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的行会 政会不分的“二政府”
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本意为降低企业成本,为企业利益服务的企业自发自愿成立的“行业协会”,却成了接纳政府庸员,增加企业负担,政会不分的“二政府”。
变异的行会
今年2月19日,湖南省长沙市发生了一起轰动全国的大案,一对夫妻因拒绝加入长沙市高桥大市场食品行业协会,竟双双被协会会长聂建生砍得鲜血淋淋,手指也被砍断。聂建生当时行凶的原因是因为这对夫妻拒交400元的入会费,他想用暴力逼迫其入会。此案成为后来全国整顿行业协会的导火索。随后的2月下旬,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因多次操纵对企业的乱排序、乱评比、乱收费被民政部注销。如何规范行业协会一下成为了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
行会多如牛毛 企业苦不堪言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多数企业家们谈到行业协会都显得非常痛苦,抱怨为什么现在的协会组织这么多?而对于这些从自己身上“揩油”的协会,企业大都对他们敢怒不敢言。
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企业副总对《中国经济周刊》感叹:“现在的行会已经成灾”。移动了一下座位,他向记者回忆起了刚刚上任即被某协会“要挟”的一段经历。他曾接待了一位质检部门下属的某报社人员,洽谈业务期间这位报社人员含蓄地表达了希望该企业参加某协会的要求,被企业婉言拒绝。不久,该报社又来人了,还带着一份群众举报信—反映该企业生产的食品吃出了“异物”,扬言即将被曝光,同时暗示如果“入会”就能帮助“解决问题”。
“即便举报信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但企业也万万不敢曝光。对于企业而言,声誉和品牌都是‘命门’,一旦被人掐住,企业会无可奈何并陷入非常被动的局面。对这些协会,我们真的是惹不起也躲不起啊。其实,我这样说也并不是要否定协会的作用,只是这样的协会数量太多了,我们实在是难以招架啊。”这位老总无奈地说。
据调查,各行会协会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就是收取会员企业的年费。记者从企业了解到,即便是效益不算高的食品饮料行业,会费平均也在每年2000元左右,最高的已经达到5万元。“参加两三家协会还能勉强应付,但架不住这么多的拉你入会,随着参加协会数量的增加,会费负担也在不断增长!”企业家们暗暗叫苦。
面对五花八门的协会,许多企业为何不敢说“不”呢?一位总经理一语道破玄机:这些协会往往“师出有名”,有的甚至打着“国字号”招牌。别看这些协会没名气,但都颇有些左右舆论的能量。于是,企业不得不加入这些组织,只求得“花钱买平安”。
“另外,这些协会还特喜欢搞评比和排名,似乎这是协会显示权威性的重要途径。”这位老总边抱怨边拿过手边正好摆着几页来自“中国消费者基金会”的传真给记者看,这份传真分别是关于“重点宣传推介的消费者信任单位汇编”,“开展推介质量放心用户满意的双优品牌(单位)活动”。据这位老总讲,这种评选活动的关键部分是价目表、称号、价格和刊载媒体以及版面位置。而且这种冠名企业的认证一年一次。他几乎每个月都要收到四、五封这样的评比邀请信。
除此之外,协会组织还深谙“展会经济”的魅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协会只要充分发挥组织和协调的能力,邀请到重头的官员和专家,那么协办企业、赞助企业、参会企业,哪个不得掏上万八千的。于是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展览会、研讨会、交易会,而企业却疲于应付。
协会群体不断膨胀,而被“服务”的企业却没有相应增长,特别是对于“优质”企业的争夺,协会之间竞争得也很激烈。中国百货商业协会副理事长王亚范深有体会,“在商业领域,像王府井百货这样的企业往往是混合业态,而且在北京市乃至全国也是行业典型,哪个商业协会能放得过它?”王亚范表示,企业不可能固守着单一产品,而一旦“多元化”发展,就会被其他行业协会“逮个正着”。经营茶叶的必然是茶叶协会的成员,如果要生产茶饮料,就还得参加冷饮协会……就这样,围绕在企业周围的协会便密如蛛网般地壮大起来。
据民政部门统计,近年来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种力量,我国行业协会发展迅猛,仅2002年,全国就有新增行业协会5000多家,目前登记在册的各级行业协会3万多个。然而,在这个数字背后,却隐藏着不少问题。一位全国政协委员在提案中列出一组触目惊心的数字:在我国众多行业协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工作正常开展的不足20%;基础一般、活动一般的占一半左右;基础较差,活动困难的达三分之一。
行政“胎记”明显 角色职责变异
