有和自己的朋友吃饭,而是用来招待同事,主观上还是为了工作,可见你的心里还是有公司的。所以一般来说老板不会管,而是默许,但这个事是可以做,不可以说,更不能让别的部门的人知道。其实其他经理也都怎么做,心照不宣也就可以了,没有人主动把这个当事儿。。
小马作为基层员工也太不给自己上司面子了,怎么可以当着“外人”,随便议论自己领导的不是呢?尤其是“死对头”销售部的人?这就把自己部门的形象降低了,别人会想:“你在这个烂经理手下工作,可见也不是什么好鸟。”小马也没任何好处,只是嘴皮子上快活了。对于培训机会,我认为不是因为陈经理没有为小马争取,而是因为小马自己没有争取,经理每天的工作很多,你不强调培训机会的重要性,而是等待他作出争取的动作,他哪里有时间考虑这个问题?对小马是大问题,可是或许在经理那里是小问题。即使有时间考虑,你不争取,他会认为你对培训的需求不是很强烈,怎么会争取?即使会争取,面对其他部门的竞争,没有你强烈的争取作为后盾,他怎么能坚持?经理也是平凡人,他没有自己团队作为后盾,信心也会受到打击。所以上次的培训机会不是因为陈经理,而是因为小马,而没有争取到,小马埋怨陈经理是错误的。
2、到底应该怎么做?
分析了上面 两个人的错误以后,其实办法也出来了。
作为陈经理以前没有为手下争取培训的机会,这已经是覆水难收了,只好等待下一次机会来补救。
面对下属的误解也不要逃避,今天“满腹委屈地躲进自己的办公室”,明天呢?难道要“满腹委屈”地去上班吗?这样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既然决定要请他们吃饭,就要假装没有听到,而是走进去边说边招手:“小马,现在有空吗?我有事情找你。”
小李看到这样,就会知趣,为了掩饰他刚才和小马聊“八卦”的事实,可能会说:
“小马,我们对帐的事,明天我找你,最近被烦死了,不打扰了。”
于是小李起身走了,陈经理和小马回到他的办公室,安排吃饭的事。
按照常理,这样的事应该有一个陈经理的“铁杆”来搞定,而不是一个经常多嘴的小马,并且双方已经有很大的默契,电话上两分钟就说定了,不用去休息室找。现在他们回到陈经理的办公室,陈经理最好不要直接谈去哪里吃饭,而是可以说:
“最近工作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
小马一定感到很突然,不知道经理找他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所以会说的很圆滑。“没有什么特别的,一切正常。”
“哦。过几个月公司有个管理培训,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其实陈经理也不确定,但三个月之内都没有培训也太说不过去了。陈经理也可以单独申请培训机会,要是老板不批准,辞职算了,没趣。)
小马脸上顿时发出光来,抬头注视着陈经理的眼睛,急切地说:“培训是好事情呀,上次的培训,我们部门没人参加,我们还后悔呢,没有抓住一次学习的机会。这次有机会您一定要帮我们争取呀。”
陈经理点点头,关注地看着小马说:“上次的培训我还以为我们不喜欢呢,也没有人催我,你也不提醒一下。既然喜欢就要努力争取嘛。不争取就得不到,我们公司就是这样的。再说我每天的事情很多,可能照顾不了那么多,你们也多原谅。下次培训我一定帮你争取。”
小马感激地看着经理说:“那就多谢您了,我明白了,多谢照顾。”
陈经理身体向后一靠,放松地说:“培训回来可要给我们上课的,不能光你学了就算了,要教我们的,哈哈。怎么样,你通知一下其他的同事,今天晚上我请客,就当是我赔罪。”
小马感激地说:“多谢经理了,你又要破费了,我这就去通知。”等到小马一转身,往外走,快要出门了,陈经理说:“小马,等一下。”小马回头说:“还有什么事,经理。”这时陈经理严肃地说:“以后注意点,别让其它部门的人知道我们经常有活动,否则影响不好。”
这样处理下来,关于上次培训的误解得到了解决,提醒了小马注意保护部门内部的小秘密,吃饭的由头也找到了,何乐而不为呢?
(欢迎您与作者郝志强讨论交流, Email: [email protected],也欢迎您访问作者的网站阿强营销顾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