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成功创业网 - 企业营销 - 长虹迷局:大手笔布局从整合产业到转变体制

长虹迷局:大手笔布局从整合产业到转变体制

从整合产业到转变体制,名企长虹正在进行大手笔布局 一系列关于长虹的传闻、报道和各种针对性评论,层出不穷地冒出来,令这一老牌名企再度成为关注热点。2005年的长虹,很多时候的举动都引人猜想,引发多种诠释。 “这间公司像是一个迷局,各种动作和变化,一环套一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证券分析师近日评论说。 产业变局 最吸引眼球的,大概是长虹可能收购朝华科技的消息。这一传言同时引起同行、资本市场和媒体的高度重视。 消息最早是5月13日晚间传出来的。根据知情人士说法,长虹对朝华科技的收购不止停留在意向上,双方更已展开谈判多时。透露这一消息者并发表乐观预计,认为协议成功签署可能性较大。 事实上,抛开收购不谈,长虹与朝华之间早已存在业界熟知的渊源。 众所周知,2004年9月,朝华集团与长虹合资组建长虹朝华公司,其中长虹出资1.02亿元,占51%的股份。 此次长虹之所以有意出手,被分析为源自数码冲动。作为上市公司朝华集团下属子公司,朝华科技在国内MP3市场排名前三。有观察家称,若长虹将朝华科技收纳旗下,则获得进入数码行业的成熟通道。 但若要对一家公司进行成功收购,光有收购方的意愿显然还不行。至少还需要两个条件:第一,被收购对象合作系数较高,没有类似于“毒丸计划”等内部障碍方案;第二,没有第三方强力插手,外部竞争不构成威胁。 对长虹来说有利的是,朝华科技的母公司朝华集团近来麻烦缠身。 据已公布数据表明,朝华集团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资金紧张。这一点在年报上已可看出—2004年,朝华集团全年亏损2.75亿元,朝华科技亏损4600多万元。 巨额担保。朝华集团对外担保总计14.2953亿,其中为子公司担保为6.3亿,其他对外担保7.9953亿,逾期担保累计余额达2.5681亿。 诉讼不断。包括交通银行等大量贷款给朝华集团及其关联公司的金融,由于到期未能收到欠款,纷纷向法院申请诉讼保全。根据朝华集团多次发布的重大诉讼公告,该集团拥有的大部分股权已被质押。 而事态很快发展到朝华集团实际控股方易人。通过转让朝华集团大股东四川立信公司的股权给另一资本玩家赵晓轮,一度在资本市场上呼风唤雨且曾跻身福布斯中国排行榜的张良宾退出旋涡—业界称此事件为“玉面书生之金蝉脱壳”。而朝华科技原总裁祝剑秋随即请辞。 朝华集团作为朝华科技母公司,自有其曲折隐秘故事。但根据朝华集团发生的一系列震荡,已有明眼人得出结论:无论如何,朝华集团资金链已面临断裂,加上朝华科技本身也处在亏损状态,若母公司将其出售,显然符合资本市场的“卖身偿债”逻辑。 然而更多传言也表明,朝华集团虽然处境艰危,却不意味着长虹收购朝华科技可以如探囊取物一样轻松。 虽然长虹和朝华双方均对交易与否态度含糊,且此态度引发一些人对交易的乐观预期;但有朝华内部人表示,该公司与国内另一IT巨头也有联系。长虹则称,该收购存在变数,收购金额是需要协议的重要话题。亦有消息灵通人士暗示,此次对朝华科技的收购也似乎有出现竞争可能,竞争对手中隐隐有TCL和联想的身影。 收购结果虽然不甚明朗,但业界对长虹收购朝华科技的意图看得似乎比较清楚。分析家称,长虹去年已把集成和分销业务转移到长虹朝华,这次若得手朝华科技,则可将其数字娱乐、数码和软件三大IT业务再次注入长虹朝华。 这显然符合赵勇的产业构思。自从2004年7月上任后,赵勇将信息家电、IT、通讯、网络、内容与服务等新的五大产业作为长虹未来的五大业务平台。成立长虹朝华似已被证明是一次成功的IT业务拓展。数据表明,该公司在2005年一季度贡献了占到整个长虹利润8%的回报。这不用说会扩展收购朝华科技的想象空间。 对朝华科技的收购并非长虹在产业上的唯一大动作。 在业界盛传多时之后,长虹于2005年4月28日正式公告进军手机领域,呼应了赵勇五大业务平台中的通讯板块。 准备实际上早就在进行。为了手机产业,长虹成立了子公司国虹通讯,注册资金2亿元人民币。 长虹的两大手机战略方向也已渐为人知:时尚手机和高端智能手机。知情人士称,为了开发高端智能手机,长虹已和微软结盟,证据之一是微软全球首席技术官已去长虹访问。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国虹发现了多名原TCL移动通讯的高管。