“官办色彩浓厚是当前我国行业协会最大的弊端,行业协会在我国诞生时就带着浓重的行政“胎记”,直至现在仍然很明显。很多企业私底下把它称为‘二政府’”,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说,“行业协会,首先应该是企业为降低交易成本而自愿组织发起的。而我国多是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是从政府中内生的。这种状况不改变,我国行业协会的前景就不乐观。”对于“不能代表企业利益”的协会泛滥的问题,他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在于“政会分离”。由于现在的协会组织仍然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办法,不少协会扮演着“二政府”的角色,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自然会产生乱摊派等现象。业内有一个经典的名言是:“戴市场的帽子、拿政府的鞭子、坐行业的轿子、收企业的票子、供官员兼职的位子”。
王亚范告诉记者,协会的形成主要有三种来源。仅以商业领域的协会为例,最早是根据不同业态发展而来的,比如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其次是不同的行政区划逐级“拷贝”而来,比如全国有工商联,北京市就有北京市工商联,区县也会有;第三种来源就是政府机构改革以来,部分取消的政府部门演变为行业协会,所谓“二政府”最初指的就是这些协会。而第三种方式占了协会组织来源的相当大比例。例如位于北京东长安街12号的原国家纺织工业部摇身一变成了现在的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由民间自主自发成立的仅占10%。不少行业协会与政府部门‘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行业协会成为部门的内设机构或附庸。大部分行业协会由政府工作人员兼任主要领导职务,他们掌握着各行业协会的实权,在必要的时候,行业协会可以变成行政权力的隐身符,想用就用,进退自如。”经过长时间调研的全国人大代表关则文说。
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李勇也认为,行业协会应是指由同业经济组织以及相关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赢利性的、以经济类为主的社团法人。我国的行业协会多是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自上而下从政府部门中分离出来部分职能和部分人员组建的,行业协会一度被设置为政府部门分流人员的“过渡组织”,浓烈的行政色彩必然影响行业协会的经济职能。
行业协会为人诟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它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机关单位安置“老人”的一个分支机构。前几年,上海市行业协会从业人员的平均年龄接近60岁。每次参加行业协会的会议,眼前的白头发茫茫一片。“现在的不少行业协会已成为政府退休人员和机构改革分流人员的‘收容站’。”关则文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某协会成立至今,共接收离退休干部19人,占协会专职人员总数的30%。”关文则指出,政会混合、缺乏年轻有为的专业人才、服务不到位、社会公信力弱,导致企业对行业协会缺乏认同感,行业协会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协会生存困难。
难怪上海市市长韩正在一次会上痛数当前行业协会存在的两大弊端:一是为了养一堆人,就成立一个行业协会,向企业收费,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二是不少行业协会成了政府的附属物,充当“二政府”。有些部门名义上是改革了,不方便做、也不敢再直接做的事就让自己领导下的行业协会去做。
行业协会的职责到底是什么?北京市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发展办公室处长宋焱总结为“服务、代表、协调、沟通”四方面。但实际情况是某些协会表面上打着“服务”的旗号实际上却从企业身上“揩油”。
“要发展市场经济,协会必不可少,因为它是反映市场主体的意愿,沟通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中国要应对国际挑战的时候。现在的协会行会让企业头痛,其实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发展过程中已经失去了原本的角色定位。事实上协会的定位就应该是媒介的角色,是企业的朋友和助手,这也应当是成立行会协会的初衷。”宋焱说,“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政府和协会的关系应该说是比较清楚的,协会作为市场主体,他们是自愿结合的组织,很多都是非政府组织,政府也和这些协会衔接,把政府的一些意愿、引导通过协会传递给市场主体,所以协会起的是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我们国家比较特殊的是存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政府的职能有待变化,市场主体正在发育,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协会就显示出纷繁复杂的局面。”韩正指出,要医治行业协会的这两大弊端,关键在于真正实现行业协会与政府完全脱钩,鼓励、扶持行业协会的发展,将政府部门可以、也应该转移出去的部分职能,转移到行业协会去。让行业协会扮演好本应具有的角色。
