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起步走 中国品牌到国际上怎么赚钱
用传统文化来赚钱
我们把美国的企业当作标准,其实是我们接受了美国的文化,反而无视中国自己五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文化会影响企业吗?会影响品牌吗?或者说,所谓国际化,其实根本就是一个文化融入、文化领先的问题?
郭伯昱(台湾当代十大名家之一):我在27个国家讲中国的文化,就是风水,任何企业都需要好的位置,天时、地利才能做大。今天讲国际化战略,我总感觉到大家的目标是完全正确的,但赚钱的方法有点儿跟不上国际化。
什么是真正赚钱的方法?姑且不谈生产。一项产品到消费者手上,真正赚钱是配销过程,70%和80%都是在配销这里实现的,只要抓住这一点就能挣大钱。
张海(鄂尔多斯集团董事局执行董事、内销总公司总经理):未来的国际化靠什么胜出?我个人认为可能还要更注重文化,这是根本。文化无非就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行为规则,这种行为规则将指引我们做事的风格。温州人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犹太人”,就是他们抱起团的文化很显然是未来优秀的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国为什么发展很快,无非就是把全世界的人才都集中到那儿去了。在国际化的进程当中如何胜出?首先要练好内功,只有做好自己家门口的事才能到外面竞争。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关键的,刚才郭先生讲的我非常赞同,就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现在最重要就是如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中国的品牌在什么时候能够成为国际主流品牌?大概什么时候中国文化能够成为国际主流文化,中国品牌就能够成为国际主流品牌。为什么我们现在对麦当劳、肯德基、索尼很接受?因为我们接受了他国的文化,所以才会买他们的产品。当年麦当劳来中国的时候,许多人说中国有5000多年的饮食文化,麦当劳根本不可能在中国生存,结果现在麦当劳已经在北京有100多家了。要跟国际接轨,应该承认从文化复兴开始。
郭伯昱:实际上真正的品牌在中国,小肥羊的品牌建设我就非常赞成。我们吃麦当劳吃什么?吃它的文化。在21世纪,中国想赚钱,要了解脉动是什么,然后跟着脉动来动。像中国的气功,就是吸自然之气。所以我们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文化,那就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在产品设计里面第一一定要让人买得起;第二,要口耳相传,不是说打很多的广告,如果产品好自然你会跟朋友说哪家牛肉面不错,或者别看这个电影了,哪个电影好看。另外要老少皆宜,像我这种电脑白痴都在学电脑,不能跟时代脱轨啊。最关键就是时间要缩短。
我觉得国内企业一直围绕外国人的路子在走。有本很有名的书叫《财富第五波》,花旗银行总裁写的,他说2010年有一兆亿的商机,看你怎么抓。这一兆亿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中医、生化。现在外国人都在研究中药、生物,为什么我们还要跟着别人跑?
陆兴东(唐龙国际传媒总裁):中国文化几千年留给我们只是医学、饮食,但这个并不能够取胜世界。我们看两个数据,目前美国所谓西方的文明,表现在商业交易领域就是版权交易。以西方为主的版权贸易占全球的97%,而中国没有。我们现在高兴地看到,中国电视产业在市场化,出版产业也在市场化,但只是刚刚开始。不管是日本七星还是美国万宝路,都与全球体育项目达成了全面合作,而中国的大红鹰、红塔成天喊,但你能成为世界主流的文化吗?
我相信在媒体平台里掌控它、跟它合作,我们进入国际也会很快。我们刚与22个国家达成中华时尚华语平台,就迈出了这一步。所谓文化的扩张是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句话。
郭伯昱:我赞成他的讲法。不是说中国文化不能推动。1849年大批的人到美国西部淘金,淘金的人没有挣钱,赚钱都是服务、运输业。现在世界在研究中国的生化,但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要研究生化,像刚才陆先生说的,要加强版权,否则一出去就被别人抢走了。汽车工业带动什么?冶金、石化、建筑、旅游、休闲等等很多东西。现在最重要最健康是一个脉动,我们抓住健康的脉动,周边产业就带动起来了。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在东方正卦上面已经到了中国。
国际化起步走
无论如何,国际化已经来到家门口,而国内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步已经迈出了,至少在摩拳擦掌地做“热身运动”了。人民电器就是一个好例子。而格兰仕早就做着200多个国家的市场,酸甜苦辣不足为外人道。
张海:现在国际化离我们非常之近,其实就是发生在我们家门口的事。为什么呢?随着中国加入WTO,随着国际商品的流动越来越迅速,我们坐在家门口就可以买到松下电器、日立、诺基亚,沃尔玛、麦德隆都在家门口。准确地说,我们已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参与国际化的竞争了,哪怕只是坐在家门口。
郑元豹(人民电器集团公司董事长):人民电器集团是一家民营成长企业,资金实力有限,我们第一步国际战略,首先要重组、兼并、联合,扩大规模、扩大实力、扩大品牌效益,这是人民电器的一个战略问题。第二个人民电器的定位,第一定位是服务,24小时之内服务到达,随叫随到,碰到问题,解决问题,马上碰到马上解决。第二个定位是市场竞争,是社会竞争。社会竞争是自身的竞争,自身的能力、水平、眼光,站得多高,看得多远,平台有多大。第三个是我们用国际的大脑助自我发展,用世界500强企业的技术提升民营经济技术核心力的竞争。
俞尧昌(格兰仕集团常务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格兰仕今年大概生产1600万台微波炉,占了全球40%以上。现在在跟日本韩国谈,明后两年将占全球的2/3.格兰仕走的是全球制造中心,下一步就要走全球制造的一个平台。如何走国际化?我们的民营企业在自己涉足的领域里做大、做强、做深、做透,所有的策略合适自己就是最好的。
在民营企业刚刚起步阶段,资本力量有限,要做专。格兰仕规模也就是十几亿人民币,跟全球的跨国公司相比我们处于什么状态?人家都是几百亿几千亿美元,咱们家电行业吹得最 大还不如人家一个零头。从综合资本力来看,我们与跨国公司还是处于完全的自由竞争状态,也就是低水平竞争。人家已经形成了垄断,我们的生存空间在哪里?我们走的是集中所有的资源在某一点上进行强行突破。所以格兰仕走的是比较优势。
扭转品牌劣势
无论我们走到世界哪个角落,“MADE IN CHINA”随处可见。在中国日益成为制造业大国的今天,看见这个标志更多地激起的不是自豪,而是俞尧昌所说的“惭愧”和“悲哀”。中国的产品不比别人差多少,品牌度却差出很远。如何扭转品牌劣势,也成为嘉宾们争论的焦点。而格兰仕一直被人们不太看好的“贴牌生产”,也被许多人认为是品牌建设的一个问号。
俞尧昌:现在是环境逼我们要国际化了。我们如何走出去?现在这一道门槛实际上是很高的。每年我在欧洲、美国去走走,走到家电柜台的时候,我们感觉到很惭愧,也很悲哀,看不到我们自己的东西。国际化应该说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要去努力的方向。
郑元豹:国际化战略是一个长远目标的问题,其中有几个要素,第一,人才的要素,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建一个人才数据库、人才的高速公路、人才的网络是不行的,同时要更好地吸引国际化人才;第二个要素是产品结构的要素。我国目前的产品档次不是很高,所以调整产品的结构是很重要的;第三是环境的问题,我们重组兼并目的就是做好国内的人才结构问题、市场问题、生存问题,我们预定下一步要跟国际接轨,国内企业就在国际的市场。中国开放20年,对方开放200年。中国企业是一头绵羊,国际企业是一头狼,如果你不变强你会被狼吃掉。所以跟他重组兼并是有一点儿机遇的。
俞尧昌:有的认为我们不贴牌才能赚更多的钱,我不这样认为。我们现在在欧洲的市场份额已经突破了45%。现在很多人认为做品牌是高水平,做制造是低水平,甚至理解为是低级的。我想问他们是否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背景和条件?
我前面已经说过我们与跨国公司比我们处在什么位置上面。实际上做品牌的风险是相当大的,家电领域现在所谓走出去的人,你知道国家给了几百亿吗?但钱到哪里去了?你看一下2002年国税局表彰的上市公司为什么没有最大的家电企业?
如果格兰仕在微波炉能够达到一定的垄断,几分钟就可以把品牌拉进来,不是“中国制造”而是“格兰仕制造”了。为什么现在不搞?国外有一个反垄断的问题。而现在国内家电企业一盘散沙,我现在都说不清楚中国有多少家家电企业。如果用国外的标准,那我们不用做了,没戏。我们应该找出自己的存在空间和成长空间,这是最根本的。加工者也好,品牌也好,关键是合适自己就是最好的。
如果到国外办厂,这些低附加值的产业成本应该是由高走低的,比方说在中国制造小冰箱500块,到美国去做就是2000块,所以要在成本低的国家生产。我不懂为什么低附加值的东西还要到国外办厂,我感觉这是在做政治,而不是在搞经营。
郑元豹:品牌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要三步走出来,一个是规模的品牌,一个是时间的品牌,一个是自身的品牌。做品牌你有没有自己的,这是体制问题,你的技术是国际标准还是国内标准,还是企业标准?很短的时间成立一个大品牌是不可能的,小规模成立一个大品牌也是不可能的。
张海:我非常同意品牌是时间的问题和规模的问题。全球有50多亿人口,要成为一个大品牌,大概在每一个人头上要花1块钱宣传费;如果中国13亿人每人一块钱就是13个亿。
客观地讲,对于品牌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中国来说,仍然属于启蒙阶段。毕竟中国才搞了20年的市场经济。现在可以坦率地讲,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可以令所有企业都能成功的。
郑元豹:大家都是民营企业、成长型企业,我们发展制造业练好内功,国际战略自己根据自己的情况做,而不能头脑发热。最后就是三个核心力竞争,一个是人才核心力竞争,一个是技术的核心力竞争,一个是规范的核心力竞争。
谈了许多关于国际化战略的问题,为什么不说“走出去的战略”,就是因为环境已经国际化了,在国内就已经全球化了。
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国际化,一方面是加工优势,在自己的涉足领域里面做大、做强、做透、做深,这也就是国际化。还有品牌比较优势的国际化,只要做到差异化,不管在哪里都能找到自己的空间。最后归结到一点就是制度的国际化,如果制度不国际化,一切便是空谈,就不可能跟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竞争。