原TCL移动通讯总裁、号称“手机狂人”的万明坚可能加盟长虹的故事,在被哄传了几个月之后,也将近水落石出。近日此传言被四川绵阳政府官员证实,最终结果据说要到7月揭晓。 业界分析认为,从人力资源到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准备,长虹对手机业务可谓用心良苦,它现在只缺少一块牌照。 但长虹的雄心显然不止于此。一方面,根据总经理王凤朝透露,它计划年内通过一系列收购,杀入家电产品上游产业链;另一方面,它又与国内网络行业里风头正劲的盛大图谋合作。 分析认为,这一合作,对长虹的重要意义在于实现家电IT化,对盛大来说则在于网络内容电视化。因此,这一筹备中的合作,也被认为是IPTV上下游的合作。 改制困局 在内部改制方面,长虹2005年又有了新举措。 标志性事件是四川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长虹网络)的成立。据悉,长虹网络公司将试水员工及管理层持股机制,5年内使员工持股达到20%。 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的言论在多家媒体上成为关注度很高的新闻。他声称,经绵阳市国资委批准,长虹网络公司将拿出每年的部分赢利,用于管理层和骨干员工购买公司股份,最终使这部分人在5年内持有公司20%的股份。长虹同时明确,网络公司骨干员工和管理层的总持股比例将不超过20%。 外界对这一事件,普遍评论为是在为上市公司长虹股份体制改革探路。一些分析家认为这是曲线MBO(管理层收购)。 为了改制,长虹已经历了漫长的探索。长虹被认为MBO意图最明显的时段在2002年。当时媒体报道说,政府已明确表态,将逐渐退出彩电业,从而使长虹成为一家民营公司。时任董事长的倪润峰称,公司管理层正在考虑各种方式,包括收购部分政府所持股份,或建立一家由公司管理层拥有的新公司。 倪润峰的言论,被业界解读出了浓厚的MBO含义,更被认为是在为长虹MBO张本。 但是,长虹的改制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真正定局。广为人知的事实是:前董事长倪润峰的改制方案,长虹“A计划”和“B计划”,先后被四川省政府和绵阳市政府否定。2004年,赵勇主持长虹,由于四川省国资委制定的引进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受到绵阳市的抵制而难以推行;而绵阳市转变国有企业员工身份的“三个百分百”计划由于长虹的地位关乎社会稳定而没能推行。 与此同时,一贯反对国企MBO的知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已盯上了长虹。 2004年,郎咸平针对MBO有不少言论,被业界总结为“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科尔”。在一系列辩论后,国资委叫停大型国企的MBO。 对此,有媒体报道称,某接近赵勇的长虹高层曾表示 :“赵勇绝对不会让郎咸平像质疑海尔一样质疑长虹。” 但郎咸平在今年开始对赵勇质疑的消息还是传出来。该消息称,郎咸平是面对一批企业高管时讲述倪润峰MBO故事的,并指称赵勇在继续变相MBO。 长虹网络作为改制的实验性项目成立后,郎咸平再次对长虹发表评论。 他认为,长虹这次是典型的TCL式MBO。郎咸平表示,回首TCL的历程就会发现,这实际是一个国有股股权稀释的过程,进一步说,是以股权激励为招牌,以证券市场为渠道,使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也是TCL的管理层获取国有资产的过程。 在郎咸平看来,国家所推行的所有的MBO,包括TCL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的。他认为国有股本身并不需要市场化,真正需要市场化的是职业经理人团队。 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否认了MBO传言。他反复表示,长虹电器股份公司管理层不会在子公司的改革过程中占有任何股份。 正反双方的这一辩论,显然会持续下去。但最终还需要事实本身作答。
企业营销 - 成功创业网

成功创业网·企业营销 © 2006 - 2011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