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营销 - “还原”策划人——我看《非常策划》

“还原”策划人——我看《非常策划》

  许多人看过《非常策划》之后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心潮澎湃,认为自己还有“一股劲”还没使出来,因为朱玉童先生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出发,详细叙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不仅仅阐明了如何做策划,如何带领策划团队,而且促使人们深入思考策划人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激发人们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但最关键的还是朱先生对策划人进行了“还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策划人。

  其一,朱玉童先生在其著作中,最为显著的是,也最为难得的是透露出了一种看似普通却又珍贵的品质——“诚实”,折射到一个策划人的言行上,就是坚不可摧的诚信和良知。可以说,在此之前,虽然也有不少策划人从各个角度,写了自己创业时的艰辛和成功时的喜悦,但像朱先生那样真实剖析自己的却寥寥无几。创业初期,一个人更能体会到人世间的冷暖,这几乎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因为创业初期需要大量的资金,而对于初出茅庐、投身创业的年青人来说,除了自己的资本:知识+才能+勇气外,运转公司最缺的就是资金和鼓励。如果有人说一句鼓励的话,那好比在我们的勇气上又加了一码。有多少人会这样做呢?朱先生无疑也充分体验到了这一点,而且,其著作中给予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好几次站在公司的阳台上感叹办公司怎这么难。我料想他在极度困难时期,热心帮他的人肯定没像他现在成功时讨好他的人多。

  打个比方来说,创业初期,创业者就像是舞台上的“主角”,周围的人都是“看客”。演出刚刚开始时,他们默默的观看,不会给你“掌声”或“鲜花”,如果演出成功了,他们顺其自然地“扬”起手拍几下;如果唱砸了,他们更多的是嘲笑,从心底里把创业者看扁,甚至会出现“墙倒众人推”的凄凉。此时,创业者的身边不仅少有鼓励,而且时常传来冷言冷语。在这种情况下,关键是看创业者自己的心态。朱先生在其著作中提及,其一次次想到解散公司,但一想到自己的诺言,他又振作精神,埋头苦干,朝着“中国最好的营销策划公司努力”。所以,我一直认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策划人,其“能量”是不可估量的,我们不因其一时的成败来描述其“惨淡的未来”,相反,我们应该伸出自己的援助之手,帮助新一代策划人的成长。

  其二,朱玉童先生的幽默和真诚在书中处处可见,正是这轻松的语调让读者不知不觉中体味到其创业过程的艰辛,理解了一个个策划案例的要领,领会了他务实而且朴实的策划思想。所以,他的书虽然专业,却不枯躁;虽然像“拉家常”,却从不偏离主题。相反,如果书本一打开便是严谨的品牌发展战略、品牌延伸策略、品牌创立法则,缺乏娓娓道来的实例,相信很大一部分读者看了会头脑发胀,看后依然是一片空白。

   在日常工作中,许多公司老板的幽默只留给自己,在员工面前全然是老板的样子——“老”是板着“脸”,员工做错马上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弄得老板一进办公室,大家都如临深渊,极度紧张,眼睛虽然盯着手中的工作,心里却在想:“老板快点滚!”老板一旦离开办公室或“消失”在员工视野之外,大家就会长嘘一口气,坐直的身子又松垮下来,就像小学生看见自己憎恶的严历老师走出教室。这种环境,哪会有高效率可言?朱玉童先生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好,他不仅尊重员工,而且对待员工十分真诚,员工可以在朱先生的“喜笑怒骂”中感受朱先生的人格魅力,从而会一心一意的为公司做事。

  这一点让我想到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凛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之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形象地说明一个道理:温暖胜于严寒。领导者在管理中运用“南风”法则,就是要尊重和关心下属,多点“人情味”,尽力解决下属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下属真正感受到领导者给予的温暖,从而充分激发下属工作的积极性。

  其三,朱玉童先生在《非常策划》中直接谈到其内在的性格矛盾:性格暴躁,却做事冷静细心,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策划人大多是性情中人,容易激动,这种“性格矛盾”也是策划人的“性格特征”,只不过在具体表现时程度不同而已。但是,我们更多的还是思考,为什么朱先生能把一个个企业从生死边缘拉回来,而且经营得有声有色。为什么他的目标制定得如此准确,创意都那么新颖,富有特色,难道策划人个个都可以成为企业的救星?难怪企业往往对策划人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甚至走极端的还会把策划人奉若神灵。这就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其策划的背后,是一个策划人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是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上经受“痛苦的磨练”,甚至是不断的“试错”。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如果光靠策划人的一些策划案就能挽救企业和塑造品牌,那么策划就真的成了“神”,有着聪明头脑的人或能够玩点儿策划的人,即可开一家策划公司,去做企业或品牌的“救世主”。这也是在许多企业老板的眼里,策划公司即“点子公司”,甚至混淆“策划公司”与“广告公司”的原因之一。 这显然是不妥当的,因为策划必须经过周密的调研和分析,以及系统的思考,才可能有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这是所有策划人必须认识到的一点,朱先生在其著作中有着比较清晰的阐释。

  行文最后,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帮助大家借助朱玉童先生的《非常策划》来了解策划人的成长历程,把策划人拉下“神坛”,认识一个真实的策划“人”。

  陈晓霞,品牌策划专家,杭州远卓品牌策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企业营销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营销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