“行会的经济职能是其存续的价值所在,其作用取决于政企分开的程度。政企不分时,行业协会不起作用;政企若即若离时,行业协会可有可无;在政企真正分开时,行业协会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对于行业协会的管理,无论是二元管理还是三元管理,最根本还是行业协会的立法问题,要依靠政策引导,逐渐弱化协会的政府附属物的关系。另一方面有待于市场经济的发育完善,使协会真正代表企业的利益,而违背企业利益的协会将被逐步淘汰。”李勇坦言。
各地为行会“整形”
在今年两会期间,中国饭店协会因为擅自修改章程,乱评比、乱收费问题受到民政部的全国通报批评。
李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两会前后,南京、上海、长沙、温州、武汉等地开始对行业协会进行大规模改革,涌现了一些好的模式。例如温州采用的改革模式是,全市900多家行业协会,全部是在市场力量下自发成立的,会长、理事由同业、行业推荐,经费出自会员会费,人员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其作用定位于收集行业市场信息,预测行业市场前景,集中交易宣传,约束行业内部恶性竞争。
记者4月6日从长沙市商贸局获悉,长沙市商贸行业协会管理新办法在本月出台。出台新办法是为了依照行业发展的需要,逐步将属于行业管理的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承担。实行“一业一会”。根据新办法,长沙市的行业协会将实行“一业一会”。同一行业或者产品,在全市范围内只设立一个行业协会。长沙市商贸局、民政局逐步将属于行业管理的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承担;并向上级机关建议,逐步将其他主管部门承担的应由商贸行业协会承担的职能,交由商贸行业协会承担;保障行业协会独立开展工作,使行业协会真正成为服务企业、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
李勇表示,各地都在按实际情况为行业协会寻找出路,目前全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操作模式。但国家发改委与民政部已就加快中国行业协会的发展进行了紧急磋商,争取今内年完成起草专门针对行业协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为《行业协会管理法》的最终出台铺平道路。
行会立法呼声日高
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关则文与38名代表一起,痛斥“行业协会成了行政部门乱收费的工具,已危害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权”。并联名递交议案,建议制定《行业协会管理法》,对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作用、机构、职能、与政府关系、监管等进行全面定位,使我国的行业协会能沿着法制建设的轨道迅速成长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新大陆集团董事长王晶更是将矛头直指某些行业协会的巧立名目乱收费等不规范现象,认为行业协会行政色彩太浓,难以体现会员单位的意志,以致于行业协会公信力大幅度降低。
王晶说,我国目前缺乏与行业协会相关的法律规范,只能参考《民法通则》原则性规定、国务院通过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由于没有行业协会的专门法律法规体系,导致行业协会发展较为混乱,官办色彩浓厚,运行机制不独立,内部管理和治理不健全,人员人事结构不健全,经费缺乏等。因此必须尽快制定行业协会法,以法律形式进一步促进和规范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认为,必须加快行业协会的立法进程,将行业协会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立法的主要精神是:还行业协会民间自治性组织的本来面目,允许企业依法组织,贯彻“民主协商、自立、自养、自强”的原则;实行宽信严管,加强监督;明确行业协会的性质、地位、职能及运行机制。这样才有利于尽快培育壮大一批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业协会。鉴于中国国情,政府对社团管理应明确分类,把经济类社团与政治性、文体娱乐类区别开来,实行分类管理,放松对经济类行业协会不必要的管制,给予充分的自主管理权,包括机构设置、吸收会员、人事管理、财务审计等。
于珍认为,政府应切实转变职能,把那些“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微观职能,尽快让位于市场和行业协会;把不该介入的行业工作领域归还给行业协会,尤其是一些比较明确的职能,如行业自律、行业协调、行业内新产品及技术专利维权等应积极下放。政府应给予行业协会合理的对话权利,积极倾听行业协会的意见和建议,让行业协会参与相关法律、法规、 法令、产业政策、发展规划和标准的起草和制定,反映本行业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的要求。他说,行业协会在法律监督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在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这才是它的本来面目。
由此可见,行业协会的变异最终还得从法律的根